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縒】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讀,拼音)

拼音:cuòsuǒ

注音:ㄘ,ㄘㄨㄛˋ,ㄙㄨㄛˇ

筆順讀寫:撇折、撇折、點(diǎn)、點(diǎn)、點(diǎn)、點(diǎn)、點(diǎn)、撇、橫、橫、橫、撇、橫、豎、橫

部首:
筆畫數(shù): 15
結(jié)構(gòu): 左右
繁簡對應(yīng):
五筆: XUDA
部外筆畫: 9
統(tǒng)一碼: 7E12
倉頡: VFTQM
鄭碼: ZUBI
四角: 28912
英語翻譯: to twist
異體字: ??????
  • 基本解釋

  • 康熙字典

  • 說文解字

1. 〔參縒〕古同“參差”,紛亂不齊。

1. 〔縒綜〕古同“錯綜”,交叉,錯亂。

1. 絲織品色彩鮮潔。

縒【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10畫

《廣韻》楚宜切《集韻》叉宜切《正韻》叉茲切,??音差?!墩f文》作??。參縒也?!额惼分^絲亂貌。

《廣韻》蘇可切,音褨。鮮絜貌。

《集韻》此我切,音瑳。義同。

《廣韻》《集韻》??倉各切,音錯??W綜亂也。《玉篇》縒,亦作錯。

說文解字

縒【卷十三】【糸部】

參縒也。從糸差聲。楚宜切

說文解字注

(縒)參縒也。參或曑字。此曰參差。木部曰槮差。竹部曰篸差。又曰參差管樂。皆長短不齊皃也。皆雙聲字。集韻、類篇皆引說文參縒也。謂絲亂皃。韻會於差字下引說文參差絲亂皃。葢古本有此三字。從糸。??聲。楚宜切。古音在十七部。

縒的字源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