熱門書法文字 書法賞析

隸書四大家

發(fā)布時間:2020-06-22
1

清朝“隸書四大家”各有特色,為書法史揭開了新的篇章

清朝
隸書四大家

清代金石考據(jù)學的興起,結束了“帖學”近千年的統(tǒng)治地位,給靡弱的書壇注入了新的活力,書法史揭開了新的篇章,進入了以篆隸為主流書體的時代。三百年的清代隸書創(chuàng)作,名家輩出,人才濟濟,是漢之后的又一高峰,其中以金農(nóng)、鄭簠、鄧石如、伊秉綬為代表。

清代“隸書四大家”之—金農(nóng)

金農(nóng)(1687—1763),清代書畫家,揚州八怪的核心人物。他在詩、書、畫、印以及琴曲、鑒賞、收藏方面都稱得上是大家。金農(nóng)從小研習書文,文學造詣很高。濃厚的學養(yǎng)使他居于“揚州八怪”之首。

但是金農(nóng)天性散淡,他的書法作品較揚州八怪中的其他人來說,傳世作品數(shù)量是非常少的。他生活在康、雍、乾三朝,因此他給自己封了個“三朝老民”的閑號。金農(nóng)初不以工書為念,然書法造詣卻在“揚州八怪”中成為最有成就的一位,特別是他的行書和隸書均有著高妙而獨到的審美價值。

他的隸書早年是“墨守漢人繩墨”的,風格規(guī)整,筆劃沉厚樸實,其筆劃未送到而收鋒,結構嚴密,多內(nèi)斂之勢,而少外拓之姿,具有樸素簡潔風格,金農(nóng)的書法藝術以古樸渾厚見長。他首創(chuàng)的“漆書”,是一種特殊的用筆用墨方法?!敖疝r(nóng)墨”濃厚似漆,寫出的字凸出于紙面。所用的毛筆,象扁平的刷子,蘸上濃墨,行筆只折不轉(zhuǎn),象刷子刷漆一樣。這種方法寫出的字看起來粗俗簡單,無章法可言,其實是大處著眼,有磅礴的氣韻。

清代“隸書四大家”之—鄭簠 [fǔ]

鄭簠(1622~1693)清代書法家。字汝器,號谷口,江蘇上元(今南京)人。原籍福建莆田,明洪武間祖父一輩遷至金陵(今江蘇南京)。為名醫(yī)鄭之彥次子,深得家傳醫(yī)學,以行醫(yī)為業(yè),終學不仕,工書,雅好文藝,善收藏碑刻,尤喜漢碑。

鄭簠少時便立志習隸,學漢碑達三十余年,為訪河北,山東漢碑,傾盡家資,家藏碑刻拓片有四大櫥。

鄭簠擅隸書,亦精行草書,兼工篆刻。初師宋玨,后改學漢碑,主要有《史晨碑》和《曹全碑》,尤得力于后者。所書字大小相近,粗細、疏密卻富有變化,多姿又規(guī)整,既保持了《曹全碑》的特點,又具有飄逸奇宕的新意,世人謂之“草隸”。

他在規(guī)范的隸書筆法中,加入富于個性的輕重用筆,或用枯筆,結字也不呆板。與時間稍早的王時敏相比,鄭簠的隸書稍接近漢人和富有古意。這些都為隸書開創(chuàng)了新的出路,成為乾嘉以后碑派書法追求的境界,影響甚大。后人把他與寫“六分半書”的鄭板橋合稱“二鄭”。包世臣《國朝書品》將其與金農(nóng)的隸書同列為“逸品上”,后人稱之為清代隸書第一人。

清代“隸書四大家”之—鄧石如

鄧石如(1743—1805),安徽懷寧縣白麟畈(今安慶市宜秀區(qū)五橫鄉(xiāng)白麟村)鄧家大屋人。清代篆刻家、書法家,鄧派篆刻創(chuàng)始人。

初名琰,字石如,避嘉慶帝諱,遂以字行,后更字頑伯,因居皖公山下,又號笈游道人、完白山人、鳳水漁長、龍山樵長,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盡摹所藏秦漢以來金石善本。遂工四體書,尤長于篆書,以秦李斯、唐李陽冰為宗,稍參隸意,稱為神品。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書刻自給。有《完白...

