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動詞
(1) 一種烹調方法
(2) 用鍋等在旺火上急炒 。如:炮羊肉
(3) 中藥制法之一。把藥物放在高溫鐵鍋里急炒,使其焦黃爆裂。如:炮姜
(4) 把物品放在器物上烘烤或焙 。如:濕衣服擱在熱炕上,一會兒就炮干了
(5) 另見
名詞
(1) (形聲。從火,包聲。(
)本義:古烹飪法的一種。用爛泥等裹物而燒烤)(2) 同本義
炮,毛炙肉也。字亦作炰。以鐵匕貫肉,加于火炙之?!墩f文》
炮之燔之?!对姟ば⊙拧ゐ~》
亨羊炰羔?!稘h書·楊惲傳》
炮取豚臺若將。——《禮記·內則》。注:“以涂燒之為名也?!?/p>
(3) 又如:炮食(燒烤食物);炮燖(燒炙);炮燔(燒烤);炮豚(烤豬);炮羊(烤羊);炮胾(烤熟的肉塊);炮煎(燒烤);炮祭(古代燒柴祭天的儀式)
(4) 焚燒,燃燒
令尹炮之,盡滅卻卻氏之族、黨?!蹲髠鳌ふ压吣辍?/p>
(5) 又如:炮暑(酷署);炮土(瓦)
(6) 制中藥的一種方法,把生藥放在熱鐵鍋里炒,使它焦黃爆裂
兒為檢藥籠,桂姜手炮煎?!懹巍峨x家示妻子詩》
(7) 通“庖”。廚師
凡為人臣者,猶炮宰和五味而進之君。——《韓非子·難二》
動詞
(1) 通“咆”。吼叫,咆哮
女炰烋于中國,斂怨以為德?!对姟ご笱拧な帯纷ⅲ骸盀錇?,《說文》引作咆哮?!?/p>
(2) 另見
名詞
(1) “炮”假借為“砲”,大炮
敵軍果舁炮至。——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zhàn)事類》
(2) 又如:山炮;大炮;迫擊炮;炮座(炮車;炮的臺座);炮位(古代的火炮);炮局(舊稱制造槍炮的工廠或儲藏槍炮的場所)。又指象棋的一子。如:炮打隔山
(3) 爆竹 。如:鞭炮;炮燥(由于心中煩躁而感到身上燥熱);炮竿(爆竹);炮仗(爆竹);炮粲(爆竹炸裂的碎片)
(4) 爆破土石 。如:放炮
(5) 另見
炮【巳集中】【火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5畫
《唐韻》薄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蒲交切,音庖。同炰?!墩f文》毛炙肉也?!稄V韻》一曰裹物燒也?!对姟ば⊙拧放谥苤!秱鳌访慌?。加火曰燔?!妒琛反耸鍪酥Y,當是合毛而炮之?!抖Y·內則》炮取豚若將?!对]》炮者,以塗燒之爲名也?!抖Y運》以炮以燔?!对]》炮裹之也?!吨芏Y·地官·封人》毛炮之豚。《註》爓去其毛而炮之,以備八珍。◎按註疏,合毛,去毛總曰炮。廣韻止訓合毛炙物,義猶未全。
又《周禮·春官·大祝》九祭,三曰炮祭?!对]》炮祭,燔柴也。
又《周禮·秋官·壷涿氏》掌除水蟲,以炮土之鼓敺之。《註》炮土之鼓,瓦鼓也。
又與庖通?!肚皾h·律歷志》炮犧氏之王天下也。《師古註》炮,與庖同。
又《集韻》披敎切,音砲。灼也?!洱R民要術》蒸缹法有胡炮肉?!对]》炮,普敎反。
又葉蒲侯切?!对姟ば⊙拧酚型盟故嘴苤谥佑芯谱醚葬~之。
說文解字
炮【卷十】【火部】
毛炙肉也。從火包聲。薄交切
說文解字注
(炮)毛炙肉也。炙肉者、貫之加於火。毛炙肉、謂肉不去毛炙之也。瓠葉傳曰。毛曰炮。加火曰燔。閟宮傳曰。毛炰豚也。周禮封人。毛炰之豚。鄭注。毛炮豚者、爓去其毛而炮之。內則注曰。炮者、以塗燒之爲名也。禮運注曰。炮、裹燒之也。按裹燒之卽內則之塗燒。鄭意詩禮言毛炮者、毛謂燎毛。炮謂裹燒。毛公則謂連毛燒之曰炮。爲許所本。六月、韓奕皆曰炰鼈。箋云。炰、以火孰之也。鼈無毛而亦曰炰。則毛與炮二事。鄭說爲長矣。炰與缹皆炮之或體也。韓奕之炰徐仙民音甫九反。大射篇注炮鼈或作缹、或作?。是知炰缹爲古今字。通俗文曰。燥煑曰缹。燥煑謂不過濡也。裹燒曰炮。燥煑亦曰炮。漢人燥煑多用缹字。缶聲包聲古音同在三部。從火。包聲。薄交切。古音在三部。
炮字組詞造句
炮的方言集匯
◎ 粵語:baau1 paau3
◎ 客家話:[梅縣腔] pau5 [海陸豐腔] pau5 pau2 [東莞腔] pau5 [沙頭角腔] pau5 [陸豐腔] pau3 [梅縣腔] pau5 [臺灣四縣腔] pau5 pau2 [寶安腔] pau2 | pau5 [客語拼音字匯] pau4 [客英字典] pau5
◎ 潮州話:pao5(phau) pao3(phà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