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曾國藩    céng guó fān 清代詩人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謚文正,漢族,出生于湖南長沙府湘鄉(xiāng)縣楊樹坪(現(xiàn)屬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zhèn))。晚清重臣,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清朝戰(zhàn)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鄉(xiāng)派”創(chuàng)立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曰文正。

本    名
曾國藩
所處時代
清代
出生地
湖南長沙府湘鄉(xiāng)縣
去世時間
1872年3月12日
主要作品
《乙己春闈謝戴醇士前輩畫竹》 《寄弟》 《廢邱關》 《柴關嶺雪》 《留侯廟》
主要成就
創(chuàng)立湘軍,平定太平天國洋務運動的發(fā)起者之一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晚清散文“湘鄉(xiāng)派”創(chuàng)立人
信    仰
儒教

修身十三條

一、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懼。無事時,心在腔子里;應事時,專一不雜。)

二、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片刻,來復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zhèn)。)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戀。)

四、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都是徇外為人。)

五、讀史(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六、謹言(刻刻留心)

七、養(yǎng)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八、保身(節(jié)欲、節(jié)勞、節(jié)飲食。)

九、寫日記(須端楷,凡日間身過、心過、口過,皆一一記出,終身不間斷。))

十、日知所亡(每日記茶余偶談一則,分德行門、學問門、經(jīng)濟門、藝術門。)

十一、月無忘所能(每月作詩文數(shù)首,以驗積理的多寡,養(yǎng)氣之盛否。)

十二、作字(早飯后作字。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功課。)

十三、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軼事典故

身體小談

曾國藩出生時,祖父曾經(jīng)夢到有一只巨蟒纏在他家的柱子上,所以認為曾國藩是巨蟒轉(zhuǎn)世,曾國藩出生后家中的一棵死梧桐樹竟然重新煥發(fā)出了生命,讓其祖父更加相信巨蟒轉(zhuǎn)世這一夢語。而湊巧的是曾國藩患有類似“牛皮癬”一類的皮膚病,(有一說“火蟒蘚”),渾身上下都是像蛇的鱗片一樣的癬,所以曾國藩也相信了巨蟒轉(zhuǎn)世這一夢語。曾國藩還有一個奇怪的愛好——愛吃雞,卻最又怕雞毛。當時緊急公文,在信封口處往往要粘上雞毛,俗稱雞毛信、雞毛令箭。每當曾國藩看到這種信,總是毛骨悚然,如見蛇蝎,必須要別人幫他取掉雞毛,他才敢拆讀。古時候曾有這樣的說法:“焚燒雞毛,毒蛇聞氣就死了,龍蛇之類,也畏懼這種氣味。”曾國藩對雞毛害怕到這種程度,難免也被人理解為蟒蛇轉(zhuǎn)世。在岳麓書院學習時因為怕別人看到身上的鱗片,所以夏天燥熱時還穿戴整齊地讀書,讓先生大加贊賞。

愛好:抽紙煙、下圍棋

審案局里的“曾剃頭”

曾國藩,人們都叫他“曾剃頭”,但這不是因為他殺太平軍而獲得的外號,而是因為他在長沙開審案局,殺了太多的所謂湖南“土匪”而得到的外號。殺錯的人有沒有呢?有。當時長沙的知府叫蒼景恬,他寫了一份回憶錄,里面就記載曾國藩的審案局,就因一個案子,就錯殺了至少4個人。那是一個冤案,但是曾國藩把好人殺了,把壞人放了。

審雞蛋案

一天,天氣晴朗,年幼的曾國藩從學?;氐搅思依?。剛放下書包,其父就焦急地說:“我明明煮了五個雞蛋,怎么只有四個?”于是就把曾國藩叫來,對他說:“煮熟的雞蛋是分給你們吃的,現(xiàn)在少了一個,不知是哪個偷吃了,快幫你母親查一查?!?曾國藩思索了一下,答到:“這個很容易,我有辦法查出來?!?說罷,曾國藩端出一個臉盆,倒了幾杯茶,把家里的人都喊攏來,叫每人喝一口茶水,吐到盆里,他站在旁邊觀察,結(jié)果有一個傭人吐出的茶水里夾有雞蛋黃粉。曾國藩的父親高興極了,覺得兒子聰明,將來能當官審案子。

“千年死一個”

富厚堂,是曾國藩的故居。大門口懸掛著“毅勇侯第”四個金色大字。“侯府”建于清同治年間,是曾國藩委托其弟在家營造的。據(jù)說建房的時候,曾國藩兄弟對匠工師傅款待很好,而對一般徒弟則有所刻薄。新屋建成的時候要誦“上梁文”,砌工老師傅盡贊美語,操著荷葉土音為之頌曰:“兩江總督太細喱,要到京里做皇帝?!?/p>

讀書當如曾國藩

“買書不可不多”,是曾國藩的觀點。道光十六年,自京師“貸百金,南歸過金陵,盡以購書”。歸家后,“侵晨起讀,中夜而休,泛覽百家,足不出庭戶幾一年”。

“看書不可不知所擇”,是他的另一觀點。他最終所擇者,于四書五經(jīng)之外,就是《史記》《漢書》《莊子》及韓愈等人的文章。

毛澤東“予于近人,獨服曾文正”

毛澤東年輕時,曾對曾國藩傾服備至,現(xiàn)藏韶山紀念館的光緒年間版《曾國藩家書》中,數(shù)卷扉頁上都有毛澤東手書的“詠之珍藏”。他曾說:曾國藩建立的功業(yè)和文章思想都可以為后世取法。認為曾編纂的《經(jīng)史百家雜鈔》“孕群籍而抱方有”,是國學的入門書。曾國藩治軍最重視精神教育,毛澤東一生很注意這點。曾“愛民為治兵第一要義”。毛建立紅軍之初便制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蔣介石推崇曾國藩

蔣多次告誡他的子弟僚屬:“應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書版及書札”,“曾文正家書及書札......,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他審訂《曾胡治兵語錄注釋》時說:曾氏已足為吾人之師資矣。在黃埔軍校,他以曾國藩的《愛民歌》訓導學生。他說我認為曾、左能打敗洪、楊是他們的道德學問、精神與信心勝過敵人。曾國藩被后人推許為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復興儒學的圣哲;建樹功業(yè)、轉(zhuǎn)移運世的偉人賢者,清朝咸同中興第一名臣。

重要論述

曾國藩作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對“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敗衰落,洞若觀火,他說:“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患甚大。”對于“士大夫習于憂容茍安”,“昌為一種不白不黑、不痛不癢之風”,“痛恨次骨”。他認為,“吏治之壞,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誠為探源之論”?;诖?,曾國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時需用德器兼?zhèn)渲耍L,行禮治之仁政,反對暴政、擾民,對于那些貪贓枉法、漁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嚴懲。至于關系國運民生的財政經(jīng)濟,曾國藩認為,理財之道,全在酌盈劑虛,腳踏實地,潔已奉公,“漸求整頓,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國藩將農(nóng)業(yè)提到國家經(jīng)濟中基礎性的戰(zhàn)略地位,他認為,“民生以穡事為先,國計以豐年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縣,以重農(nóng)為第一要務”。受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沖擊,曾國藩對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國,認為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并反對借師助剿,以借助外國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張向西方學習其先進的科學技術,如他說過購買外洋器物……訪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可以剿發(fā)捻,可以勤遠略。

歷史地位

梁啟超對曾氏傾心推崇,稱“吾謂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復也?!?/p>

正如辛亥革命中的章炳麟對曾國藩的評價一樣,近百年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曾國藩褒揚者有之,斥罵者也不乏其人。早在曾國藩鎮(zhèn)壓太平天國時,即有人責其殺人過多,送其綽號“曾剃頭”。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黨人說他“開就地正法之先河”,建國后的史學界對他更是一罵到底,斥為封建地主階級的衛(wèi)道士、地主買辦階級的精偶。

