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蘇洵

管仲相桓公,霸諸侯,攘夷狄,終其身齊國富強(qiáng),諸侯不敢叛。
管仲死,豎刁、易牙、開方用,威公薨于亂,五公子爭立,其禍蔓延,訖簡公,齊無寧歲。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
禍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故齊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鮑叔。
及其亂也,吾不曰豎刁、易牙、開方,而曰管仲。
何則?
豎刁、易牙、開方三子,彼固亂人國者,顧其用之者,威公也。
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兇,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
彼威公何人也?
顧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仲之疾也,公問之相。
當(dāng)是時(shí)也,吾意以仲且舉天下之賢者以對。
而其言乃不過曰:
豎刁、易牙、開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嗚呼!
仲以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
仲與威公處幾年矣,亦知威公之為人矣乎?
威公聲不絕于耳,色不絕于目,而非三子者則無以遂其欲。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一日無仲,則三子者可以彈冠而相慶矣。
仲以為將死之言可以縶威公之手足耶?
夫齊國不患有三子,而患無仲。
有仲,則三子者,三匹夫耳。
不然,天下豈少三子之徒哉?
雖威公幸而聽仲,誅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數(shù)而去之耶?
嗚呼!
仲可謂不知本者矣。
因威公之問,舉天下之賢者以自代,則仲雖死,而齊國未為無仲也。
夫何患三子者?
不言可也。
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過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
靈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寬厚。
文公死,諸侯不敢叛晉,晉習(xí)文公之余威,猶得為諸侯之盟主百余年。
何者?
其君雖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威公之薨也,一亂涂地,無惑也,彼獨(dú)恃一管仲,而仲則死矣。
  夫天下未嘗無賢者,蓋有有臣而無君者矣。
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復(fù)有管仲者,吾不信也。
仲之書,有記其將死論鮑叔、賓胥無之為人,且各疏其短。
是其心以為數(shù)子者皆不足以托國。
而又逆知其將死,則其書誕謾不足信也。
吾觀史鰌,以不能進(jìn)蘧伯玉,而退彌子瑕,故有身后之諫。
蕭何且死,舉曹參以自代。
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夫國以一人興,以一人亡。
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故必復(fù)有賢者,而后可以死。
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管仲論譯文

管仲相桓公,霸諸侯,攘夷狄,終其身齊國富強(qiáng),諸侯不敢叛。管仲死,豎刁、易牙、開方用,威公薨于亂,五公子爭立,其禍蔓延,訖簡公,齊無寧歲。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齊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鮑叔。及其亂也,吾不曰豎刁、易牙、開方,而曰管仲。何則?豎刁、易牙、開方三子,彼固亂人國者,顧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兇,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顧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問之相。當(dāng)是時(shí)也,吾意以仲且舉天下之賢者以對。而其言乃不過曰:豎刁、易牙、開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管仲作丞相輔佐桓公,稱霸于諸侯,排斥打擊夷、狄等異族,終其一生都使齊國富強(qiáng),諸侯不敢背叛。管仲死后,豎刁、易牙、開方被重用。桓公死于宮廷內(nèi)亂,五位公子爭搶君位,此禍蔓延,直到齊簡公,齊國無一年安寧。功業(yè)的完成,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必然由一定的因素而引起;禍亂的發(fā)生,不是發(fā)作于作亂之時(shí),也必有其根源而預(yù)兆。因此,齊國的安定強(qiáng)盛,我不說是由于管仲,而說是由于鮑叔。至于齊國的禍亂,我不說是由于豎刁、易牙、開方,而說是由于管仲。為什么呢?豎刁、易牙、開方三人本就是亂國者,但重用他們的是齊桓公。有了舜才知道流放四兇,有了仲尼然后才知道殺掉少正卯,那桓公是什么人,回頭看來,使桓公重用這三個(gè)人的是管仲??!管仲病危時(shí),桓公詢問丞相的人選。此時(shí),我想管仲將推薦天下最賢能的人來作答,但他的話不過是“豎刁、易牙、開方三個(gè)人,不講人情,不能親近”罷了。

