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佚名

于以采蘋?
南澗之濱。
于以采藻?
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
維筐及筥。
于以湘之?
維锜及釜。
于以奠之?
宗室牖下。
誰其尸之?
有齊季女。

采蘋譯文

于以采蘋?南澗之濱。于以采藻?于彼行潦。哪兒可以去采蘋?就在南面澗水濱。哪兒可以去采藻?就在積水那淺沼。

于以盛之?維筐及筥。于以湘之?維锜及釜。什么可把東西放?有那圓筥和方筐。什么可把食物煮?三腳錡與無足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誰其尸之?有齊季女。安置祭品在哪里?祠堂那邊窗戶底。這次誰來做主祭?恭敬虔誠待嫁女。

采蘋注解

1
于以:猶言“于何”,在何處。
2
蘋:又稱四葉菜、田字草,蘋科,為生于淺水之多年生蕨類植物,可食。
3
藻:杉葉藻科,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可食。一說水豆。
4
行潦:溝中積水。行,水溝;潦,路上的流水、積水。
5
筥:圓形的筐。方稱筐,圓稱筥。
6
湘:烹煮供祭祀用的牛羊等。
7
锜:三足鍋。
8
釜:無足鍋。锜與釜均為炊飯之器。
9
奠:放置。
10
宗室:宗廟、祠堂。大宗,即大夫之始祖。
11
牖:窗戶。
12
尸:主持。古人祭祀用人充當(dāng)神,稱尸。
13
有:語首助詞,無義。
14
齊:美好而恭敬,“齋”之省借。
15
季:少、小。

采蘋賞析

此詩敘述的是少女臨出嫁前莊重嚴肅地準(zhǔn)備祭品和祭祀的情況,詳實地記載了祭品、祭器、祭地、祭人,反映了當(dāng)時的風(fēng)尚習(xí)俗。

根據(jù)文獻可以知道,在古代,貴族之女出嫁前必須到宗廟去祭祀祖先,同時學(xué)習(xí)婚后的有關(guān)禮節(jié)。這時,奴隸們?yōu)槠渲魅瞬赊k祭品、整治祭具、設(shè)置祭壇,奔走終日、勞碌不堪,這首詩就是描寫她們勞動過程的。全詩三章,每章四句。首章兩問兩答,點出采蘋、采藻的地點,次章兩問兩答,點出盛放、烹煮祭品的器皿,末章兩問兩答,點出祭地和主祭之人。

俗話說:“上供神吃,心到佛知?!边@些普普通通的祭品和繁瑣的禮儀,卻蘊積著人們的寄托和希冀,因而圍繞祭祀的一切活動都無比虔誠、圣潔、莊重,正如《左傳·隱公三年》所說:“茍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薦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因此,詩人不厭其煩,不惜筆墨,層次井然地敘寫祭品、祭器、祭地、祭人,將繁重而又枯燥的勞動過程描寫得繪聲繪色。

這首詩的藝術(shù)魅力主要源于問答體的章法,而其主要構(gòu)成因素就是五個“于以”的運用。全詩節(jié)奏迅捷奔放,氣勢雄偉,而五個“于以”的具體含意又不完全雷同,連綿起伏,搖曳多姿,文末“誰其尸之,有齊季女”戛然收束,奇絕卓特,烘云托月般地將季女的美好形象展現(xiàn)給讀者。

作者簡介

佚名
佚名[先秦]

佚名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yì míng,亦稱無名氏,意思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 源于古代或民間、不知由誰創(chuàng)作的文學(xué)、音樂作品會以佚名為作者名稱。在漢語中,常用張三、李四、某君、某某、李桑、某甲、子虛烏有等暫時用作為無名氏的名字。另外,佚名也指不愿透漏姓名的人。 更多