民國著名的清史學家蕭一山在《清代通史》中將曾國藩與左宗棠對比:“國藩以謹慎勝,宗棠以豪邁勝。”

中國現(xiàn)代史上兩位著名人物毛澤東和蔣介石都高度評價過曾國藩。毛澤東青年時期,潛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的結(jié)論。即使是在毛澤東晚年,他還曾說: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蔣介石對曾氏更是頂禮膜拜,認為曾國藩為人之道,“足為吾人之師資”。他把《曾胡治兵語錄》當作教導高級將領的教科書,自己又將《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終生拜讀不輟。據(jù)說,他點名的方式,靜坐養(yǎng)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模仿曾國藩。曾國藩的個人魅力,由此可見一斑。

蔡鍔將軍對曾氏以愛兵來打造仁義之師的治兵思想推崇備至:“帶兵如帶子弟一語,最為慈仁貼切。能以此存心,則古今帶兵格言,千言萬語皆付之一炬?!保ā恫趟善孪壬z集》(二),第5頁)。

左宗棠對曾國藩的挽聯(lián):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中國近代現(xiàn)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積極實踐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導下,建造中國第一艘輪船,開啟近代制造業(yè)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學堂,肇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譯印刷西方書籍,不僅奠定了近代中國科技基礎,而且極大地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批棟梁之材,其中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書(部長)梁敦彥、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修身齊家治國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中國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業(yè))、立德(成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為后人留下學說)“三不朽”之說,而真正能夠?qū)崿F(xiàn)者卻寥若星辰,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敗太平天國,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時弊”、整肅政風、學習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現(xiàn)了“同治中興”;他克已唯嚴,崇尚氣節(jié),標榜道德,身體力行,獲得上下一至的擁戴;他的學問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師,“其著作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蔣介石),實現(xiàn)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業(yè),不愧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p>

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穩(wěn)之楷模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jīng)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這是因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歲官至二品,在清朝獨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聲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穩(wěn),歷盡宦海風波而安然無恙,榮寵不衰。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于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

網(wǎng)羅培育和善用人才的第一高手

曾國藩一生致力結(jié)交、網(wǎng)羅、培育、推薦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幾乎聚集了全國的人才精華為招攬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謙遜的老臉,屢屢上書舉薦部下,為部下謀官要權,爭謀職位。他一生推薦過的下屬有千人之多,官至總督巡撫者就有40多人。他們既有李鴻章、左宗棠、郭嵩燾、彭玉麟、李瀚章這樣的謀略作戰(zhàn)軍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蘭、華蘅芳、徐壽等第一流的學者和科學家。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

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xiàn)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shù)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xiàn)了象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nóng)、曾寶蓀、曾憲植、曾昭掄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

曾國藩在同輩士大夫中“屬中等”,頗為鈍拙,但他志向遠大、性格倔強、意志超強,勤學好問,非常人所能及。他從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撥于流俗”,天天寫日記反省自己,一生中沒有一天不監(jiān)視自己,教訓自己。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謙恕自抑,豁達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著“拙誠”、埋頭苦干,不論遭受多大打擊,都不灰心喪氣,而能再接再厲,堅持到底。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訣。

深刻影響數(shù)代人的精神偶像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yǎng),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yè))兼?zhèn)鹘蹋粝滤枷雽W說)之人”(毛澤東)。《清史稿——曾國藩傳》也說:“國藩事功大于學問,善以禮運?!彼簧趭^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jīng)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學理論,其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的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年表

1811年(嘉慶十六年)11月26日(農(nóng)歷10月11日)生于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鄉(xiāng)大平村,乳名寬一。1815年(嘉慶二十年)5歲 在家識字讀書。一年后入家塾“利見齋”。

1826年(道光六年)16歲 春,應長沙府試(童子試),名列第七。

1830年(道光十年)20歲 就讀于衡陽唐氏宗祠,師從汪覺庵。一年后轉(zhuǎn)入湘鄉(xiāng)漣濱書院。(現(xiàn)湘鄉(xiāng)市第一中學南校區(qū) 建有曾國藩生平研究館 )

1833年(道光十三年)23歲 秋,參加湘鄉(xiāng)縣試,考取秀才。次年春,入岳麓書院。秋,參加鄉(xiāng)試中第三十六名舉人。冬,入京準備會試,途經(jīng)長沙,始與劉蓉交往。

1835年(道光十五年)25歲 4月,會試落第,留京寓長沙會館讀書。來年春,恩科會試再次不第,出京返家。至長沙,與劉蓉、郭嵩燾在湘鄉(xiāng)會館相聚兩個月。

1838年(道光十八年)28歲 會試中第三十八名貢士。試后改名國藩。殿試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年底乞假返家。

1839年(道光十九年)29歲 夏,出衡陽,謁杜工部祠、石鼓書院。秋,出邵陽,察訪武崗、新化、蘭田、永豐。12月,子紀澤生,離家起程赴京。并開始作日記,持之以恒,至終不輟。

1840年(道光二十年)30歲 5月,庶吉士散館,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檢討。7月,得病,經(jīng)歐陽兆熊、吳廷棟治療、護理,兩月始愈,三人遂成好友。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31歲 8月,偕倭仁往謁理學大師唐鑒,請教治學之方,檢身之要?!翱嫉聠枠I(yè)”,“為義理所熏蒸”。11月,任國史館協(xié)修,遍鑒前史,辨具得失。是年,喜讀胡林翼贈送的《陶文毅公文集》。寫作《里胥》,直道民間疾苦,鞭笞腐敗吏治。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32歲 致力程朱之學,每日必做日課:早起、主敬、靜坐、讀書不二、讀史、謹言、養(yǎng)氣、保身,日知所亡、月無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門。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33歲 4月,升任翰林院侍講。7月,欽命為鄉(xiāng)試(四川)正考官。8月,補授翰林院侍講。12月,充文淵閣校理。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34歲 8月,郭嵩燾引江忠源來見,結(jié)為師生。派充翰林院教習庶吉士。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35歲 10月,升翰林院侍講學士。李鴻章入京會試,以年家子投其門下受業(yè)。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36歲 1月,充文淵閣直閣事。自書其書舍曰:“求闕齋”。夏秋間,養(yǎng)病城南報國寺,與同寓劉傳瑩就漢學、宋學深入研討,知學須返本務要,“執(zhí)兩用中”。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37歲 7月,升授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11月,欽派武會試正總裁,殿試讀卷大臣。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38歲 3月,子紀鴻生。10月,輯錄古今名臣大儒言論,按修身、齊家、治國三門分三十二目輯成《曾氏家訓》。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39歲 2月,升授禮部右侍郎。9月,署兵部右侍郎。

1850年(道光三十年)40歲 4月,上《應詔陳言疏》,直揭官場“委靡因循”、官吏“畏葸”“柔靡”?!敖袢账斨v者,惟在用人一端耳”。7月,兼吏部左侍郎。

1851年(咸豐元年)41歲 1月,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組織起義。5月,上《敬陳圣德三端預防流弊疏》,咸豐帝“怒擲其折于地”欲罪之。

1852年(咸豐二年)42歲 1月,上《備陳民間疾苦疏》。7月,任江西鄉(xiāng)試正考官。行抵安徽太湖縣小池驛,得母訃聞,回籍奔喪。10月初抵家。太平軍出廣西、入湖南,9月攻長沙,10月取決岳州。