嗚呼!仲以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與威公處幾年矣,亦知威公之為人矣乎?威公聲不絕于耳,色不絕于目,而非三子者則無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無仲,則三子者可以彈冠而相慶矣。仲以為將死之言可以縶威公之手足耶?夫齊國不患有三子,而患無仲。有仲,則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豈少三子之徒哉?雖威公幸而聽仲,誅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數(shù)而去之耶?嗚呼!仲可謂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問,舉天下之賢者以自代,則仲雖死,而齊國未為無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過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靈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寬厚。文公死,諸侯不敢叛晉,晉習(xí)文公之余威,猶得為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雖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威公之薨也,一亂涂地,無惑也,彼獨(dú)恃一管仲,而仲則死矣。唉,管仲以為桓公果然能夠不用這三個(gè)人嗎?管仲和桓公相處多年了,該知道他的為人了吧?;腹莻€(gè)音樂不停歇于耳,美色不離開眼的人。如無此三人,就無法滿足他的欲望。他開始不重用他們,只是由于管仲在,一旦管仲?zèng)]了,這三人就彈冠相慶了。管仲以為自己的遺言就可束縛桓公嗎?齊國不怕有這三人,而是怕沒有管仲。有管仲在,那這三人只是普通人罷了。若不是這樣,天下難道缺跟這三人一樣的人嗎?即使桓公僥幸而聽了管仲的話,殺了這三個(gè)人,但其余的這類人,管仲能一個(gè)也不剩地除掉他們嗎?唉!管仲是不懂得從根本上著眼的人??!如果他乘著齊桓公詢問時(shí),推薦天下賢人來代替自己,那么管仲雖死,齊國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這三人又有什么可怕的,就是不提他們也可以?。∥灏灾袥]有比齊桓公、晉文公再強(qiáng)的了。晉文公的才能比不上齊桓公,他的大臣也都趕不上管仲。晉靈公暴虐,不如齊孝公寬厚。可晉文公死后,諸侯不敢背叛晉國。晉國承襲文公的余威,還能在一百年里充當(dāng)盟主。為什么呢?因?yàn)樗木麟m不賢明,但是還有老成練達(dá)的大臣存在?;腹篮?,齊國一敗涂地,這沒有什么疑問奇??!他僅依靠一個(gè)管仲,管仲卻死了。

夫天下未嘗無賢者,蓋有有臣而無君者矣。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復(fù)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書,有記其將死論鮑叔、賓胥無之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為數(shù)子者皆不足以托國。而又逆知其將死,則其書誕謾不足信也。吾觀史鰌,以不能進(jìn)蘧伯玉,而退彌子瑕,故有身后之諫。蕭何且死,舉曹參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國以一人興,以一人亡。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故必復(fù)有賢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天下并非無賢人,確實(shí)是有賢臣而沒有明君?;腹谑罆r(shí),就說天下再?zèng)]有管仲這樣的人才。我不相信。管仲的書里有記載他將死時(shí)論及鮑叔牙、賓胥無的為人,并列出他們各自的短處。這是他心中認(rèn)為這幾個(gè)人都不能托以國家重任。而且預(yù)料自己將死。這部書實(shí)在是荒誕,不值得相信。我看史鰍,因?yàn)榛钪荒芩]用蘧伯玉和斥退彌子瑕,為此有身后勸諫之事。蕭何臨死,推薦曹參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來應(yīng)該如此?。乙蛞粋€(gè)人而興盛,一個(gè)人而滅亡。賢人不悲痛自己的死亡,而憂慮國家的衰敗。因此必須再推選出賢明的人來,然后才可以放心死去。那管仲,憑什么可以死掉呢?

管仲論賞析

管仲是歷史上的名相之一。他輔佐齊桓公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他的功績一向?yàn)槿朔Q道,連孔子對他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jià)。對于這樣一個(gè)典范人物,作者獨(dú)能從其不能推薦賢人這一要害之處進(jìn)行評說,其立論新奇,合乎情理。在封建社會(huì)中,一個(gè)有作為的政治家的去世往往會(huì)給國家?guī)硐麡O的甚至是災(zāi)難性的影響,這種例子在歷史上是不罕見的。因此,作者的見解是正確的。

本文文筆犀利,邏輯嚴(yán)密,令人無懈可擊,正如清人吳楚材所說:“立論一層深一層,引證一段系一段,似此卓識(shí)雄文,方能令古人心服?!崩?,為了說明管仲提出的豎刁等三人“非人情不可近”只是一句毫無意義的空話,他把齊桓公和舜、孔子進(jìn)行比較,說明齊桓公不可能除掉這三個(gè)人。退一步說,即使是除掉了這三個(gè)人,“天下豈少三子之徒哉”。又如,在談到管仲在臨死時(shí)沒有向桓公舉薦賢人是一重大失誤時(shí),作者又用史?、蕭何的事跡進(jìn)行對比,得出了“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的結(jié)論,可以說是絲絲入扣,令人拍案叫絕。