佚名的詩(共352首詩)
  • 《袷饗太廟》
    赫赫閟宮,筆親合食。
    宸襟蠲潔,構(gòu)鬯芬聲。
    牲牢在俎,金石在庭。
    莫重者裸,慈嘏來寧。
    查看譯文
  • 《袷饗太廟》
    瑟彼良玉,薦于明靈。
    宸襟蠲潔,郁鬯芬馨。
    牲牢在俎,金石在庭。
    莫重者裸,慈嘏來寧。
    查看譯文
  • 《袷饗太廟》
    嘉牲典禮,誕合神靈。
    鄉(xiāng)通純孝,治感至香。
    要香既裸,圣酒來寧。
    膺茲福祿,萬壽益齡。
    查看譯文
  • 《袷饗太廟》
    鋪昭典禮,誕合神靈。
    饗通純孝,治感至馨。
    郁香既祼,圣酒來寧。
    膺茲福祿,萬壽益齡。
    查看譯文
  • 《袷饗太廟》
    禮血樂成,祖考來格。
    有嚴有翼,天子孝德。
    臣工在庭,罔不祗飭。
    玉爵之華,縶如弗克。
    查看譯文
  • 荀子引逸詩
    佚名〔先秦〕
    如霜雪之將將。
    如日月之光明。
    國有大命。
    不可以告人。
    妨其躬身。
    鳳凰秋秋。
    其翼若干。
    其聲若簫。
    有鳳有凰。
    樂帝之心。
    長夜慢兮。
    永思騫兮。
    太古之不慢兮。
    禮義之不愆兮。
    何恤人之言兮。
    涓涓源水。
    不壅不塞。
    轂既破碎。
    乃大其輻。
    事以敗矣。
    乃重太息。
    墨以為明。
    狐貍而蒼。
  • 小雅·谷風(fēng)
    詩經(jīng)詩經(jīng)〔先秦〕
    習(xí)習(xí)谷風(fēng),維風(fēng)及雨。
    將恐將懼,維予與女。
    將安將樂,女轉(zhuǎn)棄予。
    習(xí)習(xí)谷風(fēng),維風(fēng)及頹。
    將恐將懼,置予于懷。
    將安將樂,棄予如遺。
    習(xí)習(xí)谷風(fēng),維山崔嵬。
    無草不死,無木不萎。
    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 泗上謠
    佚名〔先秦〕
    稱樂太早絕鼎系。
  • 成相雜辭
    先秦?zé)o名〔先秦〕