1853年(咸豐三年)43歲 1月21日,接幫辦湖南團練旨。經(jīng)郭嵩燾力勸出保桑梓。30日,抵長沙與湖南巡撫張亮基商辦團練。3月19日,太平軍攻占江寧,定都為天京。9月,奏準移駐衡州練兵。11月,建衡州船廠趕造戰(zhàn)船。派人赴廣東購買洋炮,籌建水師。

1854年(咸豐四年)44歲 2月25日,奉命率師出征太平軍。發(fā)布《討粵匪檄》。命褚汝航為水師總統(tǒng)、塔齊布為陸軍先鋒,統(tǒng)率17000人,揮師北上。5月,兵敗靖港,投水自裁獲救。7月25日,重整水陸各軍后,出師攻陷岳州。10月14日取武昌。咸豐帝令其部署理湖北巡撫。7天后收回成命。改賞兵部侍郎銜。12月2日攻陷田家鎮(zhèn)。

1855年(咸豐五年)45歲 2月12日夜,石達開總攻湘軍水營,燒毀湘軍戰(zhàn)船100余艘。曾國藩座船被俘,“文卷冊牘俱失”?!肮珣崢O,欲策馬赴敵以死”,羅澤南、劉蓉力勸乃止。

1856年(咸豐六年)46歲 7月,坐困南昌。9月2日,楊、洪內(nèi)訌(天京事變)后,太平軍元氣大傷。10月,曾國藩在長募勇組建吉字營入援江西。

1857年(咸豐七年)47歲 2月27日,其父去世,偕弟國華回籍奔喪。7月,兩次上疏,請求在家終制,獲咸豐帝準許。是年建“思云館”。

1858年(咸豐八年)48歲 5月19日,李續(xù)賓、楊岳斌率水陸兩軍攻陷九江。弟國華入李幕。7月13日,接上諭命其出辦浙江軍務,17日起程。8月5日,抵武昌。與胡林翼會商進兵、籌餉之策。11月15日,李續(xù)賓、曾國華死于三河之役。12月,作《愛民歌》以訓湘軍。

1859年(咸豐九年)49歲 1月,李鴻章來建昌進謁、留營襄辦軍務。是月,曾國葆改名貞干,入湘軍,為其兄國華報仇。2月,作《圣哲畫像記》。11月,擬四路進兵之策,攻取安慶。

1860年(咸豐十年)50歲 5月,輯錄《經(jīng)史百家雜鈔》26卷,“取精用宏”,“盡掄四部精要”。6月,左宗棠來營,留住兩旬,商討東南大局;奉命以兵部尚書銜署理兩江總督。7月,委授兩江總督,并以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10月18日與胡林翼商籌北援之策。上疏請求帶兵北上掃夷勤王、以“雪敷天之憤”。12月,祁門大營兩度被困,太平軍距大營僅20里,“危險萬狀”。

1861年(咸豐十一年)51歲 8月23日,是《復陳購買外洋船炮折》:“購買外洋船炮,則為今日救時之第一要務?!?月5日,湘軍攻陷安慶。25日,移住安慶。11月20日,奉旨督辦四省(蘇、皖、浙、贛)軍務,其巡撫、提鎮(zhèn)以下悉歸節(jié)制。12月,在安慶創(chuàng)辦內(nèi)軍械所。年底,定三路軍進軍之策:“以圍攻金陵屬之國荃,而以浙事屬左宗棠,蘇事屬李鴻章,于是東南肅清之局定矣。

1862年(同治元年)52歲 1月31日,奉旨任兩江總督協(xié)辦大學士,曾國荃補授浙江按察使。2月14日,左宗棠率軍由江西入浙江。4月,李鴻章率軍抵上海。5月,曾國荃率軍進駐雨花臺,會同彭玉麟的水師圍攻天京。7月18日,為借兵助剿事再疏力陳利害:“島人借助剿為圖利之計......而中華之難,中華當之”,決不能讓洋人以助剿來“蹂躪中國之土地”。9月,為死于戰(zhàn)亂而未及安葬的桐城儒生方東樹、戴鈞衡6人立石修墓,妥為安葬。12月,其弟曾國葆病死于雨花臺湘軍大營。年底,華衡芳與徐壽父子試制成中國第一臺蒸汽機,曾國藩見后,于當天日記中寫道:“竊喜洋人之智巧中國亦能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

1865年(同治四年)55歲 1月,選漢唐以來各臣奏疏17首,編《鳴原堂論文》。3月,主持修葺種山、尊經(jīng)兩書院。收養(yǎng)八百孤寒子弟,并從自己養(yǎng)廉銀中捐款課獎。5月26日,接上諭:率軍赴山東剿捻。6月,主持整理《王船山遣書》完稿,共320卷,交金陵書局出版。6月18日,北上剿捻之策:重鎮(zhèn)設防,劃河圈圍,清野查圩,馬隊追蹤。9月,經(jīng)楊州、清江浦抵徐州。一路調(diào)兵布防堵圍,沿途又張榜招員。10月,將金陵制造局上遷海虹口,和李鴻章原設的炮局及購自美國人的鐵廠合并,再加容閎購回的百多部機器建成江南制造總局。12月,核定長江水師永遠章程及營制營規(guī)。

1866年(同治五年)湘軍總領曾國藩奉令進駐周家口,以欽差大臣的重權身份,督師剿捻。曾國藩根據(jù)捻軍行蹤不定、流動作戰(zhàn)的特點,采用了“重點防務、堅壁清野和畫河圈圍”的對策,但最終全部失敗。后來,他在周口西至漯河建立起“沙河百里防線”,企圖借此天塹消滅捻軍。

1867年(同治六年)57歲 3月,在江南制造總局下設造船所試制船艦。同時擬設譯書館。5月,會同李鴻章將江南制造總局由虹口遷高昌廟,征地擴遷,規(guī)制大增。6月,補授體仁閣大學士。

1868年(同治七年)58歲 4月,奉上諭改授為武英殿大學士。5月31日,至上海視察江南制造成總局。8月,奉命調(diào)任直隸總督。9月,江南造船廠試制的第一艘輪船駛至江寧,曾登船試航,取名“恬吉”。12月,抵京師,陛見那拉氏與同治皇帝。

1870年(同治九年),奉命前往天津辦理天津教案。曾國藩到天津后,考量當時局勢,沒有與法國開戰(zhàn),接受了一系列屈辱要求,成為其個人生平上一大遺憾。

1871年(同治十年)61歲 8月19日,挈李鴻章聯(lián)銜會奏《擬選子第出洋學藝折》。9月,視察水陸各營防務、訓練情況。11月抵上海。

1872年(同治十一年)62歲 2月27日,領銜上奏:促請對“派遺留學生一事”盡快落實。并提出在美國設立“中國留學生事務所”,推薦陳蘭彬、容閎為正副委員常駐美國管理。在上海設立幼童出洋肄業(yè)局,薦舉劉翰清“總理滬局選送事宜”。

1872年3月1日,時發(fā)腳麻之癥,舌蹇不能語。3月12日,午后散步署西花圃,突發(fā)腳麻,曾紀澤扶掖回書房,端坐三刻逝世。是月,清廷聞訃,輟朝三日。追贈太傅,謚文正,祀京師昭忠、賢良祠。6月25日,靈柩運抵長沙。7月19日,葬于長沙南門外之金盆嶺。次年12月13日,改葬于善化縣(今望城區(qū))湘西平塘伏龍山。與夫人歐陽氏合葬。

