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陳寶琛    chén bǎo chēn 詩人

陳寶琛(1848—1935年),字伯潛,號弢庵、陶庵、聽水老人。漢族,福建閩縣(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書陳若霖曾孫,晚清大臣,學者,官至正紅旗漢軍副都統(tǒng)、內(nèi)閣弼德院顧問大臣,為毓慶宮宣統(tǒng)皇帝授讀。中法戰(zhàn)爭后因參與褒舉唐炯、徐延投統(tǒng)辦軍務失當事,遭部議連降九級,從此投閑家居達二十五年之久。賦閑期間,熱心家鄉(xiāng)教育事業(yè)。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復調(diào)京充禮學館總裁,辛亥革命后仍為溥儀之師,1935年卒于京寓,得遜清“文忠”謚號及“太師”覲贈 。

本    名
陳寶琛
出生地
福建閩縣螺洲
去世時間
1935年3月5日
主要作品
《漱蘭年丈來主閩試喜晤感賦》 《七月廿五夜山中懷蕢齋》 《鼓山覓竹坡題句不得愴然有賦》 《蕢齋和詩見懷疊韻再寄》 《春陰·夢雨愁云暮復朝》
主要成就
末代帝師

人物生平

早年時期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陳寶琛出生于福建閩縣螺洲,他的曾祖父陳若霖官至刑部尚書。陳家在唐末從河南固始南遷福建,明洪武年間定居螺江,人稱“螺洲陳”,下傳到這一代已十九世。陳家在明嘉靖十一年六世祖陳淮第一個成為進士,從此先代常有人由科舉而進入仕途。從陳若霖起,開始顯達,陳寶琛更是位居太傅。陳若霖之后,五代都有人中進士、舉人,綜計明清兩代,陳家中進士二十一名,中舉人一百一十名。

同治七年(1868年),陳寶琛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陳寶琛兄弟六人,他的胞弟陳寶瑨和陳寶璐中進士,陳寶琛的三個胞弟陳寶琦、陳寶瑨、陳寶璜等也皆舉人出身,時稱“六子科甲”,顯耀榕垣。

光緒元年(1875年),陳寶琛被提拔為翰林侍讀,與學士張佩綸、通政使黃體芳、侍郎寶廷等四人好論時政,合稱“清流四諫”。

維護主權

光緒四年(1878年),清廷派完顏崇厚出使俄國。崇厚貪生怕死,擅自簽訂不平等條約。陳寶琛失聲痛哭,指出國家不能失去主權,堅決主張“誅崇厚,毀俄約”。他在此后提出的

東三省官員應該滿漢兼用等建議無疑都是很有遠見的。光緒五年(1879年),沙俄侵占新疆伊犁九城,陳寶琛力主收復。

光緒六年(1880年),任武英殿提調(diào)官。慈禧身邊的太監(jiān)與清宮午門護軍爭毆,慈禧偏袒肇事的太監(jiān),下旨嚴懲守職的護軍,陳寶琛上奏力諫,終于使慈禧收回成命,這件“庚辰午門案”一時轟動朝野。翌年,授翰林院侍講學士,纂修《穆宗本紀》。光緒八年(1882年)任江西學政,重修白鹿洞書院。光緒九年(1883年),因為奉旨校對《穆宗毅皇帝圣訓》而議敘,以示獎勵,被授為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當時,法國侵犯中國屬國越南,陳寶琛與清流派領袖張佩綸力薦唐炯、徐廷旭擔任軍職。

光緒十年(1884年),陳寶琛上書光緒帝想要招募兵勇并參考西方的練兵方法訓練,條陳籌餉、選將、練兵、簡器四件大事,主張通過變化練兵的辦法達到強兵的目的,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任用人才,通過籌餉的方式讓練兵的事變得持久長遠。之后光緒帝提拔陳寶琛會辦南洋的事宜。后來因為他推薦的唐炯、徐廷旭兵敗受到牽連,吏部商議將他降五級處分。

