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玚 [yáng](177年—217年),字德璉,東漢汝南南頓(今河南省項城市南頓鎮(zhèn))人。東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應玚初被魏王曹操任命為丞相掾?qū)伲筠D(zhuǎn)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將時,應玚為將軍府文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應玚卒于疫疾。應玚擅長作賦,有文賦數(shù)十篇。詩歌亦見長,與其弟應璩齊名。明人輯有《應德璉集》。
人物簡介
應玚出身于書香門第,應玚的祖父應奉才思敏捷,能“五行俱下”,著有《后序》十余篇。其伯父應劭博學多識,撰述甚豐。有《風俗通》百余篇。二人均是當時的儒者,而應玚的父親應珣也因其才學著名,任司空掾官職。 應玚自幼生長在這樣一個家庭,詩學文章自然大為長進。但因他生逢亂世,到處飄零,雖躊躇滿志而壯志難酬。 應玚的弟弟應璩,字休璉,也是一個文學家。他和其弟應璩在當時均被稱之為汝南才子,兩兄弟的作品合為一集《應德璉休璉集》。 應玚初來鄴都時,曹植、曹丕都很敬重他,經(jīng)常邀他和眾人一起宴游吟詩,曹操聞其名,任命他為丞相掾?qū)?,后又轉(zhuǎn)平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將時,玚為將軍府文學(掌校典籍、侍奉文章)。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應玚與徐干、陳琳、劉楨皆卒于疫疾。
個人影響
應玚長于賦,有文賦數(shù)十篇,詩作不多。代表作《待五官中郎將建章臺集詩》一首,音調(diào)悲節(jié),多寫離居飄零之感,曹丕說應玚“和而不壯”,又稱贊他說:“常悲然有述作意,其才華足以著書,美志不遂,良可痛惜”??梢娝麨椴茇p識。 應玚處于漢、魏戰(zhàn)亂時期,對人民的災難深感同情,在他的《靈河賦》、《愍驥賦》、《征賦》和《公宴賦》等作品中都有較深刻的反映。這些作品辭情慷慨,深刻反映了漢末社會的動亂和人民流離失所的痛苦,體現(xiàn)了他企盼國家統(tǒng)一的愿望。 在魏、晉文學史上,他與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劉楨并稱“建安七子”,又因同居鄴中(河南省臨漳縣)亦稱“鄴中七子”。 其傳世之作不多,原有集,今散佚。明人輯有《應德璉集》。
主要作品
參考資料
粲與北海徐干字偉長、廣陵陳琳字孔璋、陳留阮瑀字元瑜、汝南應瑒字德璉、東平劉楨字公干并見友善。 瑒、楨各被太祖辟,為丞相掾?qū)佟,勣D(zhuǎn)為平原侯庶子,后為五官將文學。楨以不敬被刑,刑竟署吏。咸著文賦數(shù)十篇。 裴松之注:華嶠漢書曰:瑒祖奉,字世叔。才敏善諷誦,故世稱“應世叔讀書,五行俱下”。著后序十余篇,為世儒者。延熹中,至司隸校尉。子劭字仲遠,亦博學多識,尤好事。諸所撰述風俗通等,凡百余篇,辭雖不典,世服其博聞。續(xù)漢書曰:劭又著中漢輯敘、漢官儀及禮儀故事,凡十一種,百三十六卷。朝廷制度,百官儀式,所以不亡者,由劭記之。官至泰山太守。劭弟珣,字季瑜,司空掾,即瑒之父。 典論曰:今之文人,魯國孔融、廣陵陳琳、山陽王粲、北海徐干、陳留阮瑀、汝南應瑒、東平劉楨,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咸自以騁騏驥於千里,仰齊足而并馳。粲長於辭賦。干時有逸氣,然非粲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然於他文未能稱是。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俊也。應瑒和而不壯;劉楨壯而不密。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至于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班之儔也。
生平
應玚初被魏王曹操任命為丞相掾?qū)?,后轉(zhuǎn)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將時,應玚為將軍府文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應玚卒于疫疾。
應玚擅長作賦,有文賦數(shù)十篇。詩歌亦見長,與其弟應璩齊名。明人輯有《應德璉集》。
詩詞大全
古詩大全
別人正在查
好86網(wǎng)為您提供應玚簡介,應玚是哪個朝代的詩人,應玚古詩大全,應玚的詩,應玚作品目錄
http://vip9tm30.com/shiren_view_9b9c0443ac9b9c04/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