藏書

藏書堂“求缺齋”,與袁芳瑛的“臥雪廬”是湖南當時最大的藏書樓,長女嫁給袁芳瑛的兒子袁秉楨。袁芳瑛是版本目錄大家,同時他又與莫友芝關系密切,都是道光、同治年間著名藏書家和版本目錄學者。藏書中有宋版《莊子》及《施注蘇詩》,乃罕見之書?!案缓裉谩痹Q“八本堂”,自取“讀書以訓詁為本,詩文以聲調(diào)為本,事條以得歡心為本,養(yǎng)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忘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作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的家訓,曾紀澤據(jù)《后漢書》“富厚如之”而改現(xiàn)名?!案缓裉谩眱?nèi),藏書曾達30余萬卷,超過近代史上著名的私人藏書樓山東聊城海源閣、江蘇常熟鐵琴銅劍樓、浙江宋樓、杭州八千卷樓,是近代私人藏書第一樓。藏書樓建于同治六年(1867),分“公記”、“樸記”、“芳記”三部分,“公記”收藏的是曾國藩讀過、批示過的書籍,以經(jīng)、史、子、集、地方志、家藏史料及宋元舊槧為主;“樸記”收藏的是曾國藩長子曾紀澤常用書籍;“芳記”為其次子曾紀鴻(1848~1881)夫婦藏書。曾氏藏書獨到之處,是由于曾氏家族本身與中國近代史的關系,從而保存了豐富的奏稿、書信、日記等家藏史料?!独钚愠晒┰~》副本就藏于富厚堂“公記”書樓。

人物生平

早年經(jīng)歷
嘉慶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1811年12月26日),曾國藩出生于湖南長沙府湘鄉(xiāng)荷葉塘白楊坪(今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zhèn)大坪村)的一個普通耕讀家庭。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祖輩以務農(nóng)為主,生活較為寬裕。祖父曾玉屏雖少文化,但閱歷豐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輩的倫理教育了。曾國藩五歲啟蒙,六歲入家塾“利見齋”。

道光六年(1826年)春,應長沙府童子試,名列第七名。

道光十年(1830年),前往衡陽唐氏宗祠讀書,一年后轉(zhuǎn)入湘鄉(xiāng)漣濱書院。

道光十二年(1832年),曾國藩考取了秀才。

道光十四年(1834年),曾國藩進入長沙岳麓書院演習,同年參加湖南鄉(xiāng)試,中試第三十六名舉人,并動身入北京準備來年的會試。

道光十五年(1835年),曾國藩會試未中,寓居北京長沙會館讀書。次年恩科會試再次落第,于是返回長沙,于同鄉(xiāng)劉蓉、郭嵩燾等居于湘鄉(xiāng)會館。

十年七遷
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國藩再次參加會試,終于成功登第,殿試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自此,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朝考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親拔為第二,選為翰林院庶吉士。

道光二十年(1840年),散館考試,名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檢討。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7月,欽命為四川鄉(xiāng)試正考官。8月,補授翰林院侍講。12月,充文淵閣校理。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轉(zhuǎn)侍讀。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3月,任會試同考官。5月,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9月,轉(zhuǎn)左庶子,不久升侍講學士。12月,充日講起居注官。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充文淵閣直閣事。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大考二等,6月,升任內(nèi)閣學士加禮部侍郎銜。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稽察中書科事務。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正月,授禮部右侍郎。8月,署兵部左侍郎。次年6月,署工部左侍郎。在京十多年間,曾國藩就是這樣堅韌不拔地沿著這條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十年七遷,連躍十級。

組建湘軍
咸豐元年(1851年)1月,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組織起事。咸豐帝詔群臣言得失,曾國藩進言“今日急務,首在用人”,又推薦李棠階、吳廷棟、王慶云、嚴正基、江忠源五人,再上書《敬陳圣德三端預防流弊疏》直指咸豐帝的過失,咸豐帝“怒擲其折于地”,數(shù)日后復閱,才心服而納諫,并對其加以褒答。5月,署刑部右侍郎。10月,充順天武鄉(xiāng)試正考官。

咸豐二年(1852年)正月,署吏部左侍郎。6月,充江西鄉(xiāng)試正考官,途中因母喪歸家。這時太平天國運動已席卷半個中國,盡管清政府從全國各地調(diào)集大量八旗軍、綠營官兵來對付太平軍,可是這支腐朽的武裝已不堪一戰(zhàn)。因此,清政府屢次頒發(fā)獎勵團練的命令,力圖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裝來遏制太平軍勢力的發(fā)展,這就為曾國藩的湘軍的出現(xiàn),提供了一個機會。11月,清政府命令曾國藩和湖南巡撫張亮基辦理團練。

咸豐三年(1853年),借著清政府急于尋求力量鎮(zhèn)壓太平天國的時機,他因勢在其家鄉(xiāng)湖南一帶,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復雜的人際關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稱為湘勇,并清廷上書征用了還只是都司的塔齊布。八月,曾國藩獲準在衡州練兵,“凡槍炮刀錨之模式,帆檣槳櫓之位置,無不躬自演試,殫竭思力”,并派人赴廣東購買西洋火炮,籌建水師。

在團練湘勇期間,他嚴肅軍紀,開辟新的軍隊,他先后將5000人的湘勇分為塔、羅、王、李等十營,并將團練地點由長沙遷至湘潭,避免與長沙的綠營發(fā)生直接矛盾。

鎮(zhèn)壓天國
咸豐四年(1854年)2月,湘軍傾巢出動,曾國藩發(fā)表了《討粵匪檄》。在這篇檄文里,他聲稱太平天國運動是“荼毒生靈”,“舉中國數(shù)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奇變,乃開辟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接著號召“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故動員了當時廣大的知識分子參與到對太平軍的斗爭當中,為日后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曾國藩命褚汝航為水軍統(tǒng)領,塔齊布為陸軍咸豐,率大小船艦240艘,水陸大軍17000人,揮師東下。3月,岳州戰(zhàn)事不利。4月,在靖港水戰(zhàn)中又被太平軍石祥貞部擊敗,曾國藩憤而投水自盡,幸被幕僚章壽麟所救。因戰(zhàn)事不利,曾國藩得旨革職。

此時,塔齊布與守備楊載福、知縣彭玉麟帶領陸軍攻克湘潭。七月二十五日,曾國藩重整水陸各軍后,出師攻陷岳州,擊殺太平軍曾天養(yǎng),并攻克城陵磯,因功賞三品頂戴。10月14日取武昌、漢陽,因功賞二品頂戴,署湖北巡撫,賞戴花翎。因曾國藩努力推辭,而賞兵部侍郎銜。12月2日,曾國藩攻陷田家鎮(zhèn),殺敵數(shù)萬,焚舟五千,進圍九江。曾國藩因調(diào)度有方,賞穿黃馬褂。

咸豐五年(1855年)2月12日夜,石達開總攻湘軍水營于湖口,燒毀湘軍戰(zhàn)船100余艘。曾國藩跳船得免,座船被俘,“文卷冊牘俱失”。曾國藩憤怒至極,打算策馬赴敵以死,羅澤南、劉蓉力勸乃止。曾國藩派李孟群、彭玉麟、胡林翼支援武昌,而自己親自到江西招兵造船。7月,塔齊布卒于軍營,曾國藩趕往九江,統(tǒng)帥他的部隊。8月,收復湖口。9月,補授兵部右侍郎。

咸豐六年(1856年),石達開進攻江西,曾國藩坐困南昌,這時羅澤南卒于軍營中,彭玉麟走千里殺入重圍至南昌助守。9月2日,洪秀全與楊秀清內(nèi)訌,史稱天京事變,南昌解圍。10月,曾國藩在長募勇組建吉字營入援江西。