閑居福州

光緒十一年(1885年),陳寶琛應臺灣巡撫劉銘傳之邀赴臺。陳寶琛返回福建后,修葺先祖的賜書樓,并且修建滄趣樓。自此,他閉門讀書、賦詩、寫字。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陳寶琛任鰲峰書院山長,以大量培養(yǎng)人才,推廣教育為目標,曾倡導設立東文學堂、師范學堂、政法學堂、商業(yè)學堂。主持高等學堂的時候,陳寶琛派遣法、政、商、工、農(nóng)等科的學生前去日本留學。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陳寶琛任福建鐵路總辦,主持修筑漳廈鐵路,陳寶琛又出任福建高等學堂監(jiān)督,深感學務繁忙、力不從心。于是,他邀集省城士紳座談,倡議成立全閩教育商榷機構,大家一致贊成。當年十一月,閩省學會(此乃福建教育總會的前身)宣告成立,陳寶琛被公推為會長。學會成立后,由于眾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八閩大地掀起了興辦小學堂的小高潮。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在陳寶琛的主持下創(chuàng)立全閩師范學堂(今福建師范大學)。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溥儀登基后,陳寶琛首發(fā)為“戊戌六君子”昭雪之議,奏請降旨褒揚。他為溥儀皇帝授讀三年,備受恩寵。

末代帝師

宣統(tǒng)元年(1909年),陳寶琛奉召入京,擔任禮學館總纂大臣。宣統(tǒng)三年(1911年),陳寶琛在毓慶宮行走,任宣統(tǒng)帝溥儀的老師,賜紫禁城騎馬。繼任漢軍副都統(tǒng)、弼德院顧問大臣。

民國元年(1912年)2月12日,清帝遜位,后仍追隨溥儀。命修《德宗實錄》。民國初年,陳寶琛仍留戀故宮里的遜清小朝廷,表現(xiàn)出他深受傳統(tǒng)忠君報恩思想的影響。民國二年(1913年),命陳寶琛主修《德宗實錄》。

民國十年(1921年),修成《德宗本紀》,授太傅。民國十二年(1923年),引薦鄭孝胥入宮。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月,溥儀被逐出故宮時,溥儀見到陳寶琛,放聲大哭說:“我無顏見祖宗啊!”陳寶琛忙勸慰道:“皇上切莫悲傷,自古以來哪有不滅亡的朝代呢?而我大清到了今日地步,并非是因為失德而被篡位,皇上也不是亡國之君。皇上年紀尚輕,且博學多識,將來理應成為民國之總統(tǒng)。那時,不是可以告慰列祖列宗了?!?/p>

晚年逝世

民國十四年(1925年),溥儀至天津,陳寶琛亦移居天津隨侍。民國二十年(1931年)十一月,溥儀被日本侵略者誘至東北充當偽滿傀儡,次年跟蹤而去,竭力主張復辟大清帝國,反對溥儀出任日本操縱的偽滿蒙共和國總統(tǒng),與溥儀、鄭孝胥意見不一,他勸說:“貿(mào)然從事,只怕去時容易回時難?!北M管被溥儀認為“忠心可嘉,迂腐不堪”,他仍不顧風燭殘年,冒死赴東北勸諫,差點被日本關東軍囚禁。他郁郁返回天津。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病逝,享年87歲,歸葬福州。

主要成就

軍事思想

陳寶琛在中法戰(zhàn)爭之前于光緒八年(1882年)四月初十日上書的《陳越南兵事折》中首次公開表述他對“越南問題”的看法。他說,越南之于滇粵,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也?!痹侥弦坏S為法國的殖民地,那么中國西南邊疆“滇粵水陸處處逼于他族”。他還認為,法國控制了越南以后,緊接著就會與中國“爭隙地、責逃人、廓商岸”。且法國“志在蠶食”、“求取無厭”。陳寶琛已預見到了法國遲早要對中國挑起戰(zhàn)事,中法間的戰(zhàn)爭必然會爆發(fā)。

