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明代]歸有光

吳、長洲二縣,在郡治所,分境而治。
而郡西諸山,皆在吳縣。
其最高者,穹窿、陽山、鄧尉、西脊、銅井。
而靈巖,吳之故宮在焉,尚有西子之遺跡。
若虎丘、劍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勝地也。
而太湖汪洋三萬六千頃,七十二峰沉浸其間,則海內之奇觀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為吳縣,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為給事中。
君之為縣,有惠愛,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由是好事者繪《吳山圖》以為贈。
  夫令之于民,誠重矣。
令誠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澤而有榮也;
令誠不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
君于吳之山川,蓋增重矣。
異時吾民將擇勝于巖巒之間,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宮也,固宜。
而君則亦既去矣,何復惓惓于此山哉?
昔蘇子瞻稱韓魏公去黃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為《思黃州》詩,子瞻為黃人刻之于石。
然后知賢者于其所至,不獨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縣已三年矣。
一日,與余同在內庭,出示此圖,展玩太息,因命余記之,噫!
君之于吾吳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吳山圖記譯文

吳、長洲二縣,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諸山,皆在吳縣。其最高者,穹窿、陽山、鄧尉、西脊、銅井。而靈巖,吳之故宮在焉,尚有西子之遺跡。若虎丘、劍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勝地也。而太湖汪洋三萬六千頃,七十二峰沉浸其間,則海內之奇觀矣。吳縣、長洲兩縣的縣治,在吳郡的郡治所在地,兩縣劃分境界各自管理。府城西南的眾多山岡,都在吳縣境內。其中最高的山峰,有穹窿、陽山、鄧尉、西脊、銅井等山。靈巖山上,春秋時吳國的宮殿的故址就在那兒,還有西施的遺跡。像虎丘、劍池以及天平、尚方、支硎等處,都是名勝所在地。太湖浩浩淼淼,面積三萬六千頃,七十二峰在湖中沉浮,真可以算海內奇觀了。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為吳縣,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為給事中。君之為縣,有惠愛,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繪《吳山圖》以為贈。我同齡的好友魏用晦任吳縣縣令未滿三年,因考績列入優(yōu)等被調入京城擔任給事中。魏君任吳縣縣令期間有恩于民,離任時,百姓設法挽留卻未能成功,魏君也舍不得離開他的百姓,于是有熱心人便畫了一幅《吳山圖》來送給他。

夫令之于民,誠重矣。令誠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澤而有榮也;令誠不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吳之山川,蓋增重矣。異時吾民將擇勝于巖巒之間,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宮也,固宜。而君則亦既去矣,何復惓惓于此山哉?昔蘇子瞻稱韓魏公去黃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為《思黃州》詩,子瞻為黃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賢者于其所至,不獨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縣令對于老百姓來說,確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縣令確實是賢良的,那么當?shù)氐纳酱ú菽疽矠槊墒芷涠鳚啥械綐s耀;如果縣令不賢良,那么當?shù)氐纳酱ú菽疽矔庋?,感受到恥辱。魏君對于吳縣的山河,可以說是增添了光彩了。今后有那么一天,吳縣的老百姓將會在青山秀巖間挑選一塊名勝寶地,在佛寺或道觀里祭祀他,這完全是應該的。那么魏君既然已經離開了吳縣,為什么還對這里的名山那樣眷戀呢?從前,蘇東坡稱贊韓琦離開了黃州四十多年,還念念不忘黃州,以至于寫下了思黃州的詩歌。蘇東坡為黃州人把這詩刻在石碑上。由此后人才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賢能之士到某一處地方,不單單會使那兒的人民不忍心忘記他,而且連自己也不能忘記那兒的人民。

君今去縣已三年矣。一日,與余同在內庭,出示此圖,展玩太息,因命余記之,噫!君之于吾吳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現(xiàn)在魏君離開吳縣已經三年了,一天,他與我同在內庭,取出這幅《吳山圖》給我看,一邊欣賞,一邊嘆息,就命我寫篇文章記載這件事情。唉!魏君對于我鄉(xiāng)吳縣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又怎能使我們吳縣百姓忘記他呢!