咸豐七年(1857年)2月20日,其父去世,曾國藩偕弟曾國華回籍奔喪。7月,兩次上疏,請求在家終制,獲咸豐帝準許。在當年建“思云館”。

咸豐八年(1858年)5月19日,李續(xù)賓、楊岳斌率水陸兩軍攻陷九江。7月13日,曾國藩接咸豐諭出辦浙江軍務,救援福建。十二月,作《愛民歌》以訓湘軍。

咸豐九年(1859年)11月,曾國藩擬四路進兵之策,曾國藩攻取安慶,多隆阿、鮑超攻取桐城,胡林翼攻取舒城,李續(xù)宜攻取廬州。

咸豐十年(1860年)2月,曾國藩破陳玉成于太湖。由于兩江總督何桂清放棄常州而奔上海,導致蘇州、常州失陷。4月,清廷命曾國藩馬上趕赴江蘇,并先行賞加兵部尚書銜,署兩江總督。6月,實授兩江總督,以欽差大臣身份督辦江南軍務。7月,命皖南軍務歸曾國藩督辦。

攻占南京
咸豐十一年(1861年)9月5日,湘軍攻陷安慶。9月25日,曾國藩移住安慶。12月20日,加太子太保銜,奉旨督辦四?。ㄌK、皖、浙、贛)軍務,其巡撫、提鎮(zhèn)以下悉歸節(jié)制。同月,在安慶創(chuàng)辦內(nèi)軍械所。年底,定三路軍進軍之策:“以圍攻金陵屬之國荃,而以浙事屬左宗棠,蘇事屬李鴻章,于是東南肅清之局定矣?!?/p>

同治元年(1862年)1月31日,曾國藩奉旨任兩江總督協(xié)辦大學士,曾國荃補授浙江按察使。二月十四日,左宗棠率軍由江西入浙江。四月,李鴻章率軍抵上海。五月,曾國荃率軍進駐雨花臺,會同彭玉麟的水師圍攻天京。六月,洪秀全命令各地太平軍回援天京,太平軍集結(jié)二十萬人兵力,十月起大戰(zhàn)湘軍四十多天,未能取勝。

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攻克鐘山,合圍天京。7月,湘軍攻破天京,對無辜平民展開屠殺與搶掠。當時的南京城被燒毀,平民死傷無數(shù),南京人稱曾國藩、曾國荃兄弟為“曾剃頭”、“曾屠戶”。同月,朝廷加曾國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襲罔替,并賞戴雙眼花翎。八月,奏準裁撤湘軍25000人。

追剿捻軍
同治四年(1865年)1月,選漢唐以來各臣奏疏17首,編《鳴原堂論文》。3月,主持修葺種山、尊經(jīng)兩書院。收養(yǎng)八百孤寒子弟,并從自己養(yǎng)廉銀中捐款課獎。5月26日,曾國藩率軍赴山東剿捻。6月,主持整理《王船山遣書》完稿,共320卷,交金陵書局出版。六月十八日,北上剿捻之策:重鎮(zhèn)設防,劃河圈圍,清野查圩,馬隊追蹤。9月,經(jīng)楊州、清江浦抵徐州。一路調(diào)兵布防堵圍,沿途又張榜招員。10月,將金陵制造局上遷海虹口,和李鴻章原設的炮局及購自美國人的鐵廠合并,再加容閎購回的百多部機器建成江南制造總局。12月,核定長江水師永遠章程及營制營規(guī)。

同治五年(1866年),曾國藩奉旨進駐周家口,以欽差大臣的重權身份,督師剿捻。曾國藩根據(jù)捻軍行蹤不定、流動作戰(zhàn)的特點,采用了“重點防務、堅壁清野和畫河圈圍”的對策,但最終全部失敗。后來,他在周口西至漯河建立起“沙河百里防線”,希望借此天塹消滅捻軍。

主辦洋務
同治六年(1867年)3月,在江南制造總局下設造船所試制船艦。同時擬設譯書館。5月,會同李鴻章將江南制造總局由虹口遷高昌廟,征地擴遷,規(guī)制大增。六月,補授體仁閣大學士。

同治七年(1868年)4月,奉上諭改授為武英殿大學士。5月31日,至上海視察江南制造成總局。8月,奉命調(diào)任直隸總督。9月,江南造船廠試制的第一艘輪船駛至江寧,曾登船試航,取名“恬吉”。12月,曾國藩抵達北京,拜見慈禧太后與同治皇帝。

天津教案
同治七年(1868年),曾國藩改任直隸總督。曾國藩奉命前往天津,辦理天津教案,考量當時局勢,沒有與法國開戰(zhàn),“但冀和局之速成,不問情罪之一當否”,在法國的要求下,商議決定最后處死為首殺人的8人,充軍流放25人,并將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杰被革職充軍發(fā)配到黑龍江,賠償外國人的損失46萬兩銀,并由崇厚派使團至法國道歉。

這個交涉結(jié)果,朝廷人士及民眾輿論均甚為不滿,省館所書楹帖被毀,曾國藩深知其中和戰(zhàn)利害,自引其咎,得到丁日昌的同情。曾國藩背負罵名,病情加重,于是召來李鴻章處理案情。

回任兩江
同治九年(1870年),兩江總督馬新貽被平民張汶祥刺殺于后,朝廷命曾國藩再任兩江總督,前往南京審理該案。

同治十年(1871年)8月19日,挈李鴻章聯(lián)銜會奏《擬選子第出洋學藝折》。九月,視察水陸各營防務、訓練情況。十一月抵達上海。

同治十一年(1872年)2月27日,曾國藩領銜上奏,促請對“派遣留學生一事”盡快落實。并提出在美國設立“中國留學生事務所”,推薦陳蘭彬、容閎為正副委員常駐美國管理。在上海設立幼童出洋肄業(yè)局,薦舉劉翰清“總理滬局選送事宜”。此后,曾國藩時發(fā)腳麻之癥,舌蹇不能語。

同年二月初四日(1872年3月12日),曾國藩午后在南京西花圃散步,突發(fā)腳麻,曾紀澤扶掖回書房,端坐三刻逝世。百姓巷哭,繪像祀之。朝廷聞訊,輟朝三日。追贈太傅,謚號“文正”,祀京師昭忠、賢良祠,各省建立專祠。6月25日,靈柩運抵長沙。7月19日,葬于長沙南門外之金盆嶺。

同治十二年(1873年)12月13日,改葬于善化縣(今望城區(qū))湘西平塘伏龍山。與夫人歐陽氏合葬。

履歷

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出生于湖南長沙府湘鄉(xiāng)荷葉塘白楊坪(今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zhèn)大坪村)的一個普通耕讀家庭。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祖輩以務農(nóng)為主,生活較為寬裕。祖父曾玉屏雖少文化,但閱歷豐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輩的倫理教育了。

6歲時入塾讀書,但是他童年也是一個笨小孩(詳見《百家講壇》——曾國藩家訓(上部)第一集:“誰來拯救笨小孩”)。但是他勤奮好學,堅持不懈。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與歐陽滄溟之女成婚。連考兩次會試不中,隨后又努力復習一年,在道光十八年(1838),虛歲28歲時殿試考中了同進士,自此,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在京十多年間,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遷侍讀,侍講學士,文淵閣值閣事,內(nèi)閣學士,稽察中書科事務,禮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職,曾國藩就是這樣堅韌不拔地沿著這條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十年七遷,連躍十級。