光緒九年(1883年),陳寶琛再次提醒清政府:主張在越南問題上必須以強硬的態(tài)度堅決抵制法國的擴張野心。正是因為“越南淪”,中國西南邊疆將無安全可言,所以陳寶琛認為,“與其俟剝膚切近,籌邊防海左絀右支,何如乘黑旗之士氣猶張,阮氏之人心未去,舉義師以平其難,執(zhí)條約以定其盟”。所謂“舉義師”,很明顯是包含著針鋒相對、寸土必爭的主戰(zhàn)觀。針對“和”與“戰(zhàn)”的激烈論爭,陳寶琛認為,越南的存亡是決定和戰(zhàn)問題的關鍵,“越南未失,則戰(zhàn)易而和亦易,越南若失,則和難而戰(zhàn)更難”,頗有見地。中法戰(zhàn)爭迫在眉睫,陳寶琛認為,法國畏懼久戰(zhàn),需要靠速決戰(zhàn)求勝,卻無力維持對峙戰(zhàn)的長期消耗。顯然,陳寶琛的分析是比較客觀的。

中法越南交涉時期和中法戰(zhàn)爭中,陳寶琛對解決沖突問題的主導思想是主戰(zhàn),《陳越南兵事折》里所提出的“謀粵督”、“集水師”、“重陸路”三策,可以說是構成他日后軍事方面整體謀略的基調(diào)。

外交思想

中法戰(zhàn)爭期間,陳寶琛針對清政府的外交明確提出了“聯(lián)與國”主張。他認為:“德、法、仇也,法豈須臾忘德哉?俄有釁,德無援,法始敢稱兵于越耳。法得越且復強,恐亦非德之利也。故中國欲拒法,則必聯(lián)德?!庇谑墙ㄗh:“應密令使德大臣乘間說諸德之君相,曲與聯(lián)絡。一面促造德廠鐵船,多購毛瑟槍炮。時與德之官商往來款洽,以動法疑。德誠忌法而與我交固,足陰為我助,即不能得其要領,但令法軍心存顧忌,亦足分其勢而擾其謀?!?/p>

陳寶琛的所謂“聯(lián)與國”,指出了兩點:(1)應當充分注意到德國與法國之間的矛盾,如果法國因占據(jù)越南強大起來,這是德國所最擔心的,因此德國勢必同中國聯(lián)合,暗中援助中國以遏制法國;(2)在外交上廣泛造成中國與德國關系密切的輿論,即使中國與德國實際上未能聯(lián)合,也使法國產(chǎn)生很大的疑慮,不能集中精力對付中國。陳寶琛對“中國欲拒法,則必聯(lián)德”的分析及其主張,說明他已經(jīng)注意到在外交中要利用矛盾。

盡管陳寶琛“聯(lián)德拒法”的以夷制夷外交手段并未在實際中得以實施,但它畢竟反映出,陳寶琛的這一靈活外交策略,是存在著可行性,以及有其現(xiàn)實意義的。

現(xiàn)代教育

1895年,福州永泰鄉(xiāng)賢力鈞利用開辦銀元局的贏利,創(chuàng)辦了蒼霞精舍。1897年又增加日文科,稱“東文學堂”,聘請陳寶琛任董事兼總理。戊戌變法后,福建各地紛紛提出興辦中、小學堂,可新式教育的教員特別缺乏。當時的閩浙總督同陳寶琛協(xié)商,欲將“東文學堂”擴充為官立全閩師范學堂,全力培養(yǎng)新式教育的師資力量,以解燃眉之急。陳寶琛慨然應允,并出任學堂監(jiān)督(校長)。此學堂也是全國最早創(chuàng)辦的師范學校之一。陳寶琛為學堂親自題寫校訓:“化民成俗其必由學,溫故知新可以為師”。并且,還撰寫了一篇語重心長的《開學告誡文》,頗像以后的《師范生守則》,成為全閩師范學堂培養(yǎng)學生的準繩。全閩師范學堂在1903年至1909年,共培養(yǎng)畢業(yè)生700人,其中大部分成了福建中小學教師的骨干,民國25年7月,合并福州、建甌等師范學校為福建省立師范學校。民國27年3月,省立師范學校內(nèi)遷至永安,民國31年改稱為省立永安師范。新中國成立后由人民政府接管。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后,永安師范學校一度停止招生。1971年11月,福建省革命委員會決定在原永安師范學校的基礎上復辦三明地區(qū)師范學校,2004年5月18日,教育部批復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三明高等??茖W校升格為三明學院。

