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宋代]辛棄疾

進退存亡,行藏用舍。
小人請學樊須稼。
衡門之下可棲遲,日之夕矣下。
去衛(wèi)靈公,遭桓司馬。
東西南北之人也。
長沮桀溺耦而耕,丘何為是棲棲者。

踏莎行(賦稼軒,集經(jīng)句)譯文

進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請學樊須稼。衡門之下可棲遲,日之夕矣牛羊下。人生在世,應知進退,用則行,不用則藏。不妨權且做一回“小人”,效法樊須學稼,躬耕田園。安貧樂道,清心寡欲,便可怡然自樂。

去衛(wèi)靈公,遭桓司馬。東西南北之人也。長沮桀溺耦而耕,丘何為是棲棲者。多年來就像孔子那樣,輾轉(zhuǎn)多地,南北驅(qū)馳,一意從政,而四處遭受挫折。還是學隱士長沮桀溺,隱居躬耕,不要學孔子四處奔波。

踏莎行(賦稼軒,集經(jīng)句)注解

1
行藏用舍:語出《論語·述而》。
2
小人請學樊須稼:語出《論語·子路》。
3
長沮桀溺耦而耕:語出《論語·微子》。
4
丘何為是棲棲者:語出《論語·憲問》。

踏莎行(賦稼軒,集經(jīng)句)賞析

在古人心目中,“經(jīng)”是至高無上的圣賢之教,而詩詞則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末藝”,兩者不可相提并論。然而,性格豪放不羈、富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辛棄疾,卻偏要突破這些清規(guī)戒律,將二者融于一體。辛棄疾的這首《踏莎行》,便是集經(jīng)句而成的一首佳詞。

此詞上片開篇“進退存亡”,語出《易·乾·文言》,是說只有圣人才能懂得并做到該進則進,該退則退,該存則存,該亡則亡,無論是進是退、是存是亡,都合于正道。“行藏用舍”,則是對《論語·述而》載孔子語“用之則行,舍之則藏”云云的概括。即是說,倘若受到統(tǒng)治者的信用,就出仕;倘若為統(tǒng)治者所舍棄,就隱居?!靶∪苏垖W樊須稼”,亦用《論語》。該書《子路》篇載孔門弟子樊須請學稼,孔子曰:“吾不如老農(nóng)?!闭垖W為圃(種菜),孔子曰:“吾不如老圃(菜農(nóng))?!狈毘?,孔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以上三句實際表達的是一個意思,即自己現(xiàn)在既不為朝廷所用,那么不妨遵循圣人之道,退居田園,權且做他一回“小人”,效法樊須,學稼學圃。接下去“衡門”二句,著重寫自己歸耕生活的樂趣。上句出《詩經(jīng)·陳風·衡門》。“衡門”,謂橫木為門,極其簡陋,喻貧者所居?!皸t”,猶言棲息、安身。此系隱居者安貧樂道之辭,詞人不僅用其語,且襲其意。下句則出《王風·君子于役》,謂太陽落山,牛羊歸圈。詩的原文是思婦之辭,以日暮羊牛之歸反襯征夫之未歸,詞人卻借此來表現(xiàn)田園生活情調(diào)。要而言之,上片主要講自己歸隱躬耕不僅合乎圣賢之道,而且恬靜可喜。為另一層次,緊承上文,進而抒寫歸耕后的自適其樂。

此詞下片筆鋒一轉(zhuǎn),用反對“學稼”的孔夫子,來進一步說明耕稼之樂?!叭バl(wèi)靈公”一句,又用《論語》。據(jù)《衛(wèi)靈公》篇載,靈公問陣(軍隊列陣之法)于孔子,孔子答曰:“俎豆(禮儀)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嘗學也?!泵魅账祀x衛(wèi)而去。按《史記·孔子世家》,靈公問陣、孔子去衛(wèi),事在“遭桓司馬”之后。作者這里將“去衛(wèi)靈公”句置于前,可能與《史記》不屬于“經(jīng)”,用此與題例不合有關?!霸饣杆抉R”,見《孟子·萬章上》?!盎杆抉R”即桓魋,時為宋國的司馬,掌管軍事??鬃硬粣傆隰?、衛(wèi),過宋時“遭宋桓司馬將要(攔截)而殺之”,不得不改換服裝,悄悄出境?!皷|西南棲之人也”一句,為《禮記·檀弓上》所載孔子語,蓋謂己周游列國,干謁諸侯,行蹤不定。這里故意用孔子一意從政但卻四處碰壁的故事,以引出下文所要表達的意思?!伴L沮桀溺耦而耕,丘何為是棲棲者?”這兩句亦全用《論語》。上句出自《微子》篇,長沮、桀溺兩人各持一耜,并肩而耕,孔子路過其傍,命弟子子路向他們詢問渡口何在。桀溺對子路說:天下已亂,無人能夠改變這種狀況。你與其跟從“避人之士”(遠離壞人的人,指孔子),不如跟從“避世之士”(遠離社會的人,指自己和長沮)。下句則出自《憲問》篇,是微生畝對孔子說的話。這兩句意思很明顯,即孔子那樣忙忙碌碌地東奔西走,不如像長沮、桀溺那樣隱居來得逍遙自在,從而進一步突出詞人自己陶陶然、欣欣然的歸耕之樂。

