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孟子及弟子

xuānwángwènyuēhuán、jìnwénzhīshìwén??
mèngduì對(duì)yuēzhòngzhīdàohuánwénzhīshìzhě,,
shìhòushìchuányān,,
chénwèizhīwén。
,,
wáng?
yuēwáng??
yuēbǎomínérwáng,,
zhīnéng。。
yuēruòguǎrénzhě,,
bǎomínzāi??
yuē。。
yuēyóuzhī?
yuēchénwénzhīyuēwángzuòtángshàng,
yǒuqiānniúérguòtángxiàzhě
wángjiànzhī,
yuēniúzhī??
duì對(duì)yuējiāngxìnzhōng
wángyuēshězhī!
rěn
ruòzuìérjiù。。
duì對(duì)yuēránfèixìnzhōng??
yuēfèi,,
yángzhī。。
shí識(shí)yǒuzhū??
yuēyǒuzhī。
yuēshìxīnwáng。
bǎixìngjiēwángwéiài,
chénzhīwángzhīrěn。
wángyuērán,
chéngyǒubǎixìngzhě。。
guósuībiǎnxiǎo,,
àiniú??
rěn,
ruòzuìérjiù,
yángzhī。。
yuēwángbǎixìngzhīwángwéiài。。
xiǎo,
èzhīzhī?
wángruòyǐnzuìérjiù,
niúyángyān?
wángxiàoyuēshìchéngxīnzāi??
fēiàicái財(cái)érzhīyáng,
bǎixìngzhīwèiài。。
yuēshāng,,
shìnǎirénshù術(shù),
jiànniúwèijiànyáng。。
jūnzhīqínshòu,
jiànshēng,,
rěnjiàn;
wénshēng,
rěnshíròu。
shìjūnyuǎn遠(yuǎn)páochú。
wángshuō,,
yuēshīyúnrényǒuxīn,,
cǔnzhī
zhīwèi。
nǎihángzhī,
fǎnérqiúzhī,
xīn;
yánzhī,
xīnyǒuyān。
xīnzhīsuǒwángzhě,,
?
yuēyǒu復(fù)wángzhěyuēbǎijūn,
ér
míngcháqiūháozhī,
érjiàn輿xīn。
wángzhī?
yuēfǒu!
jīnēnqínshòu,,
érgōngzhìbǎixìngzhě,
獨(dú)??
ránzhī,,
wéiyòngyān;
輿xīnzhījiàn,,
wéiyòngmíngyān;;
bǎixìngzhījiànbǎo,
wéiyòngēnyān。。
wángzhīwáng,,
wéi,,
fēinéng。
yuēwéizhěnéngzhězhīxíng,
??
yuēxiétàishānchāoběihǎi,,
rényuēnéng。。
shìchéngnéng。
wéichángzhězhēzhī,,
rényuēnéng。。
shìwéi,,
fēinéng。
wángzhīwáng,
fēixiétàishānchāoběihǎizhīlèi;;
wángzhīwáng,
shìzhēzhīzhīlèi。。
lǎolǎo,
rénzhīlǎo;
yòuyòu,
rénzhīyòutiānxiàyùn運(yùn)zhǎng。。
shīyúnxíngguǎ,,
zhìxiōng,,
jiābāng。。
yánxīnjiāzhūér。。
tuīēnbǎohǎi,
tuīēnbǎo。。
zhīrénsuǒguòrénzhě,
yān,,
shàntuīsuǒwéiér。
jīnēnqínshòu,,
érgōngzhìbǎixìngzhě,,
獨(dú)?
quán權(quán),
ránhòuzhīqīngzhòng;
,,
ránhòuzhīchángduǎn。
jiērán,,
xīnwéishèn。
wángqǐng請(qǐng)zhī!!
wángxīngjiǎbīng,
wēishìchén,
gòu構(gòu)yuànzhūhóu,,
ránhòukuàixīn??
wángyuēfǒu,,
kuàishì??
jiāngqiúsuǒ。
yuēwángzhīsuǒ,,
wén??
wángxiàoéryán。。
yuēwéiféigānkǒu??
qīngnuǎn?
wéicǎishì?
shēngyīntīngěr?
biàn便shǐ使língqián??
wángzhīzhūchénjiēgōngzhī,,
érwángwéishìzāi??
yuēfǒu,
wéishì。。
yuēránwángzhīsuǒzhī,,
zhāoqínchǔ,
zhōngguóér。
ruòsuǒwéi,,
qiúruòsuǒ,
yóuyuánérqiú。。
wángyuēruòshìshèn??
yuēdàiyǒushènyān。。
yuánqiú,,
suī,
hòuzāi災(zāi);
ruòsuǒwéi,
qiúruòsuǒ,
jìnxīnérwéizhī,,
hòuyǒuzāi災(zāi)。
yuēwén??
yuēzōurénchǔrénzhàn戰(zhàn),,
wángwéishúshèng??
yuēchǔrénshèng。
yuēránxiǎo,,
guǎzhòng,,
ruòqiáng強(qiáng)。
hǎinèi內(nèi)zhī,,
fāngqiānzhějiǔ,,
yǒu。。
,,
zōuchǔzāi
fǎnběn?
jīnwáng發(fā)zhèngshīrén,,
shǐ使tiānxiàshìzhějiēwángzhīzhāo,,
gēngzhějiēgēngwángzhī,
shāngjiēcángwángzhīshì,
hángjiēchūwángzhī,
tiānxiàzhījūnzhějiēwáng。
ruòshì,
shúnéngzhī??
wángyuēhūn,,
néngjìn進(jìn)shì。。
yuànzhì,,
míngjiào。
suīmǐn,,
qǐng請(qǐng)chángshìzhī。。
yuēhéngchǎn產(chǎn)éryǒuhéngxīnzhě,
wéishìwéinéng。
ruòmín,
héngchǎn產(chǎn),,
yīnhéngxīn。
gǒuhéngxīn,
fàngxiéchǐ,,
wéi。。
xiànzuì,
ránhòucóngérxíngzhī,,
shìwǎngmín。
yānyǒurénrénzàiwèi,
wǎngmínérwéi?
shìmíngjūnzhìmínzhīchǎn產(chǎn),,
shǐ使yǎngshì,,
,
suìzhōngshēnbǎo,
xiōngniánmiǎnwáng;;
ránhòu驅(qū)érzhīshàn,,
mínzhīcóngzhīqīng。
jīnzhìmínzhīchǎn產(chǎn),
yǎngshì,
,
suìzhōngshēn,,
xiōngniánmiǎnwáng。。
wéijiùérkǒngshàn,
xiázhìzāi??
wánghángzhī,,
fǎnběn;
zhīzhái,,
shùzhīsāng,,
shízhě;
、tún、gǒu、zhìzhī,
shīshí時(shí),,
shízhěshíròu;;
bǎizhītián,
duóshí時(shí),
kǒuzhījiā;
jǐn謹(jǐn)xiángzhījiào,
shēnzhīxiàozhī,
bānbáizhě負(fù)dàidào。
lǎozhěshíròu,
mínhán,
ránérwángzhě,
wèizhīyǒu。

