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唐代]李白

魯客抱白鶴,別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間。
高高至天門,日觀近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時還。

送范山人歸泰山譯文

魯客抱白鶴,別余往泰山。東魯范山人抱著求仙的愿望,告別我又要回到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間。入山群巖如片雪,山路杳在青崖間。

高高至天門,日觀近可攀。過去南天門,日觀峰即可登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時還。多少云山可望不可及,此去不知何時回還?

送范山人歸泰山注解

1
魯客:指范山人。這里說“魯客抱白鶴”,既寓有求仙學道之意,在形象上又比“白雞”、“白犬”更美。
2
杳:遠。
3
天門:指泰山的南天門。
4
日觀:日觀峰。在泰山玉皇頂東南。為岱頂觀日出處。“旭日東升”為岱頂四大奇觀之一。

送范山人歸泰山賞析

“魯客抱白鶴,別余往泰山”,范山人自身的色彩本不鮮明,但詩人讓他“抱”上一只“白鶴”,這樣就引人注目了。于是,李白的目光隨著這片白色的行進向泰山移去。“初行若片雪”,了然在目;“杳在青崖間”,距離遠了,看上去更小,但因為出現(xiàn)了青色(“青崖”)作為襯托,仍很清晰;“高高至天門,日觀近可攀”,更高了,更遠了,更小了,這時,詩人又巧妙地使用紅色(“日”暗藏著紅色)作底,所以還依稀可見;最后,“云生望不及”,“白鶴”終于被飄浮的云朵遮住了,范山人的身影看不見了,佇立送行的詩人不禁油然而生惆悵之情:“此去何時還”?

此詩完整再現(xiàn)了初唐送別詩三部式的結構。首先,詩人用首聯(lián)“魯客抱白鶴,別余往泰山”介紹了送別事件以及友人的去處。其次,詩人用中間兩聯(lián)按時間順序進行風景的描寫,友人離開初期是“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間。”接下來是“高高至天門,日觀近可攀?!弊詈?,詩人用尾聯(lián)抒發(fā)別情。從詩人對這一片白色的依依不舍的目送中,直到“云生望不及”,表達出李白對范山人的一片深情。

百度百科

作者簡介

李白
李白[唐代]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更多

李白的詩(共1617首詩)
  • 新安道中玩流水
    吳融吳融〔唐代〕
    一渠春碧弄潺潺,密竹繁花掩映間。
    看處便須終日住,算來爭得此身閑。
    縈紆似接迷春洞,清冷應連有雪山。
    上卻征車再回首,了然塵土不相關。
  • 對酒吟·行行日將夕
    崔國輔崔國輔〔唐代〕
    行行日將夕,荒村古冢無人跡。
    蒙籠荊棘一鳥吟,屢唱提壺沽酒吃。
    古人不達酒不足,遺恨精靈傳此曲。
    寄言世上諸少年,平生且盡杯中醁。
  • 隱幾·身適忘四支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身適忘四支,心適忘是非。
    既適又忘適,不知吾是誰。
    百體如槁木,兀然無所知。
    方寸如死灰,寂然無所思。
    今日復明日,身心忽兩遺。
    行年三十九,歲暮日斜時。
    四十心不動,吾今其庶幾。
  • 荊州新秋寺居寫懷詩·井梧黃落暮蟬清
    齊己齊己〔唐代〕
    井梧黃落暮蟬清,久駐金臺但暗驚。
    事佛未憐諸弟子,談空爭動上公卿。
    合歸鳥外藏幽跡,敢向人前認好名。
    滿印白檀燈一盞,可能酬謝得聰明。
  • 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
    杜牧杜牧〔唐代〕
    行樂及時時已晚,對酒當歌歌不成。
    千里暮山重疊翠, 一溪寒水淺深清。
    高人以飲為忙事,浮世除詩盡強名。
    看著白蘋芽欲吐,雪舟相訪勝閑行。

古詩大全

http://www.vip9tm30.com/shici_view_9a7b8543ac9a7b85/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