查看詳情>>
2

清代隸書名家輩出,“隸書四大家”揭開了新的篇章

隸書
隸書四大家

這些書畫界的“四大家們”或許各位已經(jīng)知道不少,多一個清代“隸書四大家”也許不疼不癢。但,這四位的出現(xiàn)改變了書法格局,擴展了人們對“書法”的認知和表達維度。隸書不是千篇一律的公式化書寫,在經(jīng)歷了漢唐洗禮之后,隸書隨著清代“金石學”的興起,煥發(fā)著又一春……

清代金石考據(jù)學的興起,結束了“帖學”近千年的統(tǒng)治地位,給靡弱的書壇注入了新的活力,書法史揭開了新的篇章,進入了以篆隸為主流書體的時代。三百年的清代隸書創(chuàng)作,名家輩出,人才濟濟,是漢之后的又一高峰,其中以金農(nóng)、鄭簠、鄧石如、伊秉綬為代表。

清代“隸書四大家”之—金農(nóng)

金農(nóng)(1687—1763),清代書畫家,揚州八怪的核心人物。他在詩、書、畫、印以及琴曲、鑒賞、收藏方面都稱得上是大家。金農(nóng)從小研習書文,文學造詣很高。濃厚的學養(yǎng)使他居于“揚州八怪”之首。

但是金農(nóng)天性散淡,他的書法作品較揚州八怪中的其他人來說,傳世作品數(shù)量是非常少的。他生活在康、雍、乾三朝,因此他給自己封了個“三朝老民”的閑號。金農(nóng)初不以工書為念,然書法造詣卻在“揚州八怪”中成為最有成就的一位,特別是他的行書和隸書均有著高妙而獨到的審美價值。

他的隸書早年是“墨守漢人繩墨”的,風格規(guī)整,筆劃沉厚樸實,其筆劃未送到而收鋒,結構嚴密,多內(nèi)斂之勢,而少外拓之姿,具有樸素簡潔風格,金農(nóng)的書法藝術以古樸渾厚見長。他首創(chuàng)的“漆書”,是一種特殊的用筆用墨方法?!敖疝r(nóng)墨”濃厚似漆,寫出的字凸出于紙面。所用的毛筆,象扁平的刷子,蘸上濃墨,行筆只折不轉(zhuǎn),象刷子刷漆一樣。這種方法寫出的字看起來粗俗簡單,無章法可言,其實是大處著眼,有磅礴的氣韻。

清代“隸書四大家”之—鄭簠 [fǔ]

鄭簠(1622~1693)清代書法家。字汝器,號谷口,江蘇上元(今南京)人。原籍福建莆田,明洪武間祖父一輩遷至金陵(今江蘇南京)。為名醫(yī)鄭之彥次子,深得家傳醫(yī)學,以行醫(yī)為業(yè),終學不仕,工書,雅好文藝,善收藏碑刻,尤喜漢碑。

鄭簠少時便立志習隸,學漢碑達三十余年,為訪河北,山東漢碑,傾盡家資,家藏碑刻拓片有四大櫥。

鄭簠擅隸書,亦精行草書,兼工篆刻。初師宋玨,后改學漢碑,主要有《史晨碑》和《曹全碑》,尤得力于后者。所書字大小相近,粗細、疏密卻富有變化,多姿又規(guī)整,既保持了《曹全碑》的特點,又具有飄逸奇宕的新意,世人謂之“草隸”。

他在規(guī)范的隸書筆法中,加入富于個性的輕重用筆,或用枯筆,結字也不呆板。與時間稍早的王時敏相比,鄭簠的隸書稍接近漢人和富有古意。這些都為隸書開創(chuàng)了新的出路,成為乾嘉以后碑派書法追求的境界,影響甚大。后人把他與寫“六分半書”的鄭板橋合稱“二鄭”。包世臣《國朝書品》將其與金農(nóng)的隸書同列為“逸品上”,后人稱之為清代隸書第一人。

清代“隸書四大家”之—鄧石如

鄧石如(1743—1805),安徽懷寧縣白麟畈(今安慶市宜秀區(qū)五橫鄉(xiāng)白麟村)鄧家大屋人。清代篆刻家、書法家,鄧派篆刻創(chuàng)始人。

初名琰,字石如,避嘉...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