咸豐二年(1852年),曾國藩因母喪在家。這時太平天國運動已席卷半個中國,盡管清政府從全國各地調(diào)集大量八旗、綠營官兵來對付太平軍,可是這支腐朽的武裝已不堪一戰(zhàn)。因此,清政府屢次頒發(fā)獎勵團練的命令,力圖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裝來遏制革命勢力的發(fā)展,這就為曾國藩的湘軍的出現(xiàn),提供了一個機會。咸豐三年(1853年)借著清政府急于尋求力量鎮(zhèn)壓太平天國的時機,他因勢在其家鄉(xiāng)湖南一帶,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復雜的人際關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稱為湘勇。在團練湘勇期間,他嚴肅軍紀,開辟新的軍隊,他先后將5000人的湘勇分為塔、羅、王、李等十營,先后將團練地點由長沙遷至湘潭,避免與長沙的綠營發(fā)生直接矛盾。1854年2月,湘軍傾巢出動,曾國藩發(fā)表了《討粵匪檄》。在這篇檄文里,他聲稱太平天國運動是“荼毒生靈”,“舉中國數(shù)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奇變,乃開辟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接著號召“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故動員了當時廣大的知識分子參與到對太平軍的斗爭當中,為日后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曾國藩殘酷鎮(zhèn)壓太平天國起義,用刑苛酷,史稱「派知州一人,照磨一人承審匪類,解到重則立決,輕則斃之杖下,又輕則鞭之千百?!钢良磿r訊供,即時正法,亦無所期待遷延」。有人責其殺人過多,稱呼為「曾剃頭」、「曾屠戶」。據(jù)說,南京小孩夜哭,媽媽說「曾剃頭來了」,小孩就不哭了。曾國藩知人善用,并以身作則遵守軍紀,大軍所到之處百姓皆“各行其是”,八本之一的“行軍以不擾民為本”便可能總結(jié)于湘軍剿滅太平天國這一時期。湘軍在軍事素質(zhì)落后的清朝武裝力量中成為中國南方地區(qū)與太平天國軍事力量作戰(zhàn)的主力之一。曾國藩被封為一等毅勇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1864年,湘軍在其弟曾國荃的率領下攻下天京,成為鎮(zhèn)壓太平天國的功臣。

曾國藩一生著述頗多,但以《家書》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光緒五年(1879年),也就是曾國藩死后7年,傳忠書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鴻章編校的《曾文正公家書》。曾國藩是理學家,在文學上主張理、詞章、考據(jù)三者并重,有《曾文正公家訓》行于世,其奏疏,信札、詩文輯為《曾文正公全集》。本人也善于運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鴻章都與他有密切關系。李鴻章等稱呼曾國藩為老師。曾國藩曾說“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蔭甫(俞樾)拼命著書”。太平天國失敗后,太平軍在江北的余部與捻軍匯合,清廷命曾國藩督辦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務。曾國藩帶領湘軍二萬,淮軍六萬,配備洋槍洋炮,北上“剿捻”,他的方針是“重迎剿,不重尾追”,并提出“重點設防”等計劃,希望把捻軍阻擊在運河、沙河地區(qū),使捻軍無處可逃,然后加以消滅。

同治九年(1870年),正在直隸總督任上的曾國藩奉命前往天津辦理天津教案。1870年6月21日,天津數(shù)千名群眾因懷疑天主教堂以育嬰堂為晃子拐騙人口、虐殺嬰兒,群集在法國天主教堂前面。法國領事豐大業(yè)認為官方?jīng)]有認真彈壓,持槍在街上碰到天津知縣劉杰,因發(fā)生爭執(zhí)開槍射擊,當場擊死劉杰仆人一人,民眾激憤之下先殺死了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yè)及其秘書西門,之后又殺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國領事館人員、2名法國僑民、3名俄國僑民和30多名中國信徒,焚毀了法國領事館、望海樓天主堂以及當?shù)赜⒚纻鹘淌块_辦的4座基督教堂。事件發(fā)生后,英、美、法等國聯(lián)合提出抗議,并出動軍艦逞威。曾國藩到天津后,考量當時局勢,沒有與法國開戰(zhàn),“但冀和局之速成,不問情罪之一當否”,在法國的要求下,商議決定最后處死為首殺人的8人,充軍流放25人,并將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杰被革職充軍發(fā)配到黑龍江,賠償外國人的損失46萬兩銀,并由崇厚派使團至法國道歉。這個交涉結(jié)果,朝廷人士及民眾輿論均甚為不滿,使曾國藩的聲譽大受影響,被稱為“賣國賊”(京師湖廣會館將曾國藩匾落拔除燒毀就是因為此事)。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正歷: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朝廷贈太傅,死后被謚“文正”,其墓地在今長沙市望城區(qū)坪塘鎮(zhèn)伏龍山下桐溪寺后,文革期間遭到破壞,現(xiàn)墓地仍殘留石馬等遺跡。

主要成就

文學成就

曾國藩繼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風格,創(chuàng)立晚清古文的「湘鄉(xiāng)派」,乃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他論古文,講求聲調(diào)鏗鏘,以包蘊不盡為能事;所為古文,深宏駿邁,能運以漢賦氣象,故有一種雄奇瑰瑋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為后世所贊。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變革、發(fā)展,又選編了一部《經(jīng)史百家雜鈔》以作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稱為湘鄉(xiāng)派。清末及民初嚴復、林紓,以至譚嗣同、梁啟超等均受他文風影響。所著有《求闕齋文集》、《詩集》、《讀書錄》、《日記》、《奏議》、《家書》、《家訓》及《經(jīng)史百家雜鈔》、《十八家詩鈔》等。不下百數(shù)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傳于世。另著有《為學之道》、《五箴》等著作。

軍事功勞

咸豐二年(1852年)十一月,太平軍自湖南北出,攻克漢陽。咸豐三年(1853年),曾國藩創(chuàng)立地方團練,稱為湘軍。分陸軍、水師兩種,士兵則招募湘鄉(xiāng)一帶農(nóng)民為主,薪俸為一般綠營的三倍左右,全軍只服從曾國藩一人。咸豐四年(1854年),總計有陸軍十三營六千五百人,水師十營五千人,會集湘潭,誓師出征。初戰(zhàn)在岳州、靖港敗于太平軍,接連吃敗戰(zhàn),曾國藩幾跳水自盡,在上書時,只能以「屢敗屢戰(zhàn)」自嘲。后沉靜自省,重整旗鼓,復占岳州、武昌,太平軍勢力退出湖南。咸豐八年(1858年5月),攻占九江,氣勢如虹;咸豐十年(1860年),曾國荃包圍安慶,以「扎硬寨,打死仗」聞名。同治三年(1864年),湘軍攻破天京(南京)。太平軍抵抗湘軍,讓湘軍吃足苦頭,南京城破時,曾國藩說:「今粵匪之變,蹂躪竟及十六省,淪陷至六百余城之多,而其中兇酋悍黨,如李開方守馮官屯、林啟容守九江、葉蕓來守安慶,皆堅忍不屈。此次金陵城坡,十萬余賊無一降者,至聚眾自焚而不悔,實為古今罕見」。曾國藩入南京后,信守對將士們的諾言,「……分段搜殺,三日之間斃賊共十余萬人,秦淮長河,尸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梗ɡ罟纾骸端纪从洝罚┰鴩鯕⑷巳缏椋v兵焚城,「雪帥」彭玉麟見狀不滿,先后二次(1861年安慶之圍與1864年金陵之圍)致函曾國藩,要求大義滅親。

湘軍將帥之廉勇,軍紀之嚴明,是其勇猛善戰(zhàn)的重要原因,亦使湘軍威震天下。由此,戰(zhàn)亂各省紛紛赴湖南募勇招兵,蔚然成風,后人有“天下無湘不成軍”之說。

思想學術

曾國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學,但對于程朱之學并未盲目崇拜,事實上,他對于宋明儒學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宋明理學實際上分為氣學、理學和心學三個學術派別。

曾國藩在政治實踐和軍事斗爭中也漸漸地看到了程朱理學“指示之語,或失于隘”、或“病于瑣”、或“偏于靜”的局限。在這種情形下,曾國藩對心學表現(xiàn)出了寬容的學術姿態(tài)。對于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之學術爭辯,他認為對于兩家之爭應取其同,避其異,揚其長,兼收并蓄,揚長避短,推進儒學的發(fā)展。

