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讀,拼音)

拼音:

注音:ㄨˊ

筆順讀寫:豎、橫折、橫、豎折撇/豎折折、橫、撇、捺

吳的筆順
部首:
筆畫數(shù): 7
結(jié)構(gòu): 上下
繁簡對應:
五筆: KNDU
部外筆畫: 4
統(tǒng)一碼: 5433
倉頡: RVNK
鄭碼: JZGD
四角: 26804
電碼: 0702
英語翻譯: one of warring states; surname
異體字: ??????
  • 基本解釋

  • 康熙字典

  • 說文解字

同“Hao86.com”。

吳【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4畫

〔古文〕????《唐韻》午胡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音吾。國名?!妒酚洝翘兰摇诽记G蠻,自號句吳。《註》宋衷曰:句吳,太伯始所居地名?!肚皾h·地理志》會稽郡秦置,高帝六年爲荊國,十二年,更名吳。亦縣名?!肚皾h·地理志》會稽郡吳縣。

《說文》郡也?!夺釢h·郡國志》吳郡,順帝分會稽置?!俄崟穮强ぁ桥d、丹陽爲三吳。《正字通》水經(jīng)以吳興、吳郡、會稽爲三吳。指掌圖以蘇、常、湖爲三吳,其說不同。

《齊語》西服?沙西吳。《註》雍州之地。

天吳,水神也?!豆薄ど胶=?jīng)贊》八頭十尾,人面虎身。龍據(jù)兩川,威無不震。

《說文》姓也?!稄V韻》太伯之後,因以命氏。

《方言》大也。《說文》大言也。《詩·周頌》不吳不敖?!秱鳌穮?,譁也。

《魯頌》不吳不揚?!墩f文註》大言故夨大口以出聲。今寫詩者,攺吳作?,又音乎化切,其謬甚矣?!夺屛摹穮?,舊如字。何承天云:從口下大,故魚之大口者名?,胡化反,此音恐驚俗也。按《說文》《釋文》俱云吳作?讀,非。而《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韻會》諸書,吳字亦皆無去聲一音,惟正韻收吳入禡韻,詩朱註亦作去聲讀。未知孰是,存以備考。

《集韻》元俱切,音愚。虞古作吳。註詳虍部七畫?!夺屆穮牵菀?。太伯讓位而不就,歸封于此,虞其志也。

與娛通?!对姟ぶ茼灐凡粎遣话健!妒琛氛x曰:人自娛樂,必讙譁爲聲。故以娛爲譁也。定本娛作吳。

說文解字

吳【卷十】【夨部】

姓也。亦郡也。一曰吳,大言也。從夨口。??,古文如此。五乎切〖注〗徐鍇曰:“大言,故夨口以出聲?!对姟吩唬翰粎遣粨P。今寫《詩》者改吳作?。又音乎化切。其謬甚矣?!?〖注〗??,亦古文吳。文四重一

說文解字注

(吳)大言也。大言之上各本有姓也亦郡也一曰吳八字。乃妄人所增。今刪正。檢韻會本正如是。周頌絲衣、魯頌泮水皆曰不吳。傳箋背云吳、譁也。言部曰。譁者、讙也。然則大言卽謂譁也。孔沖遠詩正義作不娛。史記孝武本紀作不虞。皆叚借字。大言者、吳字之本義也。引伸之爲凡大之偁。方言曰。吳、大也。九章。齊吳榜以擊汏。王注。齊舉大櫂。從夨口。大言非正理也。故從夨口。五乎切。五部。何承天改吳作?。音胡化反。其繆甚矣。

吳的方言集匯

◎ 粵語:ng4
◎ 客家話:[梅縣腔] ng2 [陸豐腔] ng3 [客英字典] ng2 [東莞腔] ng2 [客語拼音字匯] ng2 [寶安腔] ng2 [臺灣四縣腔] ng2 [海陸豐腔] n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