齊桓晉文之事賞析

本文通過孟子游說齊宣王提出放棄霸道,施行王道的經(jīng)過,比較系統(tǒng)地闡發(fā)了孟子的仁政主張。

這篇文章記孟子游說宣王行仁政。說明人皆有不忍之心,為國君者,只要能發(fā)揚(yáng)心中這種善端,推己及人,恩及百姓,就不難保民而王。文章通過孟子與齊宣王的對(duì)話,表現(xiàn)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張,也表現(xiàn)了孟子善辯的性格和高超的論辯技巧。他的主張,首先是要給人民一定的產(chǎn)業(yè),使他們能養(yǎng)家活口,安居樂業(yè)。然后再“禮義”來引導(dǎo)民眾,加強(qiáng)倫理道德教育,這樣就可以實(shí)現(xiàn)王道理想。這種主張反映了人民要求擺脫貧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表現(xiàn)了孟子關(guān)心民眾疾苦、為民請(qǐng)命的精神,這是值得肯定的。但孟子的思想也有其局限性。一是戰(zhàn)國時(shí)期,由分裂趨向統(tǒng)一,戰(zhàn)爭(zhēng)難以避免。孟子往往籠統(tǒng)反對(duì)武力,顯得脫離實(shí)際不合潮流。二是他的仁政主張完全建立在“性善論”基礎(chǔ)上,顯得過于天真、簡(jiǎn)單。孟子的思想雖然有一定的價(jià)值,與當(dāng)時(shí)的社會(huì)卻有很大距離,所以是行不通的。

齊桓晉文之事翻譯

譯文
齊宣王問(孟子)說:“齊桓公、晉文公(稱霸)的事,可以講給我聽聽嗎?”

孟子回答說:“孔子這些人中沒有講述齊桓公、晉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沒有流傳。我沒有聽說過這事。(如果)不能不說,那么還是說說行王道的事吧!”

(齊宣王)說:“德行怎么樣,才可以稱王呢?”

(孟子)說:“使人民安定才能稱王,沒有人可以抵御他。”

(齊宣王)說:“像我這樣的人,能夠保全百姓嗎?”