曾國藩還以氣學在生成論方面的資源來彌補理學之局限,謂“張子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儔”。依著氣學的思路,曾國藩認為,天地萬物均因稟氣而生,氣是構成天地萬物的最終基元。在稟氣而生這個意義上,天地萬物是“同體”的。

不過,曾國藩同時認為,雖太和絪緼之氣流行不止,天地萬物最初所得之氣“均耳”,但人與物、圣人與常人實所稟有之氣并不相同。就人與物相對而言,人得氣之全,物卻僅得氣之偏;故人有知性,而物僅得物性。就人類而言,圣人所稟之氣清且厚,常人所稟之氣卻濁而薄。

“自其初而言之,太和絪緼流行而不息,人也,物也,圣人也,常人也,始所得者均耳。人得其全,物得其偏,圣人者,既得其全,而其氣質(zhì)又最清且厚……”

處世交友

曾國藩對交友之道頗有見地,他認為交友貴雅量,要“推誠守正,委曲含宏,而無私意猜疑之弊”?!胺彩虏豢烧既税朦c便宜。不可輕取人財”。要集思廣益,兼聽而不失聰。“處世方面,曾國藩認為,“處此亂世,愈窮愈好”。身居高官,“總以錢少產(chǎn)薄為妙”?!熬庸僖阅蜔榈谝灰x”,“德以滿而損,福以驕而減矣”。為人須在一“淡”字上著意,“不特富貴功名及身家之順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學問德行之成立與否,亦大半關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肮Σ槐刈约撼?,名不必自己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

曾國藩寫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處世交友之道。

疆場競斗

曾國藩以編練湘軍起家,書生治國,鎮(zhèn)壓了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農(nóng)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其軍事思想內(nèi)涵極豐,集顯過人之處。他認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國強”,“兵愈多,則力愈弱;餉愈多,則國愈貧”。主張軍政分理,扣負其責。他購買洋槍、洋炮、洋船,推進中國軍隊武器的近代。治軍以嚴明軍紀為先,同時著意培養(yǎng)“合氣”,將士同心,他認為“將軍有死之心,士卒無生之氣”。選擇有四點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覘敵情,三曰臨陣膽實識,四曰營務整齊”。曾國藩軍事思想中最豐富并值得今人借鑒的是其戰(zhàn)略戰(zhàn)術。如“用兵動如脫兔。靜如處女”,主客奇正之術,“扎硬寨,打死仗”,水師不可順風進擊,善擇營地,“先自治,后制敵”,深溝高壘,地道攻城之術,水陸配合,以靜制動,“先拔根本,后翦枝葉”等等。

治家方略

曾國藩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家庭成員中人人孝悌的原則。孝容易理解,就是對父母、對長輩的感恩、尊敬與贍養(yǎng)。悌是指兄弟之間和睦友愛,也就是同輩之間的融洽與和諧。在曾國藩家書里,一般都以為他給孩子寫的信最多,事實上他寫給弟弟的信才是最多的,可見他對兄弟之間關系的重視。曾國藩有段著名的評論,說家庭興旺的規(guī)律是:天下官宦之家,一般只傳一代就蕭條了,因為大多是紈绔子弟;商賈之家,也就是民營企業(yè)家的家庭,一般可傳三代;耕讀之家,也就是以治農(nóng)與讀書為根本的家庭,一般可興旺五、六代;而孝友之家,就是講究孝悌的、以和治家的家庭,往往可以綿延十代八代。

曾國藩在“和以治家”的宗旨下還特別強調(diào)“勤以持家”。這個勤以持家在曾國藩那有兩層意思,一是家庭成員要克勤克儉,一是做家長的要勤以言傳身教。曾國潘說的這些,他自己就能一絲不茍地帶頭去做,而且做得非常好。比如大兒子曾紀澤喜歡西方社會學,曾紀鴻喜歡數(shù)學和物理學,曾國藩雖然一竅不通,也能盡自己所能去了解,去努力學一點。這樣的父親,才不愧是一個真正“勤以持家”的父親。在曾國藩的影響下,曾紀澤總是會親自教孩子們學英語、數(shù)學、音樂,還教他們練書法、寫詩文、講解經(jīng)史典章,不論再忙,每日總要抽出時間來陪孩子、陪家人,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所以,曾家子弟為什么代代皆有英才。曾國藩子孫、曾孫,甚至玄孫里,有很多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書法作品

曾國藩在書法上的突出成就一直為他歷史上的重大影響所掩蓋。曾國藩對于書法理論的闡述見其《日記》、《家書》及一此文章中。他首先對當時阮元拋出的南北書派論有獨到的認識,他既贊成又提出批評,主張南北兼而有之。他對書法的本源,提出乾坤大源之說。從乾道——陽剛美——著力——雄奇——大氣,從坤道——陰柔美——不著力——淡遠——韻勝,形成了他一個系統(tǒng)的書法理論觀。曾國藩一生勤勉于書法創(chuàng)作,走過了一條由泛而專,由繼承古典到創(chuàng)新時尚的曲折探索道路。他留下了近130萬字的《日記》是中國古代罕見的一部巨型書法作品。他的楷書勁健剛拔,豎起了一面承唐繼宋明而剛?cè)嵯酀恼龝鞄?。他的行書勁健遒俊而華美。他的小楷與小行書是整個清代的典范。他應是與同代包世臣、何紹基齊名的大書家。

紀念建筑

故居

曾國藩故居富厚堂,又名毅勇侯第,是曾國藩的侯府,坐落在位于湖南婁底市雙峰縣東部的荷葉鎮(zhèn)富托村,與湘鄉(xiāng)市、湘潭縣、 衡山縣、衡陽縣毗鄰,總占地面幟四萬多平方米,主體建筑近一萬平方米,是典型的沿中軸線對稱的明清回廊式建筑群體。富厚堂座南朝北,背倚的半月形鰲魚山從東南西三面把富厚堂圍住。從遠看去,富厚堂好似坐在一張圍椅中。周圍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后山上樹木茂密,古樹參天。門前是一片較開闊的平地,平地中有小河向東流去,平地四周峰巒疊嶂,群山環(huán)抱。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人物,曾國藩故居已被有關部門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其代表性建筑,主要有“白玉堂”、“黃金堂”、“萬年堂”、“大夫第”、“富厚堂”等(“有恒堂”為曾國葆故居)。 曾國藩先后晉升為兩江總督、直隸總督,詔加“太子太保”,封“一等毅勇候”,授 “英武殿大學士”,升“光祿大夫”,謚稱“曾文正公”。同治4年(1865年)秋,素無終身官場打算的曾國藩,準備先動員家眷回籍“立家作業(yè)”,自己以后再作引退,因夫人歐陽氏對舊居黃金堂門前“塘中有溺人之事,素不以為安”,即令其子曾紀澤,“回湘稟商兩叔”,移兌富托莊屋,由曾國潢、曾 國荃、曾紀澤經(jīng)手主持,依照候府規(guī)模,花十年功夫營造了富厚堂。富厚堂占地四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9202.86平方米,為土石磚木結(jié)構,回廊式風格,內(nèi)外群有八本堂、求厥齋、舊樸齋、藝芳館、思云館。八寶臺、輯園、鳧藻軒、棋亭、藏書樓等各種建筑,當年正門上懸掛著“毅勇侯第”朱地金字直匾,門前花崗石月臺上飄揚著大清龍鳳旗、湘軍帥旗、萬人傘等,景象頗為壯觀。整個建筑雖具侯府規(guī)模卻古樸大方,雖有雕梁畫棟卻不顯富麗堂皇,基本體現(xiàn)了曾國藩對建宅“屋宇不肖華美,卻須多種竹柏,多留菜園,即占去四畝,亦自無妨”的意旨。1866年秋,主樓竣工,曾國藩夫人、子女和兒媳即回籍住進了富托新屋。

富厚堂原稱八本堂,取曾國藩的“讀書以訓詁為本,詩文以聲調(diào)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yǎng)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而得名。后曾紀澤據(jù)《后漢書》“富厚如此” 而改現(xiàn)名。富厚堂雖不勝家華,然曾國藩得知修屋花錢七千串而為之駭嘆,他在同治六年二月初九日的日記中寫道:“接臘月甘十五日家信,知修整富厚堂屋宇用錢共七千串之多,不知何以 浩費如此,深為駭嘆!余生平以起屋買因為仕宦之惡習,誓不為之。不料奢靡若此,何顏見人!平日所說之話全不踐言,可羞孰甚!屋既如此,以后諸事奢侈,不問可知。大官之家子弟,無不驕奢淫逸者,憂灼曷已!”

