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天山上,田橫海島邊。
萬重關(guān)塞斷,何日是歸年。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歸。
愁容變海色,短服改胡衣。
談笑三軍卻,交游七貴疏。
仍留一只箭,未射魯連書。
函谷如玉關(guān),幾時可生還。
洛陽為易水,嵩岳是燕山。
俗變羌胡語,人多沙塞顏。
申包惟慟哭,七日鬢毛斑。
淼淼望湖水,青青蘆葉齊。
歸心落何處,日沒大江西。
歇馬傍春草,欲行遠道迷。
誰忍子規(guī)鳥,連聲向我啼。
蘇武天山上,田橫海島邊。
萬重關(guān)塞斷,何日是歸年。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歸。
愁容變海色,短服改胡衣。
談笑三軍卻,交游七貴疏。
仍留一只箭,未射魯連書。
函谷如玉關(guān),幾時可生還。
洛陽為易水,嵩岳是燕山。
俗變羌胡語,人多沙塞顏。
申包惟慟哭,七日鬢毛斑。
淼淼望湖水,青青蘆葉齊。
歸心落何處,日沒大江西。
歇馬傍春草,欲行遠道迷。
誰忍子規(guī)鳥,連聲向我啼。
奔亡道中五首譯文
蘇武天山上,田橫海島邊。田橫曾經(jīng)逃亡到海島上,蘇武曾被放逐到荒無人煙的北邊。
萬重關(guān)塞斷,何日是歸年?如今關(guān)塞重重,交通又被戰(zhàn)火阻斷,真不知哪一年才能返回自己的家園。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歸。辭官而歸的崔亭伯如今在什么地方?反正李陵投降自奴匈奴是死在了他鄉(xiāng)。
愁容變海色,短服改胡衣。海水也和我一樣的滿面愁容,看那中原之人已換上了胡裝。
談笑三軍卻,交游七貴疏。我本來也有魯仲連談笑間退敵的良策,無奈所交往的權(quán)貴疏遠了我。
仍留一只箭,未射魯連書。但我心里仍保留一只退敵的箭,總有一天把魯仲連助齊攻燕的戰(zhàn)書發(fā)射出去。
函谷如玉關(guān),幾時可生還?中原的淪陷,函谷關(guān)已成了玉門關(guān);收復(fù)無望,不知何年何月我還能從那里進入長安。
洛川為易水,嵩岳是燕山。洛水已經(jīng)變成了易水,嵩山也已被視作了燕山。
俗變羌胡語,人多沙塞顏。人們的面容都帶著塞外的風(fēng)沙,中原人也操著羌胡的語調(diào)。
申包惟慟哭,七日鬢毛斑。現(xiàn)在有的只是申包胥的終日痛苦,哭得兩鬢斑白也是枉然。
淼淼望湖水,青青蘆葉齊。湘水淼淼一望無際,青青的聲蘆葉在整齊地生長。
歸心落何處,日沒大江西。我的思鄉(xiāng)之情歸到哪里?就在那大江之西、日落的地方。
歇馬傍春草,欲行遠道迷。這遙遠的行程已不知該奔向何處,也只好先歇馬在這嫩綠的草地旁。
誰忍子規(guī)鳥,連聲向我啼。更不能讓人忍受的是那杜鵑鳥的叫聲,聲聲凄苦斷人心腸。
奔亡道中五首注解
奔亡道中五首賞析
第一首詩用的是蘇武和田橫的故事。蘇武是漢武帝派到匈奴去的使者,被匈奴扣留。在匈奴期間受盡折磨,但堅貞不屈,表現(xiàn)了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于是匈奴就把蘇武流放到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讓他去牧羊。田橫是齊國君主田氏族人,與從兄田儋、兄田榮一起反秦。后來,韓信破齊,田橫自立為齊王,邊附彭越。彭越邊漢后,田橫就率領(lǐng)其賓客和部屬伍佰人逃至海島。后來劉邦先許以封侯安撫田橫,未成,就威逼田橫邊漢。田橫從大局出發(fā),同意去洛陽議事,至洛陽附近三十里處自刎,以頭獻劉邦,劉邦以王禮葬田橫。蘇武后來邊漢了,而李白什么時候能夠回邊長安呢?這是詩人所困惑的。當(dāng)時,唐朝的守城將士戰(zhàn)死的戰(zhàn)死,投降的投降。