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緄】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讀,拼音)

拼音:gǔn

注音:ㄍㄨㄣˇ

筆順讀寫:撇折、撇折、點、點、點、點、豎、橫折、橫、橫、橫、豎提、撇、豎彎鉤

緄的筆順
部首:
筆畫數(shù): 14
結(jié)構(gòu): 左右
繁簡對應(yīng):
五筆: XJXX
部外筆畫: 8
統(tǒng)一碼: 7DC4
倉頡: VFAPP
鄭碼: ZKRR
四角: 26912
電碼: 8981
英語翻譯: cord; woven belt; hem; hemming
異體字:
  • 基本解釋

  • 康熙字典

  • 說文解字

見“haO86.com”。

緄【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8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本切,音袞。《說文》繡帶也?!对姟で仫L(fēng)》竹閉緄縢?!秱鳌肪i,繩也。《後漢·南匈奴傳》童子佩刀緄帶各一?!对]》緄,織成帶也。

《集韻》胡昆切,音魂??p也。

《集韻》戸袞切,音混?;煲幕蜃骶i?!妒酚洝ば倥珎鳌纷噪]以西有綿諸緄戎?!对]》字當(dāng)爲(wèi)混。

《集韻》公渾切,音昆。義同。

說文解字

緄【卷十三】【糸部】

織帶也。從系昆聲。古本切

說文解字注

(緄)織成帶也。各本無成字。依文選七啓注、後漢南匈奴傳注補。玉篇帶誤章。凡不待翦裁者曰織成。緄帶見後漢書。葢非三代時物也。詩小戎。竹秘緄縢。毛傳曰。緄、繩也。此古義也。而許不取之。過矣。漢碑用爲(wèi)袞字。從糸。昆聲。古本切。十三部。

緄的方言集匯

◎ 粵語:gwan2
◎ 客家話:[臺灣四縣腔] gun3 [客英字典] gwun3 [海陸豐腔] gun3 [客語拼音字匯] gun3

緄的字源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