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辰集上】【月部】 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7畫
〔古文〕《唐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
音
。《說文》出亡在外,望其還也。從亡,朢省聲?!夺屆吠玻曔h(yuǎn)惘惘也?!对姟ぺL(fēng)》瞻望弗及。
又《詩·大雅》令聞令望。《疏》爲(wèi)人所觀望。
又《孟子》望望然去之?!囤w岐註》慚愧之貌也?!吨靷鳌啡ザ活欀?。
又《博雅》覗也?!俄崟窢?wèi)人所仰曰望。
又責(zé)望。
又怨望。
又祭名?!稌に吹洹吠谏酱?。《傳》皆一時望祭之。《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音亡。義同?!对姟ば⊙拧啡f夫所望?!夺屛摹穮f(xié)韻音亡。
又《釋名》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在望也?!兑住ば⌒蟆吩聨淄?。《左傳·桓三年疏》月體無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卽爲(wèi)弦,全照乃成望。《韻會》從壬,譌從王?!墩f文》日月之望作朢,瞻望之望作望。今通作望,而古文制字之義遂亡。
說文解字
望【卷十二】【亾部】
出亡在外,望其還也。從亡,朢省聲。巫放切
說文解字注
(望)出亡在外。望其還也。還者、復(fù)也。本義。引申之爲(wèi)令聞令望之望。從亡。朢省聲。按望以朢爲(wèi)聲。朢以望爲(wèi)義。其爲(wèi)二字較然也。而今多亂之。巫放切。十部。亦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