(孟子)說:“可以。”

(齊宣王)說:“從哪里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說:“我從胡龁那聽說:‘您坐在大殿上,有個(gè)人牽牛從殿下走過。您看見這個(gè)人,問道:‘牛(牽)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說:‘準(zhǔn)備用它(的血)來涂在鐘上行祭?!f:‘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懼戰(zhàn)栗的樣子,這樣沒有罪過卻走向死地。’(那人問)道:‘那么既然這樣,(需要)廢棄祭鐘的儀式嗎?’你說:‘怎么可以廢除呢?用羊來換它吧?!恢烙袥]有這件事?”

(齊宣王)說:“有這事?!?/p>

(孟子)說:“這樣的心就足以稱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認(rèn)為大王吝嗇。(但是)誠然我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緣故)?!?/p>

(齊宣王)說:“是的。的確有這樣(對(duì)我誤解)的百姓。齊國雖然土地狹小,我怎么至于吝嗇一頭牛?就是因?yàn)椴蝗炭此强謶謶?zhàn)栗的樣子,就這樣沒有罪過卻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換它。”

(孟子)說:“您不要對(duì)百姓認(rèn)為您是吝嗇的感到奇怪。以?。ǖ膭?dòng)物)換下大(的動(dòng)物),他們?cè)趺粗滥南敕??您如果痛惜它沒有罪過卻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齊宣王笑著說:“這究竟是一種什么想法呢?(我也說不清楚),我(的確)不是(因?yàn)椋┝邌蒎X財(cái)才以羊換掉牛的,(這么看來)老百姓說我吝嗇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牧?。?/p>

(孟子)說:“沒有關(guān)系,這是體現(xiàn)了仁愛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沒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對(duì)于飛禽走獸:看見它活著,便不忍心看它死;聽到它(哀鳴)的聲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廚房。”

齊宣王高興了,說:“《詩經(jīng)》說:‘別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測(cè)到?!f的就是先生您這樣的人啊。我這樣做了,回頭再去想它,卻想不出是為什么。先生您說的這些,對(duì)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觸動(dòng)??!這種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孟子)說:“(假如)有人報(bào)告大王說:‘我的力氣足以舉起三千斤,卻不能夠舉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鳥獸秋天新生細(xì)毛的末梢,卻看不到整車的柴草?!敲?,大王您相信嗎?”

(齊宣王)說:“不相信?!?/p>

(孟子說:)“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獸,而老百姓卻得不到您的功德,卻是為什么呢?這樣看來,舉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氣的緣故;看不見整車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緣故;老百姓沒有受到愛護(hù),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緣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統(tǒng)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p>

(齊宣王)說:“不肯干與不能干在表現(xiàn)上怎樣區(qū)別?”

(孟子)說:“(用胳膊)挾著泰山去跳過渤海,告訴別人說:‘我做不到。’這確實(shí)是做不到。為長輩按摩,告訴別人說:‘我做不到?!@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統(tǒng)一天下,不屬于(用胳膊)挾泰山去跳過渤海這一類的事;大王不能統(tǒng)一天下,屬于對(duì)長輩按摩一類的事。尊敬自己的老人,進(jìn)而推廣到尊敬別人家的老人;愛護(hù)自己的孩子,進(jìn)而推廣到愛護(hù)別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統(tǒng)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轉(zhuǎn)動(dòng)?xùn)|西那么容易了?!对娊?jīng)》說:‘(做國君的)給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樣,推廣到兄弟,進(jìn)而治理好一家一國。’──說的就是把這樣的心推廣到他人身上罷了。所以,推廣恩德足以安撫四海百姓,不推廣恩德連妻子兒女都安撫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過別人的原因,沒別的,善于推廣他們的好行為罷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廣到禽獸身上,老百姓卻得不到您的好處,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稱,才能知道輕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長短,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這樣。大王,您請(qǐng)思量一下吧!還是說(大王)您發(fā)動(dòng)戰(zhàn)爭(zhēng),使將士冒生命的危險(xiǎn),與各諸侯國結(jié)怨,這樣心里才痛快么?”

齊宣王說:“不是的,我怎么會(huì)這樣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這辦法求得我最想要的東西罷了?!?/p>

(孟子)說:“您最想要的東西是什么,(我)可以聽聽嗎?”

齊宣王只是笑卻不說話。

(孟子)說:“是因?yàn)榉拭栏侍鸬氖澄锊粔虺阅??又輕又暖的衣服不夠穿呢?還是因?yàn)槊琅粔蚩茨??美妙的音樂不夠聽呢?左右受寵愛的大臣不夠用呢?(這些)您的大臣們都能充分地提供給大王,難道大王真是為了這些嗎?”

(齊宣王)說:“不是,我不是為了這些。”

(孟子)說:“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東西便可知道了:是想開拓疆土,使秦國、楚國來朝見,統(tǒng)治整個(gè)中原地區(qū),安撫四方的少數(shù)民族。(但是)以這樣的做法,去謀求這樣的理想,就像爬到樹上卻要抓魚一樣?!?/p>

齊宣王說:“真的像(你說的)這么嚴(yán)重嗎?”