李白像當(dāng)年被困匈奴的蘇武、被困海島的田橫一樣,也被困在淪陷區(qū)內(nèi)。他與妻子不得不換上胡人的衣裝,趁著茫茫的月色,冒著生命危險奔赴長安。他奔走的方向與眾多逃亡人的方向恰恰相反。詩人以蘇武、田橫自況,表現(xiàn)其不屈的氣節(jié)。 第二首詩這里化用了崔骃(字亭伯)和李陵的故事。崔骃為幽州從事時,諫刺史不要與燕刺王通,后來刺王失敗了,崔骃被提拔為侍御史。后來竇太后臨朝,他與竇憲不合,被竇憲排擠,讓他“出為長岑長”,他認為太遠了,就不去就任。這就是李白所說的“亭伯去安在”。李陵是漢將,與匈奴戰(zhàn),失敗了,投降匈奴。李白寫這兩個人的故事,反映了李白內(nèi)心的復(fù)雜性。亭伯是逃避的,李陵是投降的。李白是想逃避呢,還是想投降?只能留給人們?nèi)ニ伎肌@畎走@次奔走的目的地是長安。雖然自己所面臨的情勢萬分危急,但李白依然希望自己能夠盡快到達長安,覲見玄宗,獻上自己的滅敵大計。但是,還沒等李白到達長安,戰(zhàn)爭形勢已經(jīng)發(fā)生了急劇的轉(zhuǎn)變。李白在路上也不得不換上胡衣,這正說明了當(dāng)時形勢的嚴峻。 第三首詩用的是魯仲連的故事。魯仲連,亦稱魯連,戰(zhàn)國時名士,多謀略,善言辯。趙孝王九年(前257年),秦軍圍困趙國國都邯鄲。迫于壓力,魏王派使臣勸趙王尊秦為帝,趙王猶豫不決。魯仲連以利害說趙、魏兩國聯(lián)合抗秦。兩國接受其主張,秦軍以此撤軍。20余年后,燕將攻占并據(jù)守齊國的聊城。齊派田單收復(fù)聊城卻久攻不下,雙方損兵折將,死傷嚴重。魯仲連聞之趕來,寫了一封義正辭嚴的書信,射入城中,燕將讀后,憂慮、懼怕,遂拔劍自刎,于是齊軍輕而易舉攻下聊城。趙、齊諸國大臣皆欲奏上為其封官嘉賞。他都一一推辭,退而隱居。李白將自己比作魯仲連,認為自己尚有救國良策,希望能夠為玄宗所用。魯仲連能夠成就功業(yè)而隱居,而李白呢?他始終認為自己的才華和謀略不能被采用而心中忿忿。 第四首詩用的是申包胥的典故。從這首詩來看,李白的立足點在函谷關(guān)內(nèi)(西)。詩的意思是,函谷關(guān)以東的地區(qū)都被安史亂軍占領(lǐng),所以洛陽之水、嵩山如同邊疆的易水、燕山。自己本想效法申包胥痛哭秦庭,勸說玄宗抗擊叛軍,可是此時函谷關(guān)以東盡為敵軍所得,形勢萬分危急。李白不得不從華山經(jīng)商洛大道轉(zhuǎn)道江南,又經(jīng)溧陽、杭州、金陵,隱居廬山屏風(fēng)疊,靜觀形勢的變化。從詩中可以看出李白之所以跟從永王,是因為想效法申包胥慟哭乞師,以救國家之難。 第五首詩主要抒發(fā)詩人在奔亡途中的迷茫情緒。前半部分重在描寫途中所見的景物,其景語都是情語。茫茫湖水、青青蘆葉都可以看作是詩人愁緒的反映。夕陽就要落入大江對岸的西邊了,而詩人的邊心還不知在何處,其愁緒不言自明。后半部分進一步抒發(fā)愁情。歇馬在春草迷離的路邊,可見在戰(zhàn)亂中不知往哪兒走,詩人心中非常迷茫。而在這個時候又聽到了子規(guī)鳥的連聲啼叫,在幾近亡國的危局中又聽到這樣凄慘的叫聲,真有點雪上加霜的感覺,無疑更是加深了詩人的愁情。 這五首詩是后人研究“安史之亂”爆發(fā)前后李白行蹤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在這些詩中,李白先后引用涉及蘇武、田橫、崔骃、李陵、魯仲連等很多歷史人物的典故,訴說自己所看到的一幕幕戰(zhàn)爭場景,表達了自己遭逢國家變亂之時的思想情感。
作者簡介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詩詞大全
作者
古詩大全
別人正在查
http://www.vip9tm30.com/shici_view_9a742743ac9a7427/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