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宋代]張先

汀蘋白。
苕水碧。
每逢花駐樂,隨處歡席。
別時攜手看春色。
螢火而今,飛破秋夕。
旱河流,如帶窄。
任身輕似葉,何計歸得。
斷云孤鶩青山極。
樓上徘徊,無盡相憶。

惜瓊花·汀蘋白譯文

惜瓊花·汀蘋白賞析

此為懷人思歸之詞。全詞大開大合地轉(zhuǎn)換時空,將懷人思歸之情節(jié)序交替和情事變故中層層演繹出來。詞人將昔日故鄉(xiāng)春光的艷麗和當(dāng)日異鄉(xiāng)秋色的蕭索加以比照,又以昔日的縱情宴游、意氣風(fēng)發(fā)與當(dāng)日的獨倚危樓、落寞消沉進行對比,通過今昔對比的總體布局,從縱的方面加強了情感的深度、力度。

上片追憶昔日游春、歡宴和別離的情景,通過景物色調(diào)、環(huán)境氣氛的映襯比照,展現(xiàn)今昔生活的巨大變化。首二句以當(dāng)日春景起興,兼點時令、地點。“苕水”即苕溪,作者家鄉(xiāng)浙江吳興。苕溪一帶,向以風(fēng)光秀美著稱。詞寫故鄉(xiāng)春色,獨取白蘋、碧水等色調(diào)鮮明的景物,組成一幅明麗的畫面:汀上蘋花盛開,潔白似雪;苕溪青波漣漣,水色如碧。“白”、“碧”二字,設(shè)色濃淡相宜,點染出江南的無限春意。三、四句因景及人,著意描繪昔日當(dāng)此良辰美景,徜徉于花前,寄情于山水,陶醉于筵席的種種賞心樂事。兩句中“每逢”從時間上說,“隨處”從空間上說,強調(diào)時時處處,逢花則樂,遇席則歡,以此提挈筆勢,推進感情,其縱情游賞的怡然之樂,溢于紙外。接著用“別時攜手看春色”,挽住對舊游的追憶。由歡會而別離,詞情因之一轉(zhuǎn)。此句承上啟下,暗中轉(zhuǎn)折,直跌出上片煞拍處的“螢火”二句。昔日的故鄉(xiāng)歡會,忽成當(dāng)日的異鄉(xiāng)獨處;記憶中的旖旎春光,忽成眼前秋夕流螢的慘淡景象。轉(zhuǎn)瞬之間,情景陡變。上片前五句虛景實寫,層層開宕;后二句由昔而今,落到現(xiàn)況。

下片“汴河流,如帶窄”兩句景情緣生,融情入景,將蜿蜒遠去的滔滔河水與長流不盡的綿綿鄉(xiāng)思融化一起,營造出流水不息,思鄉(xiāng)不已的意境。底下“任身輕似葉,何計歸得?”正是即景而生的無限盼想。波上之葉,本與水俱往,葉隨水去,可漂流到日思夜想的家鄉(xiāng)。但作者說即使河如帶窄,身輕似葉,仍難歸去,則更深一層地寫出欲歸不得,的凄苦情懷。接著轉(zhuǎn)換筆鋒,由俯視寫到仰視。作者望鄉(xiāng)心切,凝神遠眺,然而望盡寥廓的天宇,唯見斷云悠悠飄浮,孤鶩漸漸遠去;天之盡頭,更有一抹青山,遮住望眼。從全詞看,此句造境尤高遠闊大。詞中所展拓的境界愈闊大,所引逗的情思往往愈綿邈深長。這句中,云是飄浮無依的“斷云”,鶩是離群失所的“孤鶩”,以此映襯自己的飄零身世和孤寂處境,可謂妙合無垠。而天之盡頭的青山遠影,則給人以歸路迢迢、歸期渺茫之感。詞末由憑高臨眺之景,自然過渡到憑高臨眺之人。煞拍“無盡相憶”一句,感情份量極重?!跋鄳洝倍?,與上片遙相呼應(yīng),傳達出一種相思而不能相見的惆悵。回首昔日,歡宴難再,往事成空;思想眼前,樓上徘徊,歸思難收。全詞以徘徊樓上的自我形象作結(jié),凄惋動人,有余而不盡之韻。

