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沾濕,潤(rùn)澤:haO86.com濡筆。濡濕。濡染。耳濡目染。相濡以沫(“沫”,唾沫,喻同處困境,以微薄之力相互救助)。
2. ?停留,遲滯:濡滯。
3. ?含忍:濡忍。
名詞
(1) 古水名
濡,濡水,出 涿郡故安,東入 淶?!墩f文》
(2) 在河北省
(3) 尿
病方今客腎濡,此所謂“腎痹”也?!妒酚洝?/p>
(4) 通“儒”。儒士,學(xué)者
海內(nèi)稱之曰濡術(shù)之宗?!稘?jì)陰太守孟郁修堯廟碑》
少以濡術(shù)?!段拘l(wèi)卿衡方碑》
(5) 假借為“堧”??盏?/p>
自以城池道濡麥?!遏斚嗍烦筐嬁讖R后碑》
濡【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畫:18畫,部外筆畫:14畫
《唐韻》人朱切《集韻》《韻會(huì)》汝朱切,音儒。水名。《說文》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漆洓?!稄V輿記》濡水,出易州窮獨(dú)山。一名聖女水。
又水出蒼梧。《水經(jīng)注》水出永豐縣西北濡山。
又漬也。《詩·邶風(fēng)》濟(jì)盈不濡軌。
又滯也?!睹献印肥呛五病?/p>
又鮮澤也。《詩·小雅》六轡如濡。
又溺也?!妒酚洝}公傳》不亟治病,必入濡腎。
又溼也?!抖Y·曲禮》濡肉齒決。
又含忍曰濡?!妒酚洝ぢ櫿鳌窡o濡忍之心?!对]》濡,潤(rùn)也。人性溼潤(rùn),則能含忍。
又《集韻》《韻會(huì)》人之切,音而。水名?!蹲髠鳌ふ哑吣辍饭c齊侯燕人盟于濡上?!对]》濡水,出高陽縣,東北至河閒鄚縣,入易水。
又與胹通。《禮·內(nèi)則》濡豚,濡雞?!对]》濡,謂亨之以汁和也。
又《集韻》詢趨切,音須。義同。
又人余切,音如。安也?!肚f子·徐無鬼》有濡需者?!对]》濡需,謂偷安須臾之頃。
又《唐韻》乃官切《集韻》奴官切,音渜。水名,在遼西?!端?jīng)注》濡水,出禦夷鎭東南。
又《集韻》而由切,音柔。柔忍也?;蜃?img src="https://static.hao86.com/invalidZi2/27a8011ee10c062e5ffe8d9a7d9fdfab.png" alt="??" class="lm_img" />。
又《集韻》《正韻》乳兗切,音耎。與輭軟同。柔也。通作耎。
又《集韻》儒遇切,音孺。亦沾溼也。
又奴亂切,與渜同。沐浴餘潘也。
又奴臥切,懦去聲。水貌。
說文解字
濡【卷十一】【水部】
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漆涑。從水需聲。人朱切
說文解字注
(濡)濡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淶。淶各本作漆涑二字。今正。戴先生曰。易水篇注云。許愼曰。濡水入淶。淶卽巨馬之異名。與巨馬河注巨馬河卽淶水也正合。今水經(jīng)注淶譌深。說文淶譌漆涑二字。皆字之誤耳。涿郡故安、二志同。今直隷易州州東南有故安故城是。戰(zhàn)國時(shí)燕與趙易土。燕以武陽與趙。卽此也。前志故安下曰。閻鄉(xiāng)、易水所出。東至范陽入濡。并州寖。濡水亦至范陽入淶。今本漢志脫濡字。師古謬爲(wèi)之注。非也。水經(jīng)注易水篇曰。易水、逕范陽縣故城南。又東與濡水合。水出故安縣西北窮獨(dú)山南谷。東流與源泉水合。又東南流逕樊於、期館西、荊軻館北。又東逕武陽城西北。又東逕紫池堡。又東得白楊水口。又東合檀水。又東南流於容城縣西北、大利亭東南合易水。而注巨馬水也。故地理志曰。易水至范陽入濡。又曰。濡水合渠。許愼曰。濡水合淶。淶渠二號(hào)、卽巨馬之異名。按酈引濡水入渠、卽濡水亦至范陽入淶之句也。今本作淶。酈本作渠。今勝酈本。酈有濡字、則又酈本勝今。凡書之當(dāng)參伍以求其是者如此。濡水今在易州北。卽北易水也。東南入保定府定興縣界爲(wèi)沙河。一曰東南流入容城縣境。從水。需聲。人朱切。五部。按左傳昭七年。盟於濡上。釋文云。說文女于反。是音隱舊說。此水不作乃官反也。師古注漢書於故安下云濡乃官反。殊誤。漁陽郡白檀下。濡水出北蠻夷中。遼西郡肥如下。玄水東入濡水。濡水南入海陽。此則酈注濡水篇所謂濡難聲相近、今謂之濼河者音乃官反是矣。其字葢本作渜。譌而爲(wèi)濡?!鸾褡忠藻?wèi)霑濡。經(jīng)典皆然。
濡的方言集匯
◎ 粵語:jyu4 nyun5
◎ 客家話:[海陸豐腔] si1 ri2 [寶安腔] ji2 [臺(tái)灣四縣腔] si1 ji2 [梅縣腔] si1 [客語拼音字匯] yi2 yi2 [客英字典] si1
◎ 潮州話:而污5(如) 思污1(須),ru5(z?) su1
濡為謎底的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