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頴】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讀,拼音)

拼音:yǐng

注音:ㄧㄥˇ

筆順讀寫:撇、豎彎鉤、橫、橫、豎鉤、撇、點、橫、撇、豎、橫折、橫、橫、橫、撇、點

部首:
筆畫數: 16
結構: 左右
繁簡對應:
五筆: XFIM
部外筆畫: 7
統(tǒng)一碼: 9834
倉頡: PFMBC
鄭碼: RRBG
四角: 21986
電碼: 7336
英語翻譯: rice tassel; sharp point; clever
異體字:
  • 基本解釋

  • 康熙字典

  • 說文解字

見“[hao86.com好工具]”。

頴【戌集下】【頁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7畫

《正字通》俗穎字?!虬醋謴?、正字通,頁部穎字外尚有潁穎熲三字。今遵說文穎歸禾部,潁歸水部,熲歸火部。?字雖說文所無,今亦攺歸木部。

說文解字

潁【卷十一】【水部】

水。出潁川陽城乾山,東入淮。從水頃聲。豫州浸。余頃切

說文解字注

(潁)顈水。出潁川陽城乾山。東入淮。各本作乾山。韻會引作耿山。晉書音義引作陽城少室陽乾山。則兼用水經、漢志改說文也。爾雅音義引字林作陽城乾山。與今說文合。潁川以水名郡。字當從水。而漢碑郡名多從禾。葢漢時相習如此寫。如女陽、女陰、舞陽、舞陰以水名縣。而不作汝潕字也??譂h志、說文古本郡名亦當從禾耳。潁川郡陽城、二志同。今河南河南府登封縣縣東南四十里有陽城廢縣。前志陽城下曰。陽乾山、潁水所出。東至下蔡入淮。過郡三。行千五百里。荊州浸。過郡三者、潁川淮陽沛郡也。水經曰。潁水、出?川陽城縣西北少室山。東南至愼縣東南入於淮。水道提綱曰。今潁水源出登封縣北嵩山西南之少室山。東南經密縣、禹州。分爲二派。一經新鄭縣至臨潁縣。一經襄城縣。至臨潁縣。二支復合。經商水縣。合汝水。又合滎陽水。至陳州府南。分爲二派。一爲濄河。一爲沙河。濄河至江南太和縣與沙河合。又經潁上縣與淮水合。曰潁口。皆東南流也。水經曰。至愼縣入淮。愼縣故城在今潁上縣。從水。頃聲。余頃切。十一部。豫州浸。職方氏曰。荊州其浸潁、湛。豫州其浸波、溠。許潁下湛下皆曰豫州浸。而溠下曰荊州浸。此非筆誤。蓋案地形互易之也。

頴的方言集匯

◎ 客家話:[海陸豐腔] rin3 [客英字典] jin3 [東莞腔] jin3 [寶安腔] jin3 [臺灣四縣腔] ji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