從表面上看,這首詞充滿了對大圣人孔子的諷刺和挖苦,是對孔圣人的“大不敬”。而實際上,那執(zhí)著于自己的政治信念、一生為之奔走呼號而其道不行的孔子,實是詞人歸耕前之自我形象的寫照。訕笑孔子,正所以自嘲也。其中蘊含著對于世路艱難的沉重嘆慨,對于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無比惆悵與憤恨。所以詞中諷刺孔子,正突出了孔子的偉大形象。

從集句的角度來分析,這首詞也有許多獨到之處。此詞“東西”“長沮”二句天生七字,不勞斧削:“衡門”“日之”二句原為四言八字,各刪一字,拼為七言,“丘何”句原為八字,刪一語尾助辭即成七言,亦自然湊拍。通篇為陳述句式,雜用五經(jīng),既用經(jīng)文原意,又推陳出新,音調(diào)抑揚,渾然一體,實是詞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簡介

辛棄疾
辛棄疾[宋代]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更多

辛棄疾的詩(共1635首詩)
  •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一水奔流疊嶂開,溪頭千步響如雷。
    扁舟費盡篙師力,咫尺平瀾上不來。
    山上風吹笙鶴聲,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萊枉覓瑤池路,不道人間有幔亭。
    玉女峰前一棹歌,煙鬟霧髻動清波。
    游人去后楓林夜,月滿空山可奈何。
    見說仙人此避秦,愛隨流水一溪云。
    花開花落無尋處,仿佛吹簫月夜聞。
    千丈攙天翠壁高,定誰狡獪插遺樵。
    神仙萬里乘風去,更度槎丫個樣橋。
    山頭有路接無塵,欲覓王孫試問津。
    瞥向蒼崖高處見,三三兩兩看游人。
    巨石亭亭缺嚙多,懸知千古也消磨。
    人間正覓擎天柱,無奈風吹雨打何。
    自有山來幾許年,千奇萬怪只依然。
    試從精舍先生問,定在包犧八卦前。
    山中有客帝王師,日日吟詩坐釣磯。
    費盡煙霞供不足,幾時西伯載將歸?
    行盡桑麻九曲天,更尋佳處可留連。
    如今歸棹如掤箭,不似來時上水船。
    查看譯文
  • 《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查看譯文
  • 《送劍與傅巖叟》
    莫邪三尺照人寒,試與挑燈仔細看。
    且掛空齋作琴伴,未須攜去斬樓蘭。
    查看譯文
  • 《滿江紅》
    敲碎離愁,紗窗外,風搖翠竹,人去后,吹簫聲斷,倚樓人獨,滿眼不堪三月暮,舉頭已覺千山綠,但試把一紙寄來書,從頭讀。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章,何時足,滴羅襟點點,淚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楊只礙離人目,最苦是,立盡月黃昏,欄干曲。
    查看譯文
  • 《卜算子修竹翠羅寒》
    修竹翠羅寒,遲日江山暮。
    幽徑無人獨自芳,此恨知無數(shù)。
    只共梅花語,懶逐游絲去。
    著意尋春不肯香,香在無尋處。
    查看譯文
  • 天太宮
    李思衍李思衍〔宋代〕
    紫蓋星臨北斗躔,金門客去幾千年。
    蒙泉在味見福地,劫火離灰是洞天。
    塵外仙家山上屋,日邊帆影海東船。
    飄飄云氣蓬萊近,五彩飛鸞不用鞭。
  • 偶得雙鯽
    陸游陸游〔宋代〕
    今朝溪女留鮮鯽,灑掃茅檐旋置樽。
    養(yǎng)老不須煩祝鯁,從來楚俗慣魚餐。
  • 次韻何子應留詩為別
    王灼王灼〔宋代〕
    蘭若生祠付百年,曾將秀筆紀夤緣。
    涪江口口歌遺愛,碑版懸知四裔傳。
  • 梨花·處處梨花發(fā)
    梅堯臣梅堯臣〔宋代〕
    處處梨花發(fā),看看燕子歸。
    園思前法部,淚濕舊宮妃。
    月白秋千地,風吹蛺蝶衣。
    強傾寒食酒,漸老覺歡微。
  • 漁家傲
    可旻〔宋代〕
    鸚鵡頻伽知幾只。
    音聲和雅鳴朝夕。
    演暢五根并五力。
    令人憶。
    心飛恨不身生翼。
    從是西方十萬億。
    山長水遠誰人識。
    唯是觀門歸路直。
    真消息。
    坐澄劫水琉璃碧。

古詩大全

http://vip9tm30.com/shici_view_9a5dae43ac9a5dae/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