(孟子)說:“恐怕比這還嚴(yán)重。爬到樹上去抓魚,雖然抓不到魚,卻沒有什么后禍;假使用這樣的做法,去謀求這樣的理想,又盡心盡力地去干,結(jié)果必然有災(zāi)禍?!?/p>

(齊宣王)說:“(這是什么道理)可以讓我聽聽嗎?”

(孟子)說:“(如果)鄒國和楚國打仗,那您認(rèn)為誰勝呢?”

(齊宣王)說:“楚國會(huì)勝?!?/p>

(孟子)說:“那么,小國本來不可以與大國為敵,人少的國家本來不可以與人多的國家為敵,弱國本來不可以與強(qiáng)國為敵。天下的土地,縱橫各一千多里的(國家)有九個(gè),齊國的土地總算起來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一份力量去降服八份,這與鄒國和楚國打仗有什么不同呢?還是回到根本上來吧。(如果)您現(xiàn)在發(fā)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當(dāng)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來做官,種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來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貨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國那些憎恨他們君主的人都想跑來向您申訴。如果像這樣,誰還能抵擋您呢?”

齊宣王說:“我糊涂,不能懂得這個(gè)道理。希望先生您幫助我(實(shí)現(xiàn))我的愿望。明確的指教我,我雖然不聰慧,請(qǐng)(讓我)試一試?!?/p>

(孟子)說:“沒有長久可以維持生活的產(chǎn)業(yè)而常有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沒有固定的產(chǎn)業(yè),因而就沒有長久不變的心。如果沒有長久不變的善心,(就會(huì))不服從約束、犯上作亂,沒有不做的了。等到(他們)犯了罪,隨后用刑法去處罰他們,這樣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愛的君主掌權(quán),卻可以做這種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規(guī)定老百姓的產(chǎn)業(yè),一定使他們上能贍養(yǎng)父母,下能養(yǎng)活妻子兒女;年成好時(shí)能豐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餓死。這樣之后督促他們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隨國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規(guī)定人民的產(chǎn)業(yè),上不能贍養(yǎng)父母,下不能養(yǎng)活妻子兒女,好年景也總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壞年景免不了要餓死。這樣,只把自己從死亡中救出來,恐怕還不夠,哪里還顧得上講求禮義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來呢?(給每家)五畝地的住宅,種上桑樹,(那么)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上絲織的衣服了;雞、小豬、狗、大豬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養(yǎng)繁殖的)時(shí)節(jié),七十歲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畝的田地,不要(因勞役)耽誤了農(nóng)時(shí),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餓了;重視學(xué)校的教育,反復(fù)地用孝順父母,尊重兄長的道理叮嚀他們,頭發(fā)斑白的老人便不會(huì)再背著、頂著東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絲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餓受凍,如果這樣還不能統(tǒng)一天下,那是沒有的(事情)。”