1905年,陳寶琛又出任福建高等學堂監(jiān)督,深感學務繁忙、力不從心。于是,他邀集省城士紳座談,倡議成立全閩教育商榷機構,大家一致贊成。當年11月,閩省學會(此乃福建教育總會的前身)宣告成立,陳寶琛被公推為會長。學會成立后,由于眾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八閩大地掀起了興辦小學堂的小高潮。至1909年陳寶琛晉京官復原職(再任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時,福州城鄉(xiāng)已興辦公立、私立小學校30余所,新式教育蔚然成風。其間陳寶琛廢寢忘食、嘔心瀝血,實在功不可沒。

更難能可貴的是,陳寶琛還開明大度地支持夫人王眉壽興辦女子新式教育。1906年,王眉壽創(chuàng)辦“女子師范傳習所”,自任監(jiān)督;1907年,女子職業(yè)學堂問世,王眉壽兼任監(jiān)督;1909年,兩校合并為“女子師范學堂”,監(jiān)督一職還是非王眉壽莫屬??梢哉f,倘若沒有陳寶琛的全力支持,福建新式女子教育的立足與發(fā)展是難以想像的。民心自有一桿秤。陳寶琛對于福建現(xiàn)代教育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后人對他有口皆碑也是順理成章。

陳寶琛的詩(共556首詩)
  • 《漱蘭年丈來主閩試喜晤感賦》
    別夢江南逐去潮,卻從烏石話金焦。戰(zhàn)場極目濤猶怒,時事填膺酒易消。三徑蓬蒿容仲蔚,滿山藜藿待寬饒。日華轉(zhuǎn)眼開春殿,天上風珂想早朝。
  • 《七月廿五夜山中懷蕢齋》
    東坡飲啖想平安,塞上秋風又戒寒。此別豈徒吾輩事,即歸能復曩時歡?數(shù)聲去雁霜將降,一片荒雞月易殘。獨自聽鐘兼聽水,山樓醒眼夜漫漫。
  • 《鼓山覓竹坡題句不得愴然有賦》
    小別悲同永訣看,當年聞語淚先潸。國門一出成今日,泉路相思到此山。月魄在天終不死,澗流赴海料無還。飄零剩墨神猶攫,剔遍荒苔夕照間。
  • 《蕢齋和詩見懷疊韻再寄》
    安排漁具號天隨,晞發(fā)滄洲已悔遲。善病無方蘇渴肺,懶吟有分赦愁髭。露蘭香悴寧論服,風葉秋深各自知。贏與賓鴻鎮(zhèn)來往,海天南北一情絲。
  • 《春陰·夢雨愁云暮復朝》
    夢雨愁云暮復朝,似寒非暖最難料。衣篝香褪孤鶯領,鏡屜塵凝黯翠翹。風日輕拋挑菜節(jié),笙歌忍憶落鐙宵。碧城十二知誰管?斷送韶光酒里消。

古詩大全

好86網(wǎng)為您提供陳寶琛簡介,陳寶琛是哪個朝代的詩人,陳寶琛古詩大全,陳寶琛的詩,陳寶琛作品目錄

http://www.vip9tm30.com/shiren_view_9bafdd43ac9bafdd/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