吳山圖記注解

1
吳:吳縣,今已撤銷并入江蘇蘇州市,為吳中區(qū)。
2
長洲:明代縣名,后并入吳縣。明朝二縣均屬蘇州府管轄。
3
郡治所:州府官署所在地,此處是指蘇州府治。吳縣和長洲縣的衙門也設在蘇州城內。
4
治:治理。
5
穹窿:山名,在今蘇州市西南。
6
陽山:在今蘇州市的西北。
7
鄧尉:山名,在今蘇州市西南,因東漢時鄧禹曾隱居此山而得名,山上多梅花。
8
西脊:又稱西磧山,在鄧尉山西。
9
銅井:又稱銅坑山,亦在今蘇州市西南,以產銅而得名。
10
靈巖:山名,在今蘇州市木瀆鎮(zhèn),又名石鼓山、研石山、象山、石城山。
11
吳之故宮:春秋時吳國君主夫差曾在靈巖為西施建館娃宮。據(jù)傳今靈巖山寺一帶即是館娃宮的遺址。
12
尚:還。
13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越國的美女,越國君主勾踐將西施獻給吳王夫差,西施備受吳王寵愛。相傳吳王曾在靈巖山上為西施建有琴臺、梳妝臺等。
14
若:像。
15
虎丘:山名,一名海涌山。在江蘇蘇州市西北閶門外。相傳春秋時吳王闔閭葬于此,三日有虎踞于上,故名。唐王朝避其先世李虎諱,改稱武丘。后復舊名。泉石幽勝,上有塔,登眺則全城在目,為蘇州名勝。
16
劍池:池名。在今江蘇蘇州市虎丘山。相傳秦始皇東巡時在這里找尋過吳王闔廬的寶劍;一說闔廬葬在這里,曾用魚陽扁諸等寶劍各三千殉葬,故名。
17
天平:山名,在靈巖山北,因山頂方平,故名天平山。
18
尚方:山名,又稱上方山、楞枷山,在原吳縣西南。
19
支硎:山名,在原吳縣西南,相傳晉代名僧支遁曾隱于此山。
20
太湖:在今江蘇省南部,面積二千四百多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舊說有三萬六千公頃。
21
七十二峰:太湖中有大小島嶼四十八個,加上沿湖的山峰和半島,號稱七十二峰。尤以洞庭東山、西山、馬跡山、三山、黿頭渚最為有名。
22
沉浸:浸入水中。
23
海內:古人以為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海,故稱國境以內為海內。猶言天下?!敖裼⑻煜?,凌萬乘,詘敵國,制海內,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封建時代同一年中舉或同一年登進士第的互相稱同年。
24
為吳縣:出任吳縣縣令。
25
高第:在吏部舉行的考核中列為上等者稱高第。
26
給事中:官名。秦漢為列侯、將軍、謁者等的加官。常在皇帝左右侍從,備顧問應對等事。因執(zhí)事在殿中,故名。魏或加官,或為正官。晉以后為正官。隋開皇六年(586),于吏部置給事郎。唐屬門下省。元以后廢門下省,而留給事中。明給事中分吏、戶、禮、兵、刑、工六科,掌侍從規(guī)諫,稽察六部之弊誤,有駁正制敕之違失、章奏封還一權?!靶炭疲繗q二月下旬,上前一年南北罪囚之數(shù),歲終奏上一歲蔽獄之數(shù),閱十日一上實在罪囚之數(shù),皆憑法司移報而奏御焉。對老百姓施惠和愛護。挽留。又作“攀留”,即攀緣車駕挽留,表示對離任者功績的肯定和對離去的眷念。因此。喜歡繪畫的人。從事。
27
以為贈:即作為贈送的禮品。
28
令之于民:縣令對于老百姓來說。
29
被:通“披”,受。
30
澤:恩惠。
31
榮:興旺。
32
擇勝:選擇形勝之處。
33
尸祝:尸,代表鬼神受享祭的人;祝,傳告鬼神言辭的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吳。“庖人尸祝,各安其所。將來把他當作祖先、神靈一樣祭祀。梵語音譯,此處指佛教寺院。即道觀。老子是道教供奉的始祖。已經離開。懇切、難以舍棄的樣子。即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宋仁宗嘉二年(1057)進士。宋神宗熙寧年間任杭州通判,歷知密州、徐州、湖州。御史劾以作詩訕謗朝廷,貶謫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元間,累遷翰林學士,出知杭州、潁州,再貶惠州、瓊州,赦還卒于常州,謚文忠。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有《蘇東坡集》、《東坡樂府》。《宋史》有傳。
34
韓魏公:即韓琦(1008—1075),字稚圭,宋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市)人。天圣五年(1027)進士。仁宗時,西北邊事起,韓琦任陜西經略招討使,與范仲淹率兵拒戰(zhàn)。韓、范久在兵間,名重當時,為宋廷所倚重,時人稱為“韓范”。西夏和成,入為樞密副使,嘉中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英宗立,封魏國公。琦為相十年,臨大事,決大議,雖處危疑之際,知無不為。卒謚忠獻。《宋史》有傳。
35
去黃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韓琦曾與其兄在黃州居過,黃州人以此為榮?!拔汗S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為詩?!贝颂幱庙n琦之思念黃州之事言魏用晦思念吳縣?!岸Y亦公(即韓琦)之門人,謫居于黃五年,治東坡,筑雪堂,蓋將老焉,則亦黃人也。于是相與摹公之詩而刻之石,以為黃人無窮之思?!秉S人,即黃州人。即內廷,宮廷之內。隆慶四年(1570),歸有光任南京太侍寺丞,留京執(zhí)掌內閣制敕房,纂修《世宗實錄》,因此有機會在內廷與時任給事中的魏用晦見面。出聲長嘆。

