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唐代]韓愈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
董生舉進士,屢不得志于有司,懷抱利器,郁郁適茲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時,茍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
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
為我吊望諸君之墓,而觀于其市,復有昔時屠狗者乎?
為我謝曰:
“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譯文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舉進士,屢不得志于有司,懷抱利器,郁郁適茲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燕趙一帶自古就稱說多有慷慨重義、悲壯高歌的豪杰之士。董生參加進士考試,接連幾次未被主考官錄取而不得志,懷抱著杰出的才能,心情憂郁地想去燕趙地區(qū)(謀職)。我料知他此去一定會有所遇合,(受到賞識)。董生努力吧!

夫以子之不遇時,茍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像你這樣不走運,即使一般仰慕正義、力行仁道的人都會同情愛惜你的,更何況燕趙一帶豪杰之士的仰慕仁義是出自他們的本性呢!然而我曾聽說風俗是隨著教化而改變的,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的風氣跟古時說的有什么不同呢?姑且通過你這次的前往測定一下吧。董生努力吧!

吾因子有所感矣。為我吊望諸君之墓,而觀于其市,復有昔時屠狗者乎?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span>我因為你的這次前往而產(chǎn)生一些感想。請?zhí)嫖覒{吊一下望諸君(樂毅)的墓,并且到那里的集市上去看看,還有像過去的屠狗者一類的埋沒在草野的志士嗎?替我向他們致意說:“有圣明的天子在上面當政,可以出來做官(為國家效力)了!”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注解

1
有司:這里是指禮部主管考試的官。
2
利器:銳利的武器,這里比喻杰出的才能。
3
郁郁適茲土:憂郁地到那個地方去。意思是董生想去燕趙地區(qū)謀職。適,到……去。茲,這。茲土,指燕趙之地,當時受地方割據(jù)勢力統(tǒng)治。
4
有合:有所遇合,指受到賞識和重用。
5
夫以子之不遇時:像你這樣不走運的人。
6
慕義強仁者:仰慕正義、力行仁道的人。
7
矧:何況。
8
出乎其性:(仰慕正義)來自他們的本性。這句意思是,燕趙之士由于有這樣的本性而更加同情董生。
9
風俗與化移易:風俗隨著教化而改變。與,跟隨。易,改變。
10
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的風氣跟古時說得有什么不同呢?惡,怎么。
11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姑且憑你這次的前往測定一下吧。姑且。測驗、判斷。
12
望諸君:即戰(zhàn)國時燕國名將樂毅,后因政治失意,離燕至趙,趙封他為望諸君。望諸,古澤名,在河南東北部,又稱“孟諸”。
13
屠狗者:凡指高漸離一類埋沒在草野的志士。高漸離,荊軻的朋友,他的職業(yè)是屠狗。荊軻死后,他也曾行刺秦始皇,失敗后被殺。這里泛指隱于市廛暫不得志的俠義之士。
14
謝:告訴。
15
出而仕:出來做官。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賞析

從文章的題目看,韓愈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應是為送董邵南游河北作的送別贈序,但細思之,又有不同情味。

其一,當時的河北是藩鎮(zhèn)割據(jù)的地方,韓愈堅決主張削藩平鎮(zhèn),實現(xiàn)唐王朝的統(tǒng)一。因而在他看來,若有人跑到河北去投靠藩鎮(zhèn),那就是“從賊”,必須鳴鼓而攻之。

其二,韓愈為了實現(xiàn)唐王朝的統(tǒng)一,很希望朝廷能夠招攬人才,但在這一點上朝廷使他大失所望。所以他在許多詩文中,都替自己與他人抒發(fā)過懷才不遇的感慨。他有一篇《嗟哉董生行》的詩,也是為董邵南寫的,詩中小序有這樣的語句:“縣人董生邵南隱居行義于其中,刺史不能薦,天子不聞名聲,爵祿不及門。”全詩在贊揚董生“隱居行義”的同時,也對“刺史不能薦”表示遺憾。這位董生隱居了一段時間,大約不安于“天子不聞名聲,爵祿不及門”的現(xiàn)狀,終于主動出山了,選擇了去河北投靠藩鎮(zhèn)。對于董生的“郁郁不得志”,韓愈自然是抱有一定的同情的。

