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獲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òng)。得便。得力。得濟(jì)。心得。
2. 適合:得勁。得當(dāng)(dàng )。得法。得體。
3. 滿意:得意。揚(yáng)揚(yáng)自得。
4. 完成,實(shí)現(xiàn):飯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滿足名利的欲望)。
5. 可以,許可:不得隨地吐痰。
6. 口語詞(a.表禁止,如“得了,別說了”;b.表同意,如“得,就這么辦”)。
1. 必須,須要:可得注意。
2. 極舒服,極適意:這時要能洗上涼水澡,就得了。
1. 用在動詞后表可能:要不得。拿得起來。
2. 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后的連接補(bǔ)語,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得快。香得很。
動詞
(1) (會意。金文字形,右邊是“貝”(財(cái)貨)加“手”,左邊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著財(cái)貨,自然是有所得。本義:得到,獲得)
(2) 同本義(本來沒有而爭取得來成為己有)
得,行有所得也?!墩f文》
三人行必得我?guī)熝?。——《論語》。釋文:“本或作必有?!?/p>
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zāi)。——《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難得?!妒勒f新語·假譎》
賣炭得錢何所營。——唐· 白居易《賣炭翁》
工之僑得良桐焉?!?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3)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閑兒(有空閑時間;得空);得勝回頭(宋元說書人在開講正書前先說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勝回頭);得職(獲得官職);得情報(bào);得錢;得獎
(4) 找到
知得而不知喪。——《易·文言》
慮而后后能得?!抖Y記·大學(xué)》。注:“謂得事之宜也?!?/p>
至德不得。——《莊子·秋水》
既而得其尸于井?!读凝S志異·促織》
(5) 得知
故無術(shù)者得于不用?!俄n非子》
禮得其報(bào)則樂?!抖Y記·樂記》。注:“謂曉其義?!?/p>
武王得之矣?!秴问洗呵铩ちx賞》。注:“猶知也。”
(6) 捕獲
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啤?柳宗元《捕蛇者說》
(7) 亦指被捕獲;被逮捕。又如:得俊(俘獲敵方的勇猛將士)
(8) 成功;完成
已經(jīng)傳人畫圖樣去了。明日就得?!都t樓夢》
(9) 又如:得算(計(jì)謀成功);得策(謀略得當(dāng))
(10) 適,合
傲嘯東軒下,聊復(fù)得此生。——陶淵明《飲酒》
(11) 具備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勸學(xué)》
(12) 同“德”,恩惠,感恩
所識窮乏者得我歟?!睹献印じ孀由稀?/p>
地廣而不得者國危,兵強(qiáng)而凌敵者身亡?!尔}鐵論·擊之》
(13) 助動詞。能,能夠
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避之,不得與之言?!墩撜Z·微子》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進(jìn)退不得,為之奈何?——《吳子·應(yīng)變》
沛公軍 霸上,未得與 項(xiàng)羽相見。——《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
(14) 得意,滿足
意氣揚(yáng)揚(yáng),甚自得也。——《史記·管晏列傳》
常使兩情皆得,彼此俱暢?!妒勒f新語·文學(xué)》
(15) 又如:洋洋得意
(16) 看到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獣x· 陶淵明《桃花源記》
名詞
(1) 收獲,心得
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巍?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開鄭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潛傳》
(2) 德,道德,有德之人
尚得推賢不失序。——《荀子》
副詞
必須,應(yīng)該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妒酚洝ろ?xiàng)羽本紀(jì)》
形容詞
合適;正確
于彼計(jì)則得。——馬中錫《中山狼傳》
歷古今之得失。——《漢書》
(1) 用在口語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如:得,就這么辦;得了,別說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應(yīng)之詞)
(2) 用在口語中,瞧。在情況變壞時表示無可奈何 。如:得,又搞錯了;得,全完了
(3) 另見
助詞
(1) 用在動詞后面,表示能夠或可以。如:我們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為什么去不得
(2) 用在動詞和補(bǔ)語中間,表示可能。如:我拿得動;那辦得到
(3) 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后面,連接表示程度或結(jié)果的補(bǔ)語。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
(4) 另見
動詞
(1) 用在口語中表示必須有,一定 。如:這個工程得三個月才能完成
(2) 絕對必要或應(yīng)當(dāng)去做
猶得備晨炊?!啤?杜甫《石壕吏》
(3) 又如:有錯誤就得批評;做得好就得表揚(yáng)
(4) 表示推測的必然 。如:要不快走,我們就得遲到了
(5) 另見
得【寅集下】【彳部】 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8畫
〔古文〕?
《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
音德?!墩f文》行有所得也?!队衿帆@也?!俄崟贩灿星蠖@皆曰得。
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抖Y·曲禮》臨財(cái)毋茍得?!蹲髠鳌ざň拍辍贩搏@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睹献印非髣t得之。
又貪也?!墩撜Z》戒之在得。
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又葉都木切,音篤?!独献印さ赖陆?jīng)》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都崱坊蜃?。
說文解字
得【卷二】【彳部】
行有所得也。從彳?聲。?,古文省彳。多則切
說文解字注
(得)行有所?也。?各本作得誤。今正。見部曰。?、取也。行而有所取。是曰得也。左傳曰。凡獲器用曰得。從彳。?聲。多則切。一部。
得的方言集匯
◎ 粵語:dak1
◎ 客家話:[東莞腔] det7 [客英字典] det7 [臺灣四縣腔] det7 [梅縣腔] det7 [海陸豐腔] det7 [客語拼音字匯] ded5 diad5 [沙頭角腔] diet7 [陸豐腔] det7 [寶安腔] det7
得為謎底的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