吳山圖記導讀

  《吳山圖》是作者的朋友魏用晦離任吳縣縣令時,當?shù)匕傩账徒o他的一幅山水畫。本文即以這幅畫為線索,先寥寥數(shù)筆概寫吳縣的風物名勝和湖光山色,然后自然而然地寫出魏用晦在擔任縣令時與當?shù)匕傩战Y下的難以忘懷的深厚感情,并以北宋蘇軾和韓琦的故事,揭示出“然后知賢者于其所至,不獨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己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以此來稱頌魏用晦對吳縣的繾綣深情。作者不刻意雕飾文字而寫得清新淡雅,著眼吳縣山水畫而寓意于山水畫外,構思頗為新巧。

吳山圖記評析

  《吳山圖》是吳縣百姓送給離任縣令魏用晦的紀念品,其功用相當于眾多已程式化的“去思碑”。但吳縣百姓所送的《吳山圖》卻是禮輕情義重,因為它代表了老百姓對廉潔賢明縣令的真情實感。對于作者歸有光來說,吳縣的山山水水實在太熟悉了,加之自己也曾在湖州府長興縣任過縣令,因此,對《吳山圖》的意義當有切身的感受,故下筆為文,隨興生發(fā),侃侃而談,毫無造作應酬之嫌。第一段作者不直接從《吳山圖》說起,而是極寫吳縣的山川形勝,而這些自然景觀本身又極富文化積淀,顯示出深廣的歷史文化內涵。第二段先交待自己與《吳山圖》主人的同年關系,再引出《吳山圖》的故事,順理成章地將一地的山川形勝與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賢能之士聯(lián)系起來,同時也為下文的議論作了堅實的鋪墊。第三段先從縣令的賢與不賢對老百姓的關系說起,又用蘇軾和韓琦的故事為例,說明賢能之官吏自然會能得到當?shù)匕傩盏纳钋袘涯?。最后又上升到真正的賢者是“不獨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最后一段稱賞魏用晦是屬于“不能自忘于其人”的賢者,“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全文結構巧妙,層次井然,抒情含蓄。作者緊扣官與民的關系來展開議論,同時也是借他人酒杯澆自家之塊壘,真可謂運思良苦。

百度百科

作者簡介

歸有光
歸有光[明代]

歸有光(1506~1571)明代官員、散文家。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漢族,江蘇昆山人。嘉靖十九年舉人。會試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眾多,60歲方成進士,歷長興知縣、順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內閣制敕房,與修《世宗實錄》,卒于南京。歸有光與唐順之、王慎中兩人均崇尚內容翔實、文字樸實的唐宋古文,并稱為嘉靖三大家。由于歸有光在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的極深造詣,在當時被稱為“今之歐陽修”,后人稱贊其散文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吳水利錄》等。 更多