在董生臨行之前,韓愈要送一篇序文給他。但這樣的序文是很難措辭的。贊成他去嗎?固然如此,因?qū)λ幸欢ǖ耐?,但若贊成,則違背了韓愈自己的政治主張;阻止他去嗎?說明那是“從賊”,那就是變成了“留行”,而不是送別,也不合“贈序”的要求,更何況對于“懷抱利器”的董生去求發(fā)展(藩鎮(zhèn)名義上還是唐王朝的一部分)提出反對意見,畢竟是說不通的,作者畢竟對董生懷有一定的同情。由此看來,這篇“贈序”實在是難以下筆了。

但韓愈畢竟是文章大家,倡導“惟陳言之務去”的他,寫文章常常因難見巧,以巧取勝。這篇贈序的構思、用語就頗為精巧。

文章一上來就先贊美河北“多感慨悲歌之士”;接著即敘述董生“懷抱利器”而“不得志于有司”,因而要到河北去,“吾知其必有合也”,這很有點為董生預賀的味道。再加上一句:“董生勉乎哉!”仿佛是說:你就要找到出路了,努力爭取吧!除此外,作者還深入一層:像你這樣懷才不遇的人,只要是“慕義強仁”的人都會愛惜的,何況那些“仁義出乎其性”的“燕趙之士”呢?又將河北贊美一通,為董生賀。意思仿佛是:你的出路的確找對了!

這其實都是些反話,所謂的“心否而詞唯”。

作者在贊美河北時有意識地埋伏了一個“古”字。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作者特意在“古”字后面用了一個“稱”,使“古”隱藏其中,不那么引人注目。“古稱”云云,即歷史上如何如何。歷史上說,“燕趙多感慨悲歌之士”,那現(xiàn)在呢?現(xiàn)在或許還是那樣,或許已不是那樣了。后文用一個“然”突轉(zhuǎn),將筆鋒從“古稱”移向現(xiàn)實,現(xiàn)實怎樣,不言而喻了。由此可見,文章寫“古”正是為了襯“今”,為下文寫“今”蓄勢。

如今之燕趙是不是還多“感慨悲歌之士”呢?在作者心中,這個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作者并不立刻否定,也不明確否定,而是提了一個原則:“風俗與化移易”。既然是“風俗與化移易”,那言外之意不言自明。既然河北已被“反叛朝廷”的藩鎮(zhèn)“化”了好多年,其風俗怎么能不變呢?既然變了,那也就不再多“感慨悲歌之士”了,那么你董生到那里去,就不能“有合”。

當時的藩鎮(zhèn)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競引豪杰為謀主”。董生到河北去,“合”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他將會受到藩鎮(zhèn)的重用。果如此,豈不證明了“今”之燕趙“不異于古所云”了嗎?但是作者是早有埋伏的。他說“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又說“感慨悲歌”的“燕趙之士”“仁義出乎其性”。預言董生與“仁義出乎其性”的人“必有合”,這是褒獎董生的話,但也是作者埋下的伏筆:如果你能同如今的“風俗與化移易”的藩鎮(zhèn)們相合,那只能證明你已經(jīng)喪失了“仁義”。前面的“揚”是為了后面的“抑”?!拔釔褐浣癫划愑诠潘菩?,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的“邪”和“卜”,與其說是卜燕趙,毋寧說是卜董生此行的正確與錯誤,使語氣婉轉(zhuǎn),又暗含警戒之意。“董生勉乎哉!”此處當為“好自為之”講,勉其不可“從賊”也。

最后一段,作者借原燕國大將樂毅被迫逃到趙國去的故事,來暗示董生?!盀槲业跬T君之墓”,是提醒董生應妥善處理他和唐王朝的關系。還進一步照應前面的“古”字,委托他到燕市上去看看還有沒有高漸離那樣的“屠狗者”;如果有的話,就勸其入朝廷效忠。連河北的“屠狗者”都要勸他入朝,則對董生投奔河北依附藩鎮(zhèn)之舉所抱態(tài)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文章表面上一直是送董生游河北。開頭就預言前去“必有合”,是送他去;第二段雖懷疑燕趙的風俗可能變了,但要“以吾子之行卜之”,還是要送他去;結尾托他去吊望諸君之墓、勸諭燕趙之士歸順朝廷,仍然是送他去。總之,的確是一篇送行的文章,但送之正是為了留之,微情妙旨,全寄于筆墨之外。

