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兩漢]曹植

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
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
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
推心輔王室,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東國,泣涕常流連。
皇靈大動變,震雷風且寒。
拔樹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素服開金縢,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顯,成王乃哀嘆。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長。
今日樂相樂,別后莫相忘。

怨歌行·為君既不易譯文

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做國君既不容易,做臣下實在更難。

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當忠信不被理解時,就有被猜疑的禍患。

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周公輔佐文王、武王,“金縢”功績不滅永傳。

推心輔王室,二叔反流言。一片忠心輔助周王室,管叔、蔡叔反大造謠言。

待罪居東國,泣涕常流連。周公待罪避居洛陽地,常常是老淚縱橫長流不干。

皇靈大動變,震雷風且寒。天帝動怒降下大災難,雷鳴電閃卷地狂風猛又寒。

拔樹偃秋稼,天威不可干。拔起了大樹吹倒莊稼,上天的威嚴不可觸犯。

素服開金縢,感悟求其端。成王感悟身穿禮服開金縢,尋求上天震怒降災的根源。

公旦事既顯,成王乃哀嘆。周公忠信大白天下,成王感動傷心悲嘆。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長。我真想奏完這支樂曲,可是這首樂曲又悲又長。

今日樂相樂,別后莫相忘。今日大家一起共歡樂,希望別后不要把它遺忘。

怨歌行·為君既不易注解

1
良:實在?!盀榫y,為臣不易?!睘榇硕渌?。
2
顯:明白,懂得。
3
見:被。
4
疑患:猜忌。周公,即姬旦,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曾輔佐武王建立周朝,制禮定樂。武王死,成王繼位,年幼,以周公輔政。
5
金縢:指用金屬捆封起來的柜子。
6
刊:削除,磨滅。指周公請求代武王死之功不可磨滅。
7
二叔:指管叔姬鮮和蔡叔姬度,成王的二位叔叔。
8
流言:指管、蔡二叔散布的周公要篡位的謠言。
9
待罪:等待懲罰。
10
東國:東都洛陽,周公在流言起來的時候,到東都洛陽避居。當時曹植的封地在東方,東國一語也有隱喻詩人自己之意。
11
泣涕:流淚。
12
流連:接連不斷。
13
皇靈:上天之靈。
14
動變:感動而生變。古人認為天人之間有感應,這是說周公的遭遇感動了上天。
15
震:打不。
16
偃:倒下。
17
秋稼:禾。
18
干:觸犯,抗拒。
19
素服:指沒有文繡的衣服,古時祭天時所穿。
20
端:原由,原委。
21
事既顯:指發(fā)現(xiàn)了周公愿以身代武王死的策文。
22
乃:于是。
23
哀嘆:指周成王大為感悟,悲嘆不已。系詩末之套語,與詩旨無關,為合樂所加。終。

怨歌行·為君既不易賞析

賞析:

該篇詩人用周公赤心為國,竭忠盡智輔佐周武王周成王,結(jié)果仍遭流言毀謗,并被周成王所疑的歷史故事,感嘆自己盡心王室,志欲為國立功,不但心愿未遂,反而遭受種種打擊迫害的不幸與無奈。詩人客觀地吟詠歷史,實際上是借古人之酒杯,澆自己心中之壘塊,萬千感慨充溢其間。

該詩起句由《論語·子路》中的“為君難,為臣不易”化用而出,引出詩人“怨”的真實內(nèi)涵是:“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這是全篇詩眼之所在。 接著,詩人用“周公佐成王”至“成王乃哀嘆”十四句詩,通過具體的歷史事實表述詩眼,或者說運用歷史事實,即通常說的例證法來證明自己的論點?!疤焱豢筛伞钡摹案伞?,是冒犯之意。這句是詩人對“皇靈大動變”一事的直抒胸臆的評論:識忠奸顛倒易,教天理違物難。本來,“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保ā盾髯印ぬ煺摗罚┏赏跛?,周公見毀與皇靈動變,其間并無必然的聯(lián)系,然而人事與天道的偶然巧合,卻引出了天地人物之間的深刻哲理:易識浮生理,難教一物違。成王昏庸固然可惡,然而“公旦事既顯,成王乃哀嘆”,他能知錯認錯仍有可取之處,暗諷曹漢集團的當政者竟不及成王。

結(jié)尾“吾欲竟此曲”四句,又是詩的精彩之處:“竟”,終也?!氨议L”,意思是悲而情長,表示有傾訴不盡之意。本來,這四句是樂府歌辭中的套語,特別是“今日樂相樂”一句,漢樂府《艷歌何嘗行》也有此句。無巧不成書,詩人在寫作此詩結(jié)篇時,正遇魏明帝曹叡召見,君臣燕享時即景所見,而“別后莫相忘”既似懇求又似諷刺,冀希明帝不要在分手之后又把詩人撇在腦后。在貌似輕松的字句中蘊涵著深沉痛楚的矛盾心理,從而使這首詠史政治詩一下子明顯地注入了詩人主觀的愛和怨,頗有“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陶淵明《詠荊軻》)之感。

該詩的前四句,“難”、“患”、“刊”押韻,后十二句,“言”、“連”、“寒”、“干”、“端”、“嘆”等押韻,聲調(diào)和諧,韻節(jié)響亮,從此詩中,曹植對于五言詩發(fā)展所作出的重大貢獻,可見一斑。

百度百科

作者簡介

曹植
曹植[兩漢]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后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更多