    請成相。
    世之殃。
    愚暗愚暗墮賢良。
    人主無賢。
    如瞽無相何倀倀。
    請布基。
    慎圣人。
    愚而自專事不治。
    主忌茍勝。
    群臣莫諫必逢災(zāi)。
    論臣過。
    反其施。
    尊主安國尚賢義。
    拒諫飾非。
    愚而上同國必禍。
    曷謂罷。
    國多私。
    比周還主黨與施。
    遠賢。
    近讒。
    忠臣蔽塞主勢移。
    曷謂賢。
    明君臣。
    上能尊主愛下民。
    主誠聽之。
    天下為一四海賓。
    主之孽。
    讒人達。
    賢能遁逃國乃蹷。
    愚以重愚。
    暗以重暗成為桀。
    世之災(zāi)。
    妬賢能。
    飛廉知政任惡來。
    卑其志意。
    大其園囿高其臺。
    武王怒。
    師牧野。
    紂卒易鄉(xiāng)啟乃下。
    武王善之。
    封之于宋立其祖。
    世之衰。
    讒人歸。
    比干見刳箕子累。
    武王誅之。
    呂尚招麾殷民懷。
    世之禍。
    惡賢士。
    子胥見殺百里徒。
    穆公得之。
    強配五伯六卿施。
    世之愚。
    惡大儒。
    逆斥不通孔子拘。
    展禽三絀。
    春申道綴基畢輸。
    請牧基。
    賢者思。
    堯在萬世如見之。
    讒人罔極。
    險陂傾側(cè)此之疑。
    基必施。
    辯賢罷。
    文武之道同伏戲。
    由之者治。
    不由者亂何疑為。
    凡成相。
    辯法方。
    至治之極復(fù)后王。
    慎墨季惠。
    百家之說誠不祥。
    治復(fù)一。
    脩之吉。
    君子執(zhí)之心如結(jié)。
    眾人貳之。
    讒夫棄之形是詰。
    水至平。
    端不傾。
    心術(shù)如此象圣人。
    而有勢。
    直而用抴必參天。
    世無王。
    窮賢良。
    暴人芻豢仁人糟糠。
    禮樂滅息。
    圣人隱伏墨術(shù)行。
    治之經(jīng)。
    禮與刑。
    君子以脩百姓寧。
    明德慎罰。
    國家既治四海平。
    治之志。
    后勢富。
    君子誠之好以待。
    處之敦固。
    有深藏之能遠思。
    思乃精。
    志之榮。
    好而一之神以誠。
    精神相反。
    一而不貳為圣人。
    治之道。
    美不老。
    君子由佼以好。
    下以教誨子弟。
    上以事祖考。
    成相竭。
    辭不蹷。
    君子道之順以達。
    宗其賢良辯其殃孽。
    請成相。
    道圣王。
    堯舜尚賢身辭讓。
    許由善卷。
    重義輕利行顯明。
    堯讓賢。
    以為民。
    氾利兼愛德施均。
    辯治上下。
    貴賤有等明君臣。
    堯授能。
    舜遇時。
    尚賢推德天下治。
    雖有賢圣。
    適不遇世孰知之。
    堯不德。
    舜不辭。
    妻以二女任以事。
    大人哉舜。
    南面而立萬物備。
    舜授禹以天下。
    尚德推賢不失序。
    外不避仇。
    內(nèi)不阿親賢者予。
    禹勞心力。
    堯有德。
    干戈不用三苗服。
    舉舜甽畝。
    任之天下身休息。
    得后稷。
    五谷殖。
    夔為樂正鳥獸服。
    契為司徒。
    民知孝尊弟有德。
    禹有功。
    抑下鴻。
    辟除民害逐共工。
    北決九河。
    通十二渚疏三江。
    禹傅土。
    平天下。
    躬親為民行勞苦。
    得益皋陶。
    橫革直成為輔。
    契玄王。
    生昭明。
    居于砥石遷于商。
    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湯。
    天乙湯。
    論舉當(dāng)。
    身讓卞隨舉牟光。
    道古賢圣基必張。
    愿陳辭。
    世亂惡善不此治。
    隱諱疾賢。
    良由姦詐鮮無災(zāi)。
    患難哉阪為先圣知不用愚者謀。
    前車已覆。
    后未知更何覺時。
    不覺悟。
    不知苦。
    迷惑失指易上下。
    忠不上達。
    蒙掩耳目塞門戶。
    門戶塞。
    大迷惑。
    悖亂昏莫不終極。
    是非反易。
    比周期上惡正直。
    正直惡。
    心無度。
    邪枉辟回失道途。
    已無郵人我獨自美豈無故。
    不知戒。
    后必有恨后遂過不肯悔。
    讒夫多進。
    反復(fù)言語生詐態(tài)。
    人之態(tài)。
    不如備。
    爭寵疾賢利惡忌。
    妬功毀賢。
    下斂黨與上蔽匿。
    上壅蔽。
    失輔勢。
    任用讒夫不能制。
    郭公長父之難。
    厲王流于彘。
    周幽厲。
    所以敗。
    不聽規(guī)諫忠是害。
    嗟我何人。
    獨不遇時當(dāng)亂世。
    欲對衷言不從。
    恐為子胥身離兇。
    進諫不聽。
    剄而獨鹿棄之江。
    觀往事。
    以自戒。
    治亂是非亦可識。
    托于成相以喻意。
    請成相。
    言治方。
    君論有五約以明。
    君謹守之。
    下皆平正國乃昌。
    臣下職。
    莫游食。
    務(wù)本節(jié)用財無極。
    事業(yè)聽上。
    莫得相使一民力。
    守其職。
    足衣食。
    厚薄有等明爵服。
    利往卬上。
    莫得擅與孰私得。
    君法明。
    論有常。
    表儀既設(shè)民知方。
    進退有律。
    莫得貴賤孰私王。
    君法儀。
    禁不為。
    莫不說教名不移。
    脩之者榮。
    離之者辱孰它師。
    刑稱陳。
    守其銀。
    下不得用輕私門。
    罪禍有律。
    莫得輕重威不分。
    請牧祺。
    用有基。
    主好論議必善謀。
    五聽循領(lǐng)。
    莫不理續(xù)主執(zhí)持。
    聽之經(jīng)。
    明其請。
    參伍明謹施賞刑。
    顯者必得隱者復(fù)顯民反誠。
    言有節(jié)。
    稽其實。
    信誕以分賞罰必。
    下不欺上。
    皆以情言明若日。
    上通利。
    隱遠至。
    觀法不法見不視。
    耳目既顯。
    吏敬法令莫敢恣。
    君教出。
    行有律。
    吏謹將之無敵鈹滑。
    下不私請。
    各以所宜舍巧拙。
    臣謹脩。
    君制變。
    公察善思論不亂。
    以治天下。
    后世法之成律貫。

  • 五子歌
    先秦?zé)o名〔先秦〕
    皇祖有訓(xùn)。
    民可近。
    不可下。
    民惟邦本。
    本固邦寧。
    予視天下愚夫愚婦。
    一能勝予。
    怨豈在明。
    不見是圖。
    予臨兆民。
    懔乎若朽索之馭六馬。
    為人上者。
    奈何不敬。
    訓(xùn)有之。
    內(nèi)作色荒。
    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
    峻宇雕墻。
    有一于此。
    未或不亡。
    惟彼陶唐。
    有此冀方。
    今失厥道。
    亂其紀綱。
    乃底滅亡。
    明明我祖。
    萬邦之君。
    有典有則。
    貽厥子孫。
    關(guān)石和鈞。
    王府則有。
    荒墜厥緒。
    覆宗絕祀。
    嗚呼曷歸。
    予懷之悲。
    萬姓仇予。
    予將疇依。
    郁陶乎予心。
    顏厚有忸怩。
    弗慎厥德。
    雖悔可追。

古詩大全

http://vip9tm30.com/shici_view_9cf73f43ac9cf73f/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