本文批評了管仲在臨死前未能薦賢自代,以致在他死后齊國發(fā)生了內(nèi)亂。作者的觀點(diǎn)頗為新奇,可以稱為“翻案文章”。

管仲論譯文

  管仲作丞相輔佐桓公,稱霸于諸侯,排斥打擊夷、狄等異族,終其一生都使齊國富強(qiáng),諸侯不敢背叛。管仲死后,豎刁、易牙、開方被重用?;腹烙趯m廷內(nèi)亂,五位公子爭搶君位,此禍蔓延,直到齊簡公,齊國無一年安寧。
  功業(yè)的完成,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必然由一定的因素而引起;禍亂的發(fā)生,不是發(fā)作于作亂之時(shí),也必有其根源而預(yù)兆。因此,齊國的安定強(qiáng)盛,我不說是由于管仲,而說是由于鮑叔。至于齊國的禍亂,我不說是由于豎刁、易牙、開方,而說是由于管仲。為什么呢?豎刁、易牙、開方三人本就是亂國者,但重用他們的是齊桓公。有了舜才知道流放四兇,有了仲尼然后才知道殺掉少正卯,那桓公是什么人,回頭看來,使桓公重用這三個(gè)人的是管仲啊!管仲病危時(shí),桓公詢問丞相的人選。此時(shí),我想管仲將推薦天下最賢能的人來作答,但他的話不過是“豎刁、易牙、開方三個(gè)人,不講人情,不能親近”罷了。
  唉,管仲以為桓公果然能夠不用這三個(gè)人嗎?管仲和桓公相處多年了,該知道他的為人了吧?;腹莻€(gè)音樂不停歇于耳,美色不離開眼的人。如無此三人,就無法滿足他的欲望。他開始不重用他們,只是由于管仲在,一旦管仲?zèng)]了,這三人就彈冠相慶了。管仲以為自己的遺言就可束縛桓公嗎?齊國不怕有這三人,而是怕沒有管仲。有管仲在,那這三人只是普通人罷了。若不是這樣,天下難道缺跟這三人一樣的人嗎?即使桓公僥幸而聽了管仲的話,殺了這三個(gè)人,但其余的這類人,管仲能一個(gè)也不剩地除掉他們嗎?唉!管仲是不懂得從根本上著眼的人??!如果他乘著齊桓公詢問時(shí),推薦天下賢人來代替自己,那么管仲雖死,齊國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這三人又有什么可怕的,就是不提他們也可以?。?br />  五霸中沒有比齊桓公、晉文公再強(qiáng)的了。晉文公的才能比不上齊桓公,他的大臣也都趕不上管仲。晉靈公暴虐,不如齊孝公寬厚??蓵x文公死后,諸侯不敢背叛晉國。晉國承襲文公的余威,還能在一百年里充當(dāng)盟主。為什么呢?因?yàn)樗木麟m不賢明,但是還有老成練達(dá)的大臣存在?;腹篮?,齊國一敗涂地,這沒有什么疑問奇??!他僅依靠一個(gè)管仲,管仲卻死了。
  天下并非無賢人,確實(shí)是有賢臣而沒有明君。桓公在世時(shí),就說天下再?zèng)]有管仲這樣的人才。我不相信。管仲的書里有記載他將死時(shí)論及鮑叔牙、賓胥無的為人,并列出他們各自的短處。這是他心中認(rèn)為這幾個(gè)人都不能托以國家重任。而且預(yù)料自己將死。這部書實(shí)在是荒誕,不值得相信。我看史鰍,因?yàn)榛钪荒芩]用蘧伯玉和斥退彌子瑕,為此有身后勸諫之事。蕭何臨死,推薦曹參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來應(yīng)該如此??!國家因一個(gè)人而興盛,一個(gè)人而滅亡。賢人不悲痛自己的死亡,而憂慮國家的衰敗。因此必須再推選出賢明的人來,然后才可以放心死去。那管仲,憑什么可以死掉呢?