惜瓊花·汀蘋白翻譯

【注釋】:
此為懷人思歸之詞。全詞大開大合地轉(zhuǎn)換時空,將懷人思歸之情在節(jié)序交替和情事變故中層層演繹出來。詞人將昔日故鄉(xiāng)春光的艷麗和今日異鄉(xiāng)秋色的蕭索加以比照,又以昔日的縱情宴游、意氣風(fēng)發(fā)與今日的獨倚危樓、落寞消沉進行對比,通過今昔對比的總體布局,從縱的方面加強了情感的深度、力度。
上片追憶昔日游春、歡宴和別離的情景,通過景物色調(diào)、環(huán)境氣氛的映襯比照,展現(xiàn)今昔生活的巨大變化。首二句以當(dāng)日春景起興,兼點時今、地點。
“苕水”即苕溪,在作者家鄉(xiāng)浙江吳興。苕溪一帶,向以風(fēng)光秀美著稱。詞寫故鄉(xiāng)春色,獨取白蘋、碧水等色調(diào)鮮明的景物,組成一幅明麗的畫面:汀上蘋花盛開,潔白似雪;苕溪青波漣漣,水色如碧。“白”、“碧”二字,設(shè)色濃淡相宜,點染出江南的無限春意。三、四句因景及人,著意描繪昔日當(dāng)此良辰美景,徜徉于花前,寄情于山水,陶醉于筵席的種種賞心樂事。兩句中“每逢”從時間上說,“隨處”從空間上說,強調(diào)時時處處,逢花則樂,遇席則歡,以此提挈筆勢,推進感情,其縱情游賞的 怡然之樂,溢于紙外。接著用“別時攜手看春色”,挽住對舊游的追憶。由歡會而別離,詞情因之一轉(zhuǎn)。此句承上啟下,暗中轉(zhuǎn)折,直跌出上片煞拍處的“螢火”二句。昔日的故鄉(xiāng)歡會,忽成今日的異鄉(xiāng)獨處;記憶中的旖旎春光,忽成眼前秋夕流螢的慘淡景象。轉(zhuǎn)瞬之間,情景陡變。上片前五句虛景實寫,層層開宕;后二句由昔而今,落到現(xiàn)況。
過片“汴河流,如帶窄”兩句景情緣生,融情入景,將蜿蜒遠去的滔滔河水與長流不盡的綿綿鄉(xiāng)思融化在一起,營造出流水不息,思鄉(xiāng)不已的意境。底下“任身輕似葉,何計歸得?”正是即景而生的無限盼想。波上之葉,本與水懼往,葉隨水去,可漂流到日思夜想的家鄉(xiāng)。但作者說即使河如帶窄,身輕似葉,仍難歸去,則更深一層地寫出欲歸不得,的凄苦情懷。接著轉(zhuǎn)換筆鋒,由俯視寫到仰視。作者望鄉(xiāng)心切,凝神遠眺,然而望盡寥廓的天宇,唯見斷云悠悠飄浮,孤鶩漸漸遠去;天之盡頭,更有一抹青山,遮住望眼。從全詞看,此句造境尤高遠闊大。詞中所展拓的境界愈闊大,所引逗的情思往往愈綿邈深長。在這句中,云是飄浮無依的“斷云”,鶩是離群失所的“孤鶩”,以此映襯自己的飄零身世和孤寂處境,可謂妙合無垠。而天之盡頭的青山遠影,則給人以歸路迢迢、歸期渺茫之感。詞末由憑高臨眺之景,自然過渡到憑高臨眺之人。煞拍“無盡相憶”一句,感情份量極重?!跋鄳洝倍?,與上片遙相呼應(yīng),傳達出一種相思而不能相見的惆悵?;厥孜羧眨瑲g宴難再,往事成空;思想眼前,樓上徘徊,歸思難收。全詞以徘徊樓上的自我形象作結(jié),凄惋動人,有余而不盡。

作者簡介

張先
張先[宋代]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圣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更多

張先的詩(共384首詩)
  • 《浣溪紗》
    樓倚春江百尺高,煙中還未見歸橈。幾時期信似江潮?花片片飛風(fēng)弄蝶,柳陰陰下水平橋。日長才過又今宵。
    查看譯文
  • 《滿江紅》
    飄盡寒梅,笑粉蝶、游蜂未覺。漸迤邐、水明山秀,暖生簾幕。過雨小桃紅未透,舞煙新柳青猶弱。記畫橋,深處水邊亭,曾偷約。多少恨,今猶昨;愁和悶,都忘卻。拚從前爛醉,被花迷著。晴鴿試鈴風(fēng)力軟,雛鶯弄舌春寒薄。但只愁,錦繡鬧妝時
    查看譯文
  •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龍頭舴艋吳兒意。筍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行云去后遙山螟。已放笙歌池院靜。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shù)楊花過無影。
    查看譯文
  • 《惜雙雙溪橋寄意》
    城上層樓天邊路。殘照里,平無綠樹。傷遠更惜春暮。有人還在高高處。斷夢歸云經(jīng)日去。無計使,哀弦寄語。相望恨不相遇。倚橋臨水誰家住。
    查看譯文
  • 《一叢花令》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蒙蒙。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rèn)郎蹤?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fēng)。
    查看譯文

古詩大全

http://www.vip9tm30.com/shici_view_9c0ff243ac9c0ff2/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