注釋
選自《孟子·梁惠王上》。
齊宣王:田氏,名辟疆,齊國國君,前年至前年在位。
齊桓、晉文:指齊桓公小白和晉文公重耳,春秋時(shí)先后稱霸,為當(dāng)時(shí)諸侯盟主。宣王有志效法齊桓、晉文,稱霸于諸侯,故以此問孟子。
仲尼:孔子的字。道:述說,談?wù)?。儒家學(xué)派稱道堯舜禹湯文武等“先王之道”,不主張“霸道”,所以孟子這樣說。
無以:不得已。以,同“已”,作止講。王(wàng):用作動(dòng)詞,指王天下,即用王道(仁政)統(tǒng)一天下。
保:安。莫之能御:沒有人能抵御他。御:抵御,阻擋。
胡齕(hé):齊王的近臣。
之:往,到…去。
釁(xìn)鐘:古代新鐘鑄成,用牲畜的血涂在鐘的縫隙中祭神求福,叫釁鐘。 釁,血祭。
觳(hú)觫(sù):恐懼顫抖的樣子。
若:如此。就:接近,走向。
然則:既然如此,那么就。
易:交換。
識(shí):知道。諸:“之乎”的合音。
是:代詞,這種。足以王(wàng):足夠用來王天下。
愛:愛惜,這里含有吝嗇之意。
誠有百姓者:的確有這樣(對(duì)我誤解)的百姓。誠:的確,確實(shí)。
褊(biǎn)小:土地狹小。
無異:莫怪,不要感到奇怪。于:對(duì)。
彼惡知之:他們?cè)趺粗滥兀繍海╳ū):怎,如何。
隱:哀憐。
何擇:有什么分別。擇:區(qū)別,分別。
宜:應(yīng)當(dāng)。乎:在這里表示感嘆。此句是主謂倒裝句,“百姓之謂我愛也”是“宜乎”的主語。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dú)立性。
無傷:沒有什么妨礙,此處譯為沒有什么關(guān)系。
仁術(shù):指仁愛之道,實(shí)施仁政的途徑。
庖廚:廚房。
說:同“悅”,高興。
“《詩》云”二句:見于《詩經(jīng)·小雅·巧言》,意思是他人有心思,我能推測(cè)它。忖(cǔn)度(duó):揣測(cè)。
夫子之謂也:(這話)說的就是你這樣的人。夫子:古代對(duì)男子的尊稱,這里指孟子?!^也:……說的就是……
戚戚:心動(dòng)的樣子,指有同感。
復(fù):報(bào)告。
鈞:古代以斤為一鈞。
明:眼力。秋毫之末:鳥獸秋天生出的絨毛的尖端,喻極細(xì)小的東西。
輿薪:一車薪柴。
王許之乎:大王相信嗎?許:相信,贊同。
“今恩”句以下是孟子的話,省去“曰”字,表示語氣急促。
見保:受到保護(hù)或安撫。見:被。
王之不王:大王不能以王道統(tǒng)一天下。第二個(gè)王是動(dòng)詞。
形:具體的外在區(qū)別和表現(xiàn)。 異:區(qū)別。
挾(xié):夾在腋下。太山:泰山。超:跳過。北海:渤海。
枝:枝同“肢”。這句意謂,為年長者按摩肢體。一說指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禮,一說替長者攀摘樹枝。皆指輕而易舉之事。
老吾老:第一個(gè)“老”字作動(dòng)詞用,意動(dòng)用法,可譯為尊敬;第二個(gè)“老”作名詞,是老人的意思。其下句“幼吾幼”句法相同。
運(yùn)于掌:運(yùn)轉(zhuǎn)在手掌上,比喻稱王天下很容易辦到。
“《詩》云”句:見于《詩經(jīng)·大雅·思齊》,意思是給妻子作好榜樣,推及兄弟,以此德行來治理國家。刑:同“型”,這里作動(dòng)詞用,指以身作則,為他人示范。寡妻:國君的正妻。御:治理。家邦:國家。
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孟子總結(jié)這三句詩的意思,就是說把你愛自家人的心,推廣到愛他人罷了。
大過:大大超過。
權(quán):秤錘,這里作動(dòng)詞用,指用秤稱重。
度(duó):用尺量。
度(duó):思量,揣度。
抑:選擇連詞,還是。危:使……受到危害。構(gòu)怨:結(jié)仇。
肥甘:肥美香甜的食物。
豈:難道。
然:這樣。則:那么。
輕暖:輕柔暖和的衣裘。
便嬖(piánbì):國王寵愛的近侍。
辟:開辟,擴(kuò)大。
朝:使……稱臣(或朝見)。
蒞(lì):居高臨下,引申為統(tǒng)治。中國:指中原地帶。
而:表并列。撫:安撫,使……歸順。四夷:四方的少數(shù)民族。
以:憑借。若:如此。若:你。
緣木而求魚:爬到樹上去捉魚,比喻不可能達(dá)到目的。
若是:如此。甚:厲害。
殆:不定副詞,恐怕,大概。有:同“又”。
鄒:與魯相鄰的小國,在今山東鄒縣。楚:南方的大國。
集:湊集。這句說,齊國土地合起來約有一千個(gè)平方里。
蓋:同“盍”,兼詞,“何不”的合音。反其本:回到根本上來,指回到王道仁政上來。 反通返。
發(fā)政施仁:發(fā)布政令,推行仁政。
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做生意的都愿意把貨物儲(chǔ)存在大王的集市上。
涂:通“途”。
疾:憎恨。
赴愬:前來申訴。
惛:同“昏”,思想昏亂不清。 進(jìn):前進(jìn)。于:在。是:這。
敏:聰慧。
恒產(chǎn):用以維持生活的固定的產(chǎn)業(yè)。恒心:安居守分之心。
放辟邪侈:“放”和“侈”同義,都是縱逸放蕩的意思?!氨佟焙汀靶啊蓖x,都是行為不軌的意思。
罔民:張開羅網(wǎng)陷害百姓。罔,同“網(wǎng)”,用作動(dòng)詞。
制:規(guī)定。
畜:同“蓄”,養(yǎng)活,撫育。妻子;妻子兒女。
樂歲:豐收的年頭。 終:一年。
兇年:饑荒的年頭。
驅(qū):督促,驅(qū)使。之:往,到。善,做好事。
輕:容易。
贍(shàn):足,及。
奚:何。暇:空閑時(shí)間。
盍:何不。
五畝之宅:五畝大的住宅。傳說古代一個(gè)男丁可以分到五畝土地建筑住宅。古時(shí)五畝合現(xiàn)在一畝二分多。
衣:穿。帛:絲織品。
豚(tún):小豬。彘(zhì):大豬。
百畝之田:傳說古代實(shí)行井田制,每個(gè)男丁可以分到土地一百畝。
謹(jǐn):重視,謹(jǐn)慎地對(duì)待。庠(xiáng)序:古代學(xué)校的名稱。周代叫庠,殷代叫序。
申:反復(fù)教導(dǎo)。
頒白者:頭發(fā)半白半黑的老人。頒,同“斑”。
黎民:黑頭發(fā)的民眾。這里指少壯者,與上文老者對(duì)舉。