管仲論評析

  管仲是歷史上的名相之一。他輔佐齊桓公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他的功績一向?yàn)槿朔Q道,連孔子對他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jià)。對于這樣一個(gè)典范人物,作者獨(dú)能從其不能推薦賢人這一要害之處進(jìn)行評說,其立論新奇,合乎情理。在封建社會(huì)中,一個(gè)有作為的政治家的去世往往會(huì)給國家?guī)硐麡O的甚至是災(zāi)難性的影響,這種例子在歷史上是不罕見的。因此,作者的見解是正確的。

  本文文筆犀利,邏輯嚴(yán)密,令人無懈可擊,正如清人吳楚材所說:“立論一層深一層,引證一段系一段,似此卓識(shí)雄文,方能令古人心服?!崩?,為了說明管仲提出的豎刁等三人“非人情不可近”只是一句毫無意義的空話,他把齊桓公和舜、孔子進(jìn)行比較,說明齊桓公不可能除掉這三個(gè)人。退一步說,即使是除掉了這三個(gè)人,“天下豈少三子之徒哉”。又如,在談到管仲在臨死時(shí)沒有向桓公舉薦賢人是一重大失誤時(shí),作者又用史?、蕭何的事跡進(jìn)行對比,得出了“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的結(jié)論,可以說是絲絲入扣,令人拍案叫絕。

  本文批評了管仲在臨死前未能薦賢自代,以致在他死后齊國發(fā)生了內(nèi)亂。作者的觀點(diǎn)頗為新奇,可以稱為“翻案文章”。

作者簡介

蘇洵
蘇洵[宋代]

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xué)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長于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祐集》傳世。 更多

蘇洵的詩(共96首詩)
  • 《游嘉州龍巖》
    系舟長堤下,日夕事南征。
    往意紛何速,空嚴(yán)幽自明。
    使君憐遠(yuǎn)客,高會(huì)有馀情。
    酌酒何能飲,去鄉(xiāng)懷獨(dú)驚。
    山川隨望闊,氣候帶霜清。
    佳境日已去,何時(shí)休遠(yuǎn)行。
    查看譯文
  • 《九日和韓魏公》
    晚歲登門最不才,蕭蕭華發(fā)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xùn)|閣,閑伴諸儒老曲臺(tái)。
    佳節(jié)久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
    暮歸沖雨寒無睡,自把新詩百遍開。
    查看譯文
  • 《云興于山》
    云興于山,霿霿為霧。
    匪山不仁,天實(shí)不顧。
    山川我享,為我百訴。
    豈不畏天,哀此下土。
    班班鸤鳩,谷谷晨號(hào)。
    天乎未雨,余不告勞。
    誰為山川,不如羽毛。
    查看譯文
  • 《有驥在野》
    有驥在野,百過不呻。
    子不我良,豈無他人。
    縶我于廄,乃不我駕。
    遇我不終,不如在野。
    禿毛于霜,寄肉于狼。
    寧彼我傷,人不我顧?
    無子我忘。
    知。
    查看譯文
  • 《有觸者犢》
    有觸者犢,再箠不卻。
    為子已觸,安所置角?
    天實(shí)畀我,子欲已我。
    惡我所為,盍奪我有?
    子欲不觸,盍索之笠?
    查看譯文
  • 漁家傲·寒日西郊湖畔路
    張?jiān)?><span><a href=張?jiān)?/a>〔宋代〕
    寒日西郊湖畔路。
    天低野闊山無數(shù)。
    路轉(zhuǎn)斜岡花滿樹。
    絲吹雨。
    南枝占得春光住。
    藉草攜壺花底去。
    花飛酒面香浮處。
    老手調(diào)羹當(dāng)獨(dú)步。
    須記取。
    坐中都是芳菲侶。
  • 為謝·紅滿芙蓉菊滿黃
    張镃〔宋代〕
    紅滿芙蓉菊滿黃,連朝衰病負(fù)秋光。
    乘除自此無憂惱,醉賞家園一萬場。
  • 寄沈莊可
    戴復(fù)古戴復(fù)古〔宋代〕
    無山可種菊,強(qiáng)號(hào)菊山人。
    結(jié)得諸公好,吟成五字新。
    紅塵時(shí)在路,白發(fā)未離貧。
    吾輩渾如此,天公似不仁。
  • 山房枕上作
    楊杰楊杰〔宋代〕
    十里溪源尋未見,忽逢茅屋白云堆。
    竹床紙帳睡正穩(wěn),無奈野猿驚覺來。
  • 墨梅·誤墨雖藏白
    袁說友袁說友〔宋代〕
    誤墨雖藏白,飛埃欲斂昏。
    誰將草玄手,著意寫前村。

古詩大全

http://vip9tm30.com/shici_view_9a475e43ac9a475e/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