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xì)解釋
康熙字典
(1)(名)駱駝;駝峰。
(2)(Hao86.com形)(背)彎曲:~子|~背。
名詞
(1) (形聲。從馬,它聲。從馬,表示與馬相類的動物。本義:駱駝)
(2) 同本義。也單用作“駝” 。如:駝茸(駱駝細(xì)毛織成的紡織物。即駝絨);明駝;單峰駝;駝囊(用駱駝皮革做的袋子);駝蹄(駱駝的蹄子);駝褐(用駝毛制的衣服);駝裘(駝絨服);駝隊(duì)(駱駝隊(duì))
(3) 成塊的東西。也作“坨” 。如:駝橐(馱垛)
(4) ∶相當(dāng)于“坨”、“塊”
你沒看見,退油丹都使了兩駝!——《大波》
形容詞
人身體背部向后成拱形的 。如:駝腰(腰彎背駝);駝鉤(彎鉤);駝曲(彎曲)
動詞
(1) 用牲口負(fù)物。也作“馱”
其獸則麒驎角端,騊騟橐駝?!稘h書·司馬相如傳》。顏師古注:“橐駝?wù)撸云淇韶?fù)橐囊而駝物。故以名云。
他有一匹馬,背駝三將,入水如踏平地,日行千里流星馬,此乃是無敵之騎。——明· 黃元吉《黃廷道夜走流星馬》
(2) 泛指背負(fù)。如:駝騎(馱運(yùn)東西的牲畜);駝價(jià)(用駱駝運(yùn)貨的價(jià)錢);駝載(馱載)
(3) 〈方〉∶取物
凡取物,吳下曰擔(dān), 江陰曰挐, 丹陽等處曰捉, 寧波、 浙東曰駝?!?明· 李翊《俗呼小錄》
駝【亥集上】【馬部】 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5畫
《廣韻》徒何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何切,音陀?!队衿否橊勔?。一作馲駝?!肚皾h·西域傳》鄯善國多馲駝?!对]》師古曰:脊上肉鞍,隆高若封上,俗呼封牛?;蛟获劆钏岂R,頭似羊,長項(xiàng),垂耳,有蒼褐黃紫數(shù)色,性耐寒惡熱,夏至退毛至盡。人欲載,輒屈足受之。自燉煌往外國,流沙千餘里,無水,有伏流,駝遇其處,停不進(jìn),以足跑地,掘之,常得水。
又靑海北,夏有風(fēng),傷行旅,風(fēng)將至,駝先引頸鳴,以鼻口匿沙中,人見之,則以氊?fù)肀慰诿?,避其患,其臥腹不帖地,屈足,糞煙直上如狼煙。亦名橐駝。《古諺》少所見,多所怪,見橐駝,以爲(wèi)馬腫背。
又《唐制》驛置有明駝使,非邊塞軍機(jī),不得擅發(fā)。俗本改明作鳴,非。
又通作它。《揚(yáng)雄·長楊賦》敺橐它。
又背僂也。《柳宗元·郭橐駝種樹傳註》人背駝不能仰也?;蜃魉!肚f子·德充符》衞有惡人哀駘它。《註》它與駝同,言背僂也。
又凡以畜負(fù)物曰駝?;蜃髻?。《前漢·趙充國傳》以一馬自佗負(fù)。別作駞。《李白詩》吳姬十五細(xì)馬駞。
駝字組詞造句
駝的方言集匯
◎ 粵語:t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