作者簡(jiǎn)介

孟子及弟子
孟子及弟子[先秦]

《孟子》,儒家經(jīng)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為“四書”(另外三本為《大學(xué)》《中庸》《論語》)。戰(zhàn)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最早見于趙岐《孟子題辭》:“此書,孟子之所作也,故總謂之《孟子》”。 更多

  • 《莊暴見孟子》
    莊暴見孟子,曰:
    “暴見于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duì)也。
    ”曰:
    “好樂何如?
    ”孟子曰:
    “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他日,見于王曰:
    “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
    ”王變乎色,曰: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
    ”曰:
    “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
    今之樂猶古之樂也。
    ”曰:
    “可得聞與?
    ”曰:
    “獨(dú)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曰:
    “不若與人。
    ”曰:
    “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
    ”曰:
    “不若與眾。
    ”“臣請(qǐng)為王言樂。
    今王鼓樂于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疾首蹩頞而相告曰:
    ‘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
    ’今王畋獵于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疾首蹩頞而相告曰:
    ‘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
    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
    ’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
    “今王鼓樂于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
    ’今王田獵于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
    ’此無他,與民同樂也。
    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查看譯文
  • 《孟子見梁襄王》
    孟子見梁襄王。
    出,語人曰:
    “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
    卒然問曰:
    ‘天下惡乎定?
    ’吾對(duì)曰:
    ‘定于一。
    ’‘孰能一之?
    ’對(duì)曰:
    ‘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孰能與之?
    ’對(duì)曰:
    ‘天下莫不與也。
    王知夫苗乎?
    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
    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lǐng)而望之矣。
    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
    ’”
    查看譯文
  • 《弈秋》
    孟子曰:
    “無或乎王之不智也。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
    不專心致志。
    則不得也。
    弈秋,通國之善奕者也。
    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
    曰:
    非然也。
    查看譯文
  • 《齊人有一妻一妾》
    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后反。
    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
    其妻告其妾曰:
    “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后反;
    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吾將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wù)摺?br>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余;
    不足,又顧而之他。
    此其為饜足之道也。
    其妻歸,告其妾,曰:
    “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今若此。
    ”與其妾訕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從外來,驕其妻妾。
    由君子觀之,則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dá)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幾希矣。
    查看譯文
  • 《齊桓晉文之事》
    齊宣王問曰:
    “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孟子對(duì)曰:
    “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
    無以,則王乎?
    ”曰:
    “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曰: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
    “可。
    ”曰:
    “何由知吾可也?
    ”曰:
    “臣聞之胡龁曰:
    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
    ‘牛何之?
    ’對(duì)曰:
    ‘將以釁鐘。
    ’王曰:
    ‘舍之!
    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
    ’對(duì)曰:
    ‘然則廢釁鐘與?
    ’曰:
    ‘何可廢也,以羊易之。
    ’不識(shí)有諸?
    ”曰:
    “有之。
    ”曰:
    “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
    “然,誠有百姓者。
    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
    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
    “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以小易大,彼惡知之?