歸有光的詩(共33首詩)
  • 《吳山圖記》
    吳、長洲二縣,在郡治所,分境而治。
    而郡西諸山,皆在吳縣。
    其最高者,穹窿、陽山、鄧尉、西脊、銅井。
    而靈巖,吳之故宮在焉,尚有西子之遺跡。
    若虎丘、劍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勝地也。
    而太湖汪洋三萬六千頃,七十二峰沉浸其間,則海內之奇觀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為吳縣,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為給事中。
    君之為縣,有惠愛,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由是好事者繪《吳山圖》以為贈。
      夫令之于民,誠重矣。
    令誠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澤而有榮也;
    令誠不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
    君于吳之山川,蓋增重矣。
    異時吾民將擇勝于巖巒之間,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宮也,固宜。
    而君則亦既去矣,何復惓惓于此山哉?
    昔蘇子瞻稱韓魏公去黃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為《思黃州》詩,子瞻為黃人刻之于石。
    然后知賢者于其所至,不獨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縣已三年矣。
    一日,與余同在內庭,出示此圖,展玩太息,因命余記之,噫!
    君之于吾吳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查看譯文
  • 《滄浪亭記》
    浮圖文瑛居大云庵,環(huán)水,即蘇子美滄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滄浪亭記》,曰:
    “昔子美之記,記亭之勝也。
    請子記吾所以為亭者。
    ”  余曰:
    昔吳越有國時,廣陵王鎮(zhèn)吳中,治南園于子城之西南;
    其外戚孫承祐,亦治園于其偏。
    迨淮海納土,此園不廢。
    蘇子美始建滄浪亭,最后禪者居之:
    此滄浪亭為大云庵也。
    有庵以來二百年,文瑛尋古遺事,復子美之構于荒殘滅沒之余:
    此大云庵為滄浪亭也。
      夫古今之變,朝市改易。
    嘗登姑蘇之臺,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蒼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闔閭、夫差之所爭,子胥、種、蠡之所經營,今皆無有矣。
    庵與亭何為者哉?
    雖然,錢镠因亂攘竊,保有吳越,國富兵強,垂及四世。
    諸子姻戚,乘時奢僭,宮館苑囿,極一時之盛。
    而子美之亭,乃為釋子所欽重如此。
    可以見士之欲垂名于千載,不與其澌然而俱盡者,則有在矣。
      文瑛讀書喜詩,與吾徒游,呼之為滄浪僧云。
    查看譯文
  • 《乙卯冬留別安亭諸友》
    黽勉復行役,殷勤感故知。
    悠悠寒水上,獵獵朔風吹。
    彈雀人多笑,屠龍世久嗤。
    往來誠數(shù)數(shù),公等得無疑。
    查看譯文
  • 《自徐州至呂梁述水勢大略》
    黃河漫徐方,原野層波生。
    萬人化為魚,凜然余孤城。
    僅見沮洳間,檐楹半頹傾。
    日月照蛟室,風波棲蜑氓。
    侵薄連群山,浩蕩煙霞明。
    山回時復圓,盂盎涵光晶。
    忽然睹開豁,天末翠黛橫。
    此來頓覺異,日在江湖行。
    呂梁遂安流,泯泯無水聲。
    狼牙沒深沉,一夜走長鯨。
    三洪坐失險,蛟龍不能爭。
    乃知房村間,尚未得瀉傾。
    如人有疾病,腹堅中膨脝。
    空役數(shù)萬人,績用何年成。
    查看譯文
  • 《鄆州行寄友人》
    去年河溢徐房間,至今填閼之土高屋顛。
    齊魯千里何蕭然,流冗紛紛滿道邊。
    牽挽小車載家具,穴地野燒留處處。
    丈夫好女乞丐不羞恥,五歲小兒皆能嫻跪起。
    賣男賣女休論錢,同床之愛忍棄捐。
    相攜送至古河邊,回身號哭向青天。
    原田一望如落鴉,環(huán)坐蹣跚掘草芽。
    草芽掘盡樹頭髡,歸家食人如食豚。
    今年不雨已四月,二麥無種官儲竭。
    近聞沂泗多嘯聚,鄆州太守調兵食愁無計。
    烏鴉群飛啄人腦,生者猶恨死不早。
    自古天下之亂多在山東,況今中扼二京控引江淮委輸灌注于其中。
    王會所圖,禹貢所供,三吳百粵四海之會同,若人咽喉不可以一息而不通。
    使君宣力佐天子憂民恫,深謀遠慮宜一知其所終,無令竹帛專美前人功。
    查看譯文
  • 追懷亡兄金吾延伯歌
    〔明代〕
    殘花悵然近人開,南國佳人去不回。
    回首可憐歌舞地,年年春色為誰來。
  • 戴勝·青林暖雨飽桑蟲
    〔明代〕
    青林暖雨飽桑蟲,勝羽離披濕翠紅。
    亦有春思禁不得,舜花枝上訴東風。
  • 金山寺塔頂留題
    〔明代〕
    風急乘舟破浪來,寺僧邀上最高臺。
    云拖香閣浮空立,月照瓊花入鏡開。
    山勢古今長作柱,潮聲日夜似聞雷。
    登臨正喜思鄉(xiāng)望,況值新秋一雁哀。
  • 龍州·峒丁峒婦皆高髻
    林弼〔明代〕
    峒丁峒婦皆高髻,白筼裁衫青布裙。
    客至柴門共深揖,一時男女竟誰分。
  • 感懷·劍可敵一人
    楊基楊基〔明代〕
    劍可敵一人,書足記姓名。
    學之十二年,書劍兩不成。
    歸來吳楚間,豪杰已起兵。
    攬鏡照須眉,一二白發(fā)生。
    老母在高堂,未敢即遠行。
    太息長在夜,雞鳴星斗橫。

古詩大全

http://vip9tm30.com/shici_view_9a477443ac9a4774/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