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造句

更新時間:2024-11-10 20:31:07

復制
好工具造句欄目為您提供2024年的周禮的造句相關內(nèi)容,本欄目原創(chuàng)編輯和精選收集了39條周禮的造句一二年級例句供您參考,同時也為您推薦了周禮的解釋(永遠地;無例外地)、近反義詞和組詞。

周禮造句

  • 1、《周禮》的赦宥制度納入漢以后各朝法律制度。
  • 2、這個學說為周禮所吸收,并據(jù)此把箕子朝鮮建成東方君子國。 (好工具hao86.com)
  • 3、翰墨遄飛,淵藪文明,尚周禮而惟信;見賢思齊,握瑜懷瑾,齊修身而躬行;正氣風清,傳遞愛心,襄長福而太平;國學孝經(jīng),流芳潤德,筑和諧而長興!
  • 4、比如前一種假髻大多摹仿古制裝飾,所以玉丹邱在《建業(yè)風俗記》中說,它就是《周禮》所稱的“編”。
  • 5、字文泰以周禮改制,國號也采用“周”,以示期事業(yè)源于西周,皇帝制天王,下封公侯伯子男,模仿周六國設立六柱國。
  • 6、起初他還不可能學習貴族禮制,《論語·八佾》記載“子入太廟,每事問”,被時人譏笑為“鄒人之子”不“知禮”,說明他那時對“周禮”還知之不多。
  • 7、其代表作《周禮正義》博通宏富,《墨子間詁》世稱絕學,另有《名原》、《古籀拾遺》、《古籀余論》等巨著。
  • 8、仲雍生性怯懦,國勢漸弱,吳則挾持其廢棄周禮,效法吳俗——剪斷長發(fā),裸露上身,刻上花紋作為裝飾。
  • 9、隋開皇二年著內(nèi)官之式,略依《周禮》,省減其數(shù)。
  • 10、孔子推崇周禮,而喪祭之禮侍奉的對象即鬼神,所以孔子不能明言否定鬼神,其無神論觀念在禮學中處于兩難境遇。
  • 11、鄭玄的《儀禮注》和《周禮注》一樣,文字精審,要言不煩,博綜眾家,兼采今古文,受到廣泛的歡迎,成為《儀禮》研究的不祧之祖。
  • 12、孔靈之后,以經(jīng)術起家者十有九人。
  • 13、周禮國學文明載,先祖懿德澤后脈;孔融讓梨仁義懷,丹心效國忠長在;為人師表臻至善,桃李芬芳處處開;正氣修身揚四海,文明短信報春來!
  • 14、孔子《論語》對周禮最到位的概括便是“禮之用,和為貴。
  • 15、據(jù)《周禮》,賓禮就是天子、諸侯接待賓客的禮儀,其名目有六種‘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
  • 16、以后,明、清兩朝不僅沿用不廢,還仿照《周禮》,建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先農(nóng)壇等,形成今日的布局。
  • 17、端委以治周禮,仲雍治之,斷發(fā)文身裸以為飾,豈禮也哉,有由然也。
  • 18、唐律有‘八議’之條,是依據(jù)《周禮》制定的,主要是矜恤其不同于一般臣子,所以特別制定‘議’法。
  • 19、甲骨文中田字和其它有關文字的形象,《詩經(jīng)》、《周禮》等先春秋古籍中有關溝洫圳畝的記載,證明它的普遍存在。
  • 20、總司理本周需外出加入一個展銷會,故原定于這周禮拜四召開的會議需推遲到下周禮拜五開。
  • 21、殿下,這馬少卿之女說得上聰明伶俐,而且熟讀列女傳、周禮,可以說是在婦道上無懈可擊。
  • 22、尤其這段時間唐杰很爭氣,在沒有他幫助的情況下,自己一個人撐起了唐氏這片天,這讓周禮仁越看唐杰越喜歡。
  • 23、忠于周禮,維護正被嚴重破壞的國家根本的嗣承制度,不愿對“禮壞樂崩”的局面推波助瀾。
  • 24、著名建筑規(guī)劃專家鄭孝燮認為,《周禮》是“體國經(jīng)野,都鄙有章”的“紅線”。
  • 25、周代史官與周禮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 26、《周禮》,山林川澤有虞、衡之官,為之厲禁,蓋取之以時,不使戕賊而已,故雖置有司,實為民守之也。
  • 27、孔子以克己復禮為己任,他所要復的禮即為周禮,其核心是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繼承制。
  • 28、唐朝沒有四書五經(jīng),有九經(jīng),《禮記》與《左傳》為大經(jīng),《詩》、《周禮》、《禮儀》為中經(jīng),《易》、《尚書》、《公羊傳》、《?梁傳》為小經(jīng)。
  • 29、他指出,“三槐”一詞來自《周禮》中的“三槐九棘”之制。
  • 30、《通典》記載,周禮設六官,其中以六輅祭祀昊天上帝和東、南、西、北、中五大方位天帝一曰蒼輅,以祀昊天上帝。
  • 31、新水平教堂并沒有打算將微博客作為每周禮拜的一個正式環(huán)節(jié),不過哈恩牧師建議教眾們說:“如果上帝引導你以這種方式做禮拜,那么就沒有理由不這樣做”。
  • 32、我們這里維系人心的是周禮、是孔夫子定下的規(guī)矩,他們那邊是新教倫理。
  • 33、漢式婚禮以周禮為藍本,以典雅、尊貴、莊敬為氣韻,追本溯源,是真正體現(xiàn)華夏經(jīng)典文化傳統(tǒng)的民族婚禮。
  • 34、武后改元天授,尊大成至圣先師孔子遺志恢復周禮,定都洛陽,更國號為周。
  • 35、為了救世,恢復周禮,變“無道”為“有道”,他四處奔走,棲棲惶惶,提出“正名”的主張。
  • 36、東漢初,劉歆的門人杜子春傳授《周禮》之學,鄭眾、賈逵、馬融等鴻儒皆仰承其說,一時注家蜂起,歆學大盛。
  • 37、周禮,冢人掌公墓之人,凡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漢制亦謂之陪陵。
  • 38、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周禮盛大繁瑣,貴族普遍“不悅學”和“不能相禮”。
  • 39、而《周禮》在西漢突然被發(fā)現(xiàn),沒有授受端緒可尋,而且先秦文獻也沒有提到此書,所以,其真?zhèn)魏统蓵甏鷨栴}成為聚訟千年的一大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