    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王笑曰:
    “是誠何心哉?
    我非愛其財(cái)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曰:
    “無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見牛未見羊也。
    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
    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遠(yuǎn)庖廚也。
    ”王說,曰:
    “《詩》云: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謂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
    “有復(fù)于王者曰:
    ‘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則王許之乎?
    ”曰:
    “否!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dú)何與?
    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
    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
    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
    ”曰:
    “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曰:
    “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
    ‘我不能。
    ’是誠不能也。
    為長者折枝,語人曰:
    ‘我不能。
    ’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
    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運(yùn)于掌。
    《詩》云: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dú)何與?
    權(quán),然后知輕重;
    度,然后知長短。
    物皆然,心為甚。
    王請(qǐng)度之!
    “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gòu)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
    ”王曰:
    “否,吾何快于是?
    將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
    “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
    ”王笑而不言。
    曰:
    “為肥甘不足于口與?
    輕暖不足于體與?
    抑為采色不足視于目與?
    聲音不足聽于耳與?
    便嬖不足使令于前與?
    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
    ”曰:
    “否,吾不為是也。
    ”曰:
    “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王曰:
    “若是其甚與?
    ”曰:
    “殆有甚焉。
    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zāi);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后必有災(zāi)。
    ”曰:
    “可得聞與?
    ”曰:
    “鄒人與楚人戰(zhàn),則王以為孰勝?
    ”曰:
    “楚人勝。
    ”曰:
    “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qiáng)。
    海內(nèi)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
    以一服八,何以異于鄒敵楚哉?
    盍亦反其本矣?
    今王發(fā)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訴于王。
    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
    “吾惛,不能進(jìn)于是矣。
    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
    我雖不敏,請(qǐng)嘗試之。
    ”曰:
    “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
    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
    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
    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今也制民之產(chǎn),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
    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shí),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shí),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查看譯文
  • 墓門
    詩經(jīng)詩經(jīng)〔先秦〕
    墓門有棘,斧以斯之。
    夫也不良,國人知之。
    知而不已,誰昔然矣。
    墓門有梅,有鸮萃止。
    夫也不良,歌以訊之。
    訊予不顧,顛倒思予。
  • 九歌·東皇太一
    屈原屈原〔先秦〕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瑯;
    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
    蕙肴蒸兮蘭藉,莫桂酒兮椒漿;
    揚(yáng)枹兮拊鼓,疏緩節(jié)兮安歌;
    陳竽瑟兮浩倡;
    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
    五音兮繁會(huì),君欣欣兮樂康。
  • 凍水歌
    先秦?zé)o名〔先秦〕
    凍水洗我若之何。
    太上糜散我若之何。
  • 彈歌
    先秦?zé)o名〔先秦〕
    斷竹續(xù)竹。
    飛土逐宍。
  • 九辯
    佚名佚名〔先秦〕
    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憭栗兮若在遠(yuǎn)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泬漻兮天高而氣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愴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
