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花枝,恨花枝,準(zhǔn)擬花開人共卮,開時人去時。
怕相思,已相思,輪到相思沒處辭,眉間露一絲。
長相思·折花枝譯文
長相思·折花枝注解
長相思·折花枝賞析
這首詞筆法簡潔細(xì)膩,以女子的口吻,寫主人公與情人分別后的相思之情,情極深摯,非至情者莫能道出。寫法上,運用復(fù)雜而微妙的感情交織,在對花的愛與恨以及對于相思的怕而又不得不相思的矛盾交織中,體現(xiàn)其對愛情的忠貞和對幸福的向往。該詞化用了范仲淹《御街行》的“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及李清照《一剪梅》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上片從“花”字生發(fā),鮮花象征著美好的事物,代表著純真的愛情,并常常被用來比喻美麗的女子?!罢刍ㄖΑ北M管只是寫了女主人公的一個動作,但也自然會使人聯(lián)想到青春少女美麗的面龐及折花枝時的優(yōu)美姿態(tài),聯(lián)想起“人面桃花相映紅”(唐崔護(hù)《題都城南莊》)的藝術(shù)境界?!昂藁ㄖΑ比纸拥猛回#~人著一“恨”字,準(zhǔn)確地刻劃了折花人心靈深處的悲苦,這首詞即以盈盈春色反襯人的失意。“準(zhǔn)擬花開人共卮,開時人去時”,令人仿佛看到折花人流下相思淚,含情凝睇著伊入離去的方向。女主人公本來打算同戀人在花開時節(jié)共同飲酒賞花,可是花開之日卻是人去之時,離愁既生,遷恨于花枝也是必然的。其實“花枝”并沒有什么過錯,“恨花枝”,說到底就是恨自己的戀人,本來說好的事情,為何能輕易違約匆匆離去。不過,這“恨”中也包含著愛的成份。 下片緊承上片意脈,娓娓道來,生動地寫出自己的刻骨相思。這“相思”二字所包容的巨大能量,曾使古今中外的多少有情男女愁苦不已,損心傷神?;叵胛羧栈ê迷聢A共飲時,湖邊柳下細(xì)和語,卿卿我我蜜意時,女子懼怕孤獨、不甘寂寞, “怕相思,已相思”將女主人公怨恨、思念、愛憐的感情,細(xì)膩、逼真地表達(dá)出來,直抒胸臆。但“怕”又有何用,誰能擺脫這“剪不斷,理還亂”的憂愁。但當(dāng)心里有了“相思”的想法時,就已經(jīng)在相思了。“怕”和“恨”連起來,正是白居易所描繪的“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的同義語。對一位感情豐富,情竇已開的女子來說,“恨”是“愛”的折光·,“怕”是“戀”的延伸,相思之苦,難遣胸懷?!拜喌健?,表明主人公過去還未曾品嘗過相思之苦,正因為是初嘗,才更能體會到相思是那樣的折磨人,糾纏人,讓人沒法回避,無法推辭。心中所思,形諸面容,“眉間”自然會“露一絲”,這“一絲”凝聚著主人公對戀人的無限深情與懷念,其中有恨,有愛,有失望,有希望,有痛苦,有幸福,個中滋味難以表達(dá)。以“絲”諧“思”,采用民歌抒情慣用手法,清新含蓄,嬌態(tài)可憐。 該詞上片寫實記事,下片抒情展懷。上下片虛實結(jié)合,相映相襯,情味濃郁,完美地塑造了一位多情女的形象。上下片打頭的兩個三字句,有很別致的形式:第二,三兩字相互重復(fù),句首第一字相互對照。例如白居易的“汴水流,泗水流——思悠悠,恨悠悠”,林逋的“吳山青,越山青——君淚盈,妾淚盈”,俞彥這首詞頗具匠心地借助了這種形式上的奇突。“折花枝,恨花枝”和“怕相思,已相思”,前者是心理與行為,后者是心理與情勢的比照和沖突,兩者都不著痕跡地投射出詞的主旋律——情緒上的雙重體驗(眷戀與痛苦),由此超越了語言結(jié)構(gòu)的外殼,成為構(gòu)成作品內(nèi)在完整的有機因素。
百度百科
作者簡介
詩詞大全
作者
古詩大全
別人正在查
http://vip9tm30.com/shici_view_9a466b43ac9a466b/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