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橃】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讀,拼音)

拼音:fèi

注音:ㄈㄚˊ,ㄈㄟˋ

筆順讀寫:橫、豎、撇、點(diǎn)、橫撇/橫鉤、點(diǎn)、撇、撇、捺、橫折、橫、豎折折鉤、撇、橫折折/橫折彎、橫撇/橫鉤、點(diǎn)

部首:
筆畫數(shù): 16
結(jié)構(gòu): 左右
繁簡對(duì)應(yīng):
五筆: SWXC
部外筆畫: 12
統(tǒng)一碼: 6A43
倉頡: DNOE
鄭碼: FXYQ
四角: 42947
異體字: ??
  • 基本解釋

  • 康熙字典

  • 說文解字

1. 海中大船。

2. 古同“筏”,筏子。

1. 古書上說的類似柚的一種樹。

2. 屋棟頭。

橃【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12畫

《唐韻》《集韻》《韻會(huì)》??房越切,音伐。《說文》海中大船?!缎煸弧匪鬃鞣?,非是。

《集韻》北末切,音撥。義同。

《唐韻》《集韻》方吠切,音廢。木似柚也?!额惼肺輻濐^。

說文解字

橃【卷六】【木部】

海中大船。從木發(fā)聲。房越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筏,非是。

說文解字注

(橃)海中大船。廣韻橃下曰。木橃、說文云海中大船。謂說文所說者古義。今義則同筏也。凡廣韻注以今義列於前。說文與今義不同者列於後。獨(dú)得訓(xùn)詁之理。葢六朝之舊也。卽如此篆。玉篇注云。海中大船也。泭也。是爲(wèi)古義今義襍糅。漢人注經(jīng)固云大者曰筏、小者曰桴。是漢人自用筏字。後人以橃代筏。非漢人意也。從木。發(fā)聲。房越切。十五部。

橃的字源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