    坎廩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憐!
    燕翩翩其辭歸兮,蟬寂漠而無聲。
    雁廱廱而南游兮,鹍雞啁哳而悲鳴。
    獨(dú)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
    時(shí)亹亹而過中兮,蹇淹留而無成。
    悲憂窮戚兮獨(dú)處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繹。
    去鄉(xiāng)離家兮來遠(yuǎn)客,超逍遙兮今焉??!
    專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奈何!
    蓄怨兮積思,心煩憺兮忘食事。
    原一見兮道余意,君之心兮與余異。
    車既駕兮朅而歸,不得見兮心傷悲。
    倚結(jié)軨兮長太息,涕潺湲兮下霑軾。
    忼慨絕兮不得,中瞀亂兮迷惑。
    私自憐兮何極?
    心怦怦兮諒直。
    皇天平分四時(shí)兮,竊獨(dú)悲此凜秋。
    白露既下百草兮,奄離披此梧楸。
    去白日之昭昭兮,襲長夜之悠悠。
    離芳藹之方壯兮,余萎約而悲愁。
    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嚴(yán)霜。
    收恢臺(tái)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沉藏。
    葉菸邑而無色兮,枝煩挐而交橫。
    顏淫溢而將罷兮,柯仿佛而萎黃。
    萷櫹椮之可哀兮,形銷鑠而瘀傷。
    惟其紛糅而將落兮,恨其失時(shí)而無當(dāng)。
    攬騑轡而下節(jié)兮,聊逍遙以相佯。
    歲忽忽而遒盡兮,恐余壽之弗將。
    悼余生之不時(shí)兮,逢此世之俇攘。
    澹容與而獨(dú)倚兮,蟋蟀鳴此西堂。
    心怵惕而震蕩兮,何所憂之多方。
    卬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極明。
    竊悲夫蕙華之曾敷兮,紛旖旎乎都房。
    何曾華之無實(shí)兮,從風(fēng)雨而飛飏!
    以為君獨(dú)服此蕙兮,羌無以異于眾芳。
    閔奇思之不通兮,將去君而高翔。
    心閔憐之慘悽兮,愿一見而有明。
    重?zé)o怨而生離兮,中結(jié)軫而增傷。
    豈不郁陶而思君兮?
    君之門以九重!
    猛犬狺狺而迎吠兮,關(guān)梁閉而不通。
    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時(shí)而得漧?
    塊獨(dú)守此無澤兮,仰浮云而永嘆!
    何時(shí)俗之工巧兮?
    背繩墨而改錯(cuò)!
    郤騏驥而不乘兮,策駑駘而取路。
    當(dāng)世豈無騏驥兮,誠莫之能善御。
    見執(zhí)轡者非其人兮,故駶跳而遠(yuǎn)去。
    鳧雁皆唼夫梁藻兮,鳳愈飄翔而高舉。
    圜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難入。
    眾鳥皆有所登棲兮,鳳獨(dú)遑遑而無所集。
    原銜枚而無言兮,嘗被君之渥洽。
    太公九十乃顯榮兮,誠未遇其匹合。
    謂騏驥兮安歸?
    謂鳳皇兮安棲?
    變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舉肥。
    騏驥伏匿而不見兮,鳳皇高飛而不下。
    鳥獸猶知懷德兮,何云賢士之不處?
    驥不驟進(jìn)而求服兮,鳳亦不貪餧而妄食。
    君棄遠(yuǎn)而不察兮,雖原忠其焉得?
    欲寂漠而絕端兮,竊不敢忘初之厚德。
    獨(dú)悲愁其傷人兮,馮郁郁其何極?
    霜露慘悽而交下兮,心尚幸其弗濟(jì)。
    霰雪雰糅其增加兮,乃知遭命之將至。
    原徼幸而有待兮,泊莽莽與野草同死。
    原自往而徑游兮,路壅絕而不通。
    欲循道而平驅(qū)兮,又未知其所從。
    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壓桉而學(xué)誦。
    性愚陋以褊淺兮,信未達(dá)乎從容。
    竊美申包胥之氣盛兮,恐時(shí)世之不固。
    何時(shí)俗之工巧兮?
    滅規(guī)矩而改鑿!
    獨(dú)耿介而不隨兮,原慕先圣之遺教。
    處濁世而顯榮兮,非余心之所樂。
    與其無義而有名兮,寧窮處而守高。
    食不媮而為飽兮,衣不茍而為溫。
    竊慕詩人之遺風(fēng)兮,原讬志乎素餐。
    蹇充倔而無端兮,泊莽莽而無垠。
    無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不得見乎陽春。
    靚杪秋之遙夜兮,心繚悷而有哀。
    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悵而自悲。
    四時(shí)遞來而卒歲兮,陰陽不可與儷偕。
    白日晼晚其將入兮,明月銷鑠而減毀。
    歲忽忽而遒盡兮,老冉冉而愈弛。
    心搖悅而日幸兮,然怊悵而無冀。
    中憯惻之悽愴兮,長太息而增欷。
    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無處。
    事亹亹而覬進(jìn)兮,蹇淹留而躊躇。
    何氾濫之浮云兮?
    猋壅蔽此明月。
    忠昭昭而原見兮,然霠曀而莫達(dá)。
    原皓日之顯行兮,云蒙蒙而蔽之。
    竊不自聊而原忠兮,或黕點(diǎn)而汙之。
    堯舜之抗行兮,瞭冥冥而薄天。
    何險(xiǎn)巇之嫉妒兮?
    被以不慈之偽名。
    彼日月之照明兮,尚黯黮而有瑕。
    何況一國之事兮,亦多端而膠加。
    被荷裯之晏晏兮,然潢洋而不可帶。
    既驕美而伐武兮,負(fù)左右之耿介。
    憎慍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眾踥蹀而日進(jìn)兮,美超遠(yuǎn)而逾邁。
    農(nóng)夫輟耕而容與兮,恐田野之蕪穢。
    事緜緜而多私兮,竊悼後之危敗。
    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毀譽(yù)之昧昧!
    今修飾而窺鏡兮,後尚可以竄藏。
    愿寄言夫流星兮,羌倏忽而難當(dāng)。
    卒壅蔽此浮云,下暗漠而無光。
    堯舜皆有所舉任兮,故高枕而自適。
    諒無怨于天下兮,心焉取此怵惕?
    乘騏驥之瀏瀏兮,馭安用夫強(qiáng)策?
    諒城郭之不足恃兮,雖重介之何益?
    邅翼翼而無終兮,忳惛惛而愁約。
    生天地之若過兮,功不成而無嶜。
    原沉滯而不見兮,尚欲布名乎天下。
    然潢洋而不遇兮,直怐愗而自苦。
    莽洋洋而無極兮,忽翱翔之焉???
    國有驥而不知乘兮,焉皇皇而更索?
    寧戚謳于車下兮,桓公聞而知之。
    無伯樂之相善兮,今誰使乎譽(yù)之?
    罔流涕以聊慮兮,惟著意而得之。
    紛純純之愿忠兮,妒被離而鄣之。
    原賜不肖之軀而別離兮,放游志乎云中。
    乘精氣之摶摶兮,騖諸神之湛湛。
    驂白霓之習(xí)習(xí)兮,歷群靈之豐豐。
    左硃雀之茇茇兮,右蒼龍之躣躣。
    屬雷師之闐闐兮,通飛廉之衙衙。
    前輕辌之鏘鏘兮,后輜乘之從從。
    載云旗之委蛇兮,扈屯騎之容容。
    計(jì)專專之不可化兮,原遂推而為臧。
    賴皇天之厚德兮,還及君之無恙!

古詩大全

http://vip9tm30.com/shici_view_9cf00a43ac9cf00a/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