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唐代]張旭

山光物態(tài)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山中留客譯文

山光物態(tài)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山光物態(tài)沐浴于春日的光輝中,不要因為幾朵陰云就打算回去。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即使天氣晴朗沒有陰雨迷蒙,去到山中云霧深處衣服也會沾濕。

山中留客注解

1
春暉:春光。
2
莫:不要。
3
輕陰:陰云。
4
便擬歸:就打算回去。
5
縱使:縱然,即使。
6
云:指霧氣、煙靄。

山中留客賞析

這首詩緊扣詩題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繪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畫。詩的大意是:在春天的明媚光色中,群山也煥發(fā)了容光,眾物也在春天展示出自己多姿多彩的方面,這一切都構成了春天的光彩。在這種美景艷陽天中,些許天氣的陰晴變化不算什么。那空山幽谷,云煙縹緲,水汽蒙蒙,露濃花葉,即使是晴天也會沾濕衣服,來客不必因為天色微陰怕雨就罷游而歸。

首句“山光物態(tài)弄春輝”,寫出了留客的前提條件——山中萬物都在春天的陽光下爭奇斗艷,呈現(xiàn)著一派醉人的美景。一個“弄”字出神入化,給山中景物賦予了人的性格,描繪了萬物朝氣蓬勃的盎然生機。

次句“莫為輕陰便擬歸”,是詩人對客人的勸留之辭,恰值游興正濃之際,天空中忽然浮過一片“輕陰”,大有大雨將至之勢,這是令客人游興頓減的惟一客觀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觀上并非不戀山景的心靈信息。

最后兩句“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采取以退為進、欲擒故縱的筆法,進一步勸慰客人既來之,則安之,不要錯過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為客人怕“輕陰”致雨、淋濕衣服,詩人就婉曲地假設了一個晴天游春的問題——在晴天中,因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霧鎖的山中也會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徑上,衣服和鞋子同樣會被露水和霧汽打濕的。

這也就是說,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無法避免的問題,從某一角度說,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樂趣,那么,就不必為一片“輕陰”而躑躅不前。

這首詩的意境異常清幽,主要表現(xiàn)在雋永的哲理啟迪上。它告訴人們:事物是復雜的,不應片面地看問題,對待困難也是如此。在人們前進的道路上,要正視困難,勇往直前,“莫為輕陰便擬歸”;在克服困難中迎來的美景,才更加賞心悅目,其樂無窮。正由于詩中含義豐富而深刻,所以,這首詩與同類登山春游詩相比就更別具一番悠然不盡的韻味。

作者簡介

張旭
張旭[唐代]

張旭(約685年—約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曾官常熟縣尉,金吾長史。善草書,性好酒,世稱張顛,也是“飲中八仙”之一。其草書當時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并稱“三絕”,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又工詩,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傳世書跡有《肚痛帖》、《古詩四帖》等。 更多

張旭的詩(共18首詩)
  • 過始皇墓
    王維王維〔唐代〕
    古墓成蒼嶺,幽宮象紫臺。
    星辰七曜隔,河漢九泉開。
    有海人寧渡,無春雁不回。
    更聞松韻切,疑是大夫哀。
  • 勁健·行神如空
    司空圖司空圖〔唐代〕
    行神如空,行氣如虹。
    巫峽千尋,走云連風。
    飲真茹強,蓄素守中。
    喻彼行健,是謂存雄。
    天地與立,神化攸同。
    期之以實,御之以終。
  • 送姚洎拾遺自江陵幕赴京
    貫休貫休〔唐代〕
    捧詔動征輪,分飛楚水濱。
    由來真廟器,多作伏蒲人。
    舍魯知非愿,朝天不話貧。
    沙頭千騎送,島上一蟬新。
    莫使身侵貴,無矜貴逼身。
    玉階凝正色,蘭苑漲芳塵。
    鑾輅方離華,車書漸似秦。
    流年飄倏忽,書札莫因循。
    涼雨鳴紅葉,非煙閉紫宸。
    憑將西社意,一說向荀陳。
  • 不寐
    韋莊韋莊〔唐代〕
    不寐天將曉,心勞轉(zhuǎn)似灰。
    蚊吟頻到耳,鼠斗競緣臺。
    戶闇知蟾落,林喧覺雨來。
    馬嘶朝客過,知是禁門開。
  • 梨·擅美玄光側
    李嶠李嶠〔唐代〕
    擅美玄光側,傳芳瀚海中。
    鳳文疏象郡,花影麗新豐。
    色對瑤池紫,甘依大谷紅。
    若令逢漢主,還冀識張公。

古詩大全

http://www.vip9tm30.com/shici_view_9bf67743ac9bf677/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