富厚堂是否可稱“曾國藩故居”,社會上頗有爭論。1995年10月,雙峰縣人民政府經(jīng)中共中央宣傳部批準,舉辦了全國首次曾國藩學術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100多人參加了會議,并專程到富厚堂參觀。

墓址

曾國藩墓,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長沙城西南15公里處望城縣平塘鎮(zhèn)桐溪寺后伏龍山上。清同治十一年(1872),曾國藩歸葬于此,墓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

家族成員

長輩
太高祖:曾貞楨(元吉公)
高祖父:曾尚庭(輔臣公)
曾祖父:曾衍勝(競希公)(1743—1816)
祖父:曾玉屏,字興阝文(星岡公)(1774—1849)
外祖父:江良濟(1750—1835,字沛霖,號云峰,行聰六。原配劉氏,1750—1778,早歿)
外祖母:熊氏
父:曾毓?jié)?,字竹亭(麟書,竹亭公)?790—1857)
母:曾江氏(1785—1852)
岳父:歐陽凝祉(1784——1869,初名鰲,又名滄溟,字福田)
岳母:邱氏(生長子牧云,字秉栓,次子凌云,字秉鈞,長女適曾國藩,次女適彭治官)

妻妾
元配:歐陽氏(1816—1874,衡陽人)
如夫人:陳氏(1840—1863,江寧人)

兄弟姐妹
兄弟
曾國藩的四個弟弟 弟:曾國潢(1820—1886,派名傳晉,原名國英,字澄侯)
弟:曾國華(1822—1858,派名傳謙,字溫甫,出撫給叔父曾驥云為子)
弟:曾國荃(1824—1890,派名傳恒,字沅甫,號叔純)
弟:曾國葆(1828—1862,派名傳履,字季洪,后更名貞斡,字事恒)
姐妹
姐:曾國蘭(1808—1863),嫁王國九(字鵬遠,號萬程,賀家坳人,與國蘭有二子一女,長子王臨三,次王昆八,女適賀孝七之子)
妹:曾國蕙(1814—1864),嫁王待聘(又名王率五,為王國九排行兄弟)
妹:曾國芝(1817—1846),嫁朱詠春(又名麗春,號存一,梓門橋人)
滿妹(1830—1839,痘殤)

子女后代
子:曾紀第(又名楨第,早夭)
子:曾紀澤(1839—1890,字劼剛,號夢瞻,晚清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妻賀氏(1840—1857,婚后一年難產(chǎn)死,賀長齡女);繼劉氏(1841—1903,繼配,劉蓉之女。生子女各3人)
子:曾紀鴻(1848—1881,字栗誠,數(shù)學家),妻郭氏(1847—1935,名筠,字誦芬,《藝芳館詩鈔》作者,郭沛霖之女)
長女:曾紀靜(1841—?,字孟衡),適袁秉楨(乃同鄉(xiāng)好友袁芳瑛之子,性傲慢,不甚長進)
次女:曾紀耀(1843—1881,字仲坤),適陳松年(字遠濟,茶陵人,好友陳源兗之子,曾隨紀澤出使歐洲,幼育于曾國藩家,有隱疾)
三女:曾紀琛(1844—1912,字鳳如),適羅允吉(1846—1888,字兆升,湘鄉(xiāng)人,羅澤南子)
四女:曾紀純(1846—1881),適郭依永(1845—1869,字剛基,一名立篪,湘陰人,郭嵩燾子)
五女:曾紀芬(1852—1935,晚號崇德老人),適聶緝槼(1855—1911,字仲芳,衡山人,聶亦峰子)
侄子:曾紀梁(魏氏)
侄子:曾紀渠(朱氏)
侄子:曾紀瑞(江氏)
侄子:曾紀官(歐陽氏,劉氏)
侄子:曾紀湘(易氏)
侄子:曾紀壽(李氏,李氏,勞氏)

生平

曾國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jīng),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nèi)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與大學士倭仁、徽寧道何桂珍等為密友,以“實學”相砥礪。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jīng)過多年鏖戰(zhàn)后攻滅太平天國。其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jīng)濟等方面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梢哉f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曾國藩與胡林翼并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號“文正”,后世稱“曾文正”。

曾國藩的詩(共155首詩)
  • 《乙己春闈謝戴醇士前輩畫竹》
    余少淪踐貧,學書等畫漫。中歲愉太倉,誤為金紫絆。文字雖所攻,淺嘗不能半。邇來又十年,拋棄如土炭。豈謂選佛場,謬來事襄贊!列仙盛瀛洲,腰魚何璀璨!禁院扃重帳,沉沉窅掛觀。鍵戶無一營,馳箋斗豪翰。蘸藍掃秋葉,斯須復堆案。眾雛
  • 《寄弟》
    昔我初去家,諸弟各弱小。阿季髡兩髦,覷人眸子繚。后園偷棗栗,揉升極木沙。叔也從之求,揖我謂我矯。分甘一不均,戰(zhàn)爭在毫秒。余時輕別離,昂頭信一掉。老弟況童駿,樂多憂愁少。瞥然成六秋,光明如過鳥。世味一飽嘗,甘心厭茶家。夢里
  • 《廢邱關》
    項王西入關,叱咤何雄哉!鼻息撼山岳,號令如轟雷。分茅割大地,駕馭英雄才。六王既立后,三將還西來。降臣剖符竹,洪度方洞開。廢邱亦善地,百里辟蒿萊。桓桓章將軍,仡仡貔虎材。奸豎主帷幄,大將終疑猜。望夷不足惜,此類良可哀。行人
  • 《柴關嶺雪》
    我行度柴關,山關驚我馬。密雪方未闌,飛花浩如瀉。萬嶺堆水銀,乾坤一大冶。走獸交橫奔,凍禽竄荒野。揮手舞巖巔,吾生此瀟灑。忽憶少年時,牽狗從豬者。射虎層冰中,窮追絕壁下。幾歲馳虛名,業(yè)多用逾寡。久逸筋力頹,回頭淚盈把。
  • 《留侯廟》
    小智徇聲榮,達人志江海。咄咄張子房,身名大自在。信美齊與梁,幾人飽胔醢。留邑茲巖疆,亮無懷璧罪。國仇亦已償,不退當何待!郁郁紫柏山,英風渺千載。遺蹤今則無,仙者豈無給!朅來瞻廟庭,萬山雪皠皠。

古詩大全

好86網(wǎng)為您提供曾國藩簡介,曾國藩是哪個朝代的詩人,曾國藩古詩大全,曾國藩的詩,曾國藩作品目錄

http://www.vip9tm30.com/shiren_view_9b9d2a43ac9b9d2a/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