百度百科

作者簡介

韓愈
韓愈[唐代]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祖籍昌黎郡”,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秘書郎韓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軍司馬,從平“淮西之亂”。直言諫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潞3粮。圻w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為“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從祀孔廟。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與柳宗元并稱“韓柳”,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并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導“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寫作理論,對后人具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更多

韓愈的詩(共661首詩)
  • 《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查看譯文
  • 《將至韶州先寄張端公使君借圖經(jīng)》
    曲江山水聞來久,恐不知名訪倍難。
    愿借圖經(jīng)將入界,每逢佳處便開看。
    查看譯文
  • 《聽穎師彈琴》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蹉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查看譯文
  • 《石鼓歌》
    張生手持石鼓文,勸我試作石鼓歌。
    少陵無人謫仙死,才薄將奈石鼓何。
    周綱凌遲四海沸,宣王憤起揮天戈。
    大開明堂受朝賀,諸侯劍珮鳴相磨。
    蒐于岐陽騁雄俊,萬里禽獸皆遮羅。
    鐫功勒成告萬世,鑿石作鼓隳嵯峨。
    從臣才藝咸第一,揀選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護煩撝呵。
    公從何處得紙本,毫發(fā)盡備無差訛。
    辭嚴義密讀難曉,字體不類隸與蝌。
    年深豈免有缺畫,快劍斫斷生蛟鼉。
    鸞翔鳳翥眾仙下,珊瑚碧樹交枝柯。
    金繩鐵索鎖紐壯,古鼎躍水龍騰梭。
    陋儒編詩不收入,二雅褊迫無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遺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對此涕淚雙滂沱。
    憶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稱元和。
    故人從軍在右輔,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寶存豈多。
    氈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載數(shù)駱駝。
    薦諸太廟比郜鼎,光價豈止百倍過。
    圣恩若許留太學,諸生講解得切磋。
    觀經(jīng)鴻都尚填咽,坐見舉國來奔波。
    剜苔剔蘚露節(jié)角,安置妥帖平不頗。
    大廈深檐與蓋覆,經(jīng)歷久遠期無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詎肯感激徒婩婀。
    牧童敲火牛礪角,誰復著手為摩挲。
    日銷月鑠就埋沒,六年西顧空吟哦。
    羲之俗書趁姿媚,數(shù)紙尚可博白鵝。
    繼周八代爭戰(zhàn)罷,無人收拾理則那。
    方今太平日無事,柄任儒術崇丘軻。
    安能以此尚論列,愿借辯口如懸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嗚呼吾意其蹉跎。
    查看譯文
  •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纖云四卷天無河,清風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聲影絕,一杯相屬君當歌。
    君歌聲酸辭正苦,不能聽終淚如雨。
    洞庭連天九疑高,蛟龍出沒猩鼯號。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藥,海氣濕蟄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繼圣登夔皋。
    赦書一日行千里,罪從大辟皆除死。
    遷者追回流者還,滌瑕蕩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軻只得移荊蠻。
    判司卑官不堪說,未免捶楚塵埃間。
    同時輩流多上道,天路幽險難追攀。
    君歌且休聽我歌,我歌今與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明何。
    查看譯文
  • 故白巖禪師院
    盧殷〔唐代〕
    能師還世名還在,空閉禪堂滿院苔。
    花樹不隨人寂寞,數(shù)枝猶自出墻來。
  • 巫山高
    沈佺期沈佺期〔唐代〕
    巫山高不極,合沓狀奇新。
    暗谷疑風雨,陰崖若鬼神。
    月明三峽曙,潮滿九江春。
    為問陽臺客,應知入夢人。
  • 夏游招隱寺暴雨晚晴
    李正封〔唐代〕
    竹柏風雨過,蕭疏臺殿涼。
    石渠寫奔溜,金剎照頹陽。
    鶴飛巖煙碧,鹿鳴澗草香。
    山僧引清梵,幡蓋繞回廊。
  • 武陵春色
    張白〔唐代〕
    武陵春色好,十二酒家樓。
    大醉方回首,逢人不舉頭。
    是非都不采,名利混然休。
    戴個星冠子,浮沈逐世流。
  • 塞上
    趙延壽〔唐代〕
    黃沙風卷半空拋,云動陰山雪滿郊。
    探水人回移帳就,射雕箭落著弓抄。
    鳥逢霜果饑還啄,馬渡冰河渴自跑。
    占得高原肥草地,夜深生火折林梢。

古詩大全

http://vip9tm30.com/shici_view_9a46bd43ac9a46bd/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