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茦】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讀,拼音)

拼音:

注音:ㄘˋ

筆順讀寫:橫、豎、豎、橫、豎、橫折鉤、豎、撇、捺

部首:
筆畫數(shù): 9
結(jié)構(gòu): 上下
繁簡對應(yīng):
五筆: AGMI
部外筆畫: 6
統(tǒng)一碼: 8326
倉頡: TDB
鄭碼: EFLD
四角: 44902
電碼: 5411
英語翻譯: thorns, prickles
  • 基本解釋

  • 康熙字典

  • 說文解字

(好工具h(yuǎn)ao86.com)的芒刺。

茦【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6畫

《玉篇》楚革切,音冊?!墩f文》莿也?!稜栄拧め尣荨菲槪??!对]》草刺針也,關(guān)西謂之刺,燕北、朝鮮之閒曰茦。

《集韻》七賜切。同莿,草芒。

說文解字

茦【卷一】【艸部】

莿也。從艸朿聲。楚革切

說文解字注

(茦)莿也。茦刺見釋艸。刺不從艸。方言曰。凡艸木刺人。北燕朝鮮之閒謂之策。或謂之壯。按木??曰朿。艸??曰茦。因木??之字爲(wèi)義與聲也。但許君上下文皆係艸名。不當(dāng)泛釋凡艸之刺?;蛞蛏衔娜勂H有刺聯(lián)及之?;蜃杂衅H名茦。一名莿。與方言異義。未可定也。從艸。朿聲。楚革切。古音在十六部。

茦的方言集匯

◎ 粵語:caak3 zaak3
◎ 客家話:[海陸豐腔] cet7 cih5 [客英字典] cet7 cih5 [臺灣四縣腔] cet7 cih5 [梅縣腔] cet7

茦的字源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