曹植的詩(共195首詩)
  • 《朔風詩》
    四氣代謝。
    懸景運周。
    別如俯仰。
    脫若三秋。
    昔我初遷。
    朱華未晞。
    今我旋止。
    素雪云飛。
    查看譯文
  • 《木連理謳》
    皇樹嘉德。
    風靡云披。
    有木連理。
    別干同枝。
    將承大同。
    應天之規(guī)。
    查看譯文
  • 《樂府》
    金樽玉杯不能使薄酒更厚。
    查看譯文
  • 《妾薄命行》
    攜玉手。
    喜同車。
    北上云閣飛除。
    釣臺蹇產(chǎn)清虛。
    池塘觀沼可娛。
    仰泛龍舟綠波。
    俯擢神草枝柯。
    想彼宓妃洛河。
    退詠漢女湘娥。
    日既逝矣西藏。
    更會蘭室洞房。
    華鐙步障舒光。
    皎若日出扶桑。
    促樽合坐行觴。
    主人起舞娑盤。
    能者穴觸別端。
    騰觚飛爵闌干。
    同量等色齊顏。
    任意交屬所歡。
    朱顏發(fā)外形蘭。
    袖隨禮容極情。
    妙舞僊僊體輕。
    裳解履遺絕纓。
    俛仰笑喧無呈。
    覽持佳人玉顏。
    齊舉金爵翠盤手形羅袖良難。
    腕弱不勝珠環(huán)。
    坐者嘆息舒顏。
    御巾裛粉君傍。
    中有霍納都梁。
    雞舌五味雜香。
    進者何人齊姜。
    恩重愛深難忘。
    召延親好宴私。
    但歌杯來何遲。
    客賦既醉言歸。
    主人稱露未晞。
    查看譯文
  • 《升天行》
    扶桑之所出。
    乃在朝陽溪。
    中心陵蒼昊。
    布葉蓋天涯。
    日出登東干。
    既夕沒西枝。
    愿得紆陽轡。
    回日使東馳。
    查看譯文
  • 蘇武傳
    班固班固〔兩漢〕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
    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
    時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觀。
    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
    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
    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
    “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盡歸漢使路充國等。
    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
    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
    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
    方欲發(fā)使送武等,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
    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與昆邪王俱降漢,后隨浞野侯沒胡中,及衛(wèi)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
    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
    “聞漢天子甚怨衛(wèi)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
    ”張勝許之,以貨物與常。
    后月余,單于出獵,獨閼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其一人夜亡,告之。
    單于子弟發(fā)兵與戰(zhàn),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單于使衛(wèi)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
    武曰:
    “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
    ”欲自殺,勝、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張勝。
    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
    左伊秩訾曰:
    “即謀單于,何以復加?
    宜皆降之。
    ”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
    武謂惠等:
    “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
    ”引佩刀自刺。
    衛(wèi)律驚,自抱持武,馳召醫(yī)。
    鑿地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氣絕,半日復息。
    惠等哭,輿歸營。
    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
    劍斬虞常已,律曰:
    “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
    單于募降者赦罪。
    ”舉劍欲擊之,勝請降。
    律謂武曰:
    “副有罪,當相坐。
    ”武曰:
    “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
    ”復舉劍擬之,武不動。
    律曰:
    “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
    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
    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
    ”武不應。
    律曰:
    “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
    今不聽吾計,后雖復欲見我,尚可得乎?
    ”武罵律曰:
    “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汝為見?
    且單于信汝,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
    單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
    天雨雪。
    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
    匈奴以為神。
    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
    別其官屬?;莸雀髦盟?。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
    積五六年,單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
    武能網(wǎng)紡繳,檠弓弩,於靬王愛之,給其衣食。
    三歲余,王病,賜武馬畜、服匿、穹廬。
    王死后,人眾徙去。
    其冬,丁令盜武牛羊,武復窮厄。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
    因謂武曰:
    “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
    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
    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
    孺卿從祠河東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
    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
    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
    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
    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
    愿聽陵計,勿復有云。
    ”武曰:
    “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
    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
    臣事君,猶子事父也。
    子為父死,亡所恨,愿無復再言!
    ”陵與武飲數(shù)日,復曰:
    “子卿壹聽陵言!
    ”武曰:
    “自分已死久矣!
    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
    ”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
    “嗟呼,義士!
    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
    ”因泣下霑衿,與武決去。
    昭帝即位,數(shù)年,匈奴與漢和親。
    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
    后漢使復至匈奴,?;菡埰涫卣吲c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
    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
    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
    “武等實在。
    ”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
  • 六言詩·從洛到許巍巍
    孔融孔融〔兩漢〕
    從洛到許巍巍。
    曹公憂國無私。
    減去廚膳甘肥。
    羣僚率從祁祁。
    雖得俸祿常饑。
    念我苦寒心悲。
  • 答東閣·盎乏儲空謾自豪
    劉植劉植〔兩漢〕
    盎乏儲空謾自豪,掬泉當酒味尤高。
    賣文近覺馬卿倦,脫贈今無范叔袍。
    松下耕樵相爾汝,人間膏火自煎熬。
    荊山山里山如壁,壁罅猶堪種碧桃。
  • 沁園春·披紫菟裘
    張林〔兩漢〕
    披紫菟裘,上白鷺亭,看吹洞簫。
    望長庚鯨過,江橫素練,回仙鶴度,月在青霄。
    依約淮山,清準冷風露,如到瀛洲聽海濤。
    浮圖近,更玉鈴金鐸,初奏瑯璈。
    人間夢境寥寥。
    部故國繁華能幾朝。
    有千年枯井,龍沈鳳怨,數(shù)邱黃壤,兔走猿嗥。
    莫問榮華,不如歸去,短棹孤篷乘夜潮。
    翠巖下,耕白云二頃,勝種仙苗。
  • 四言贈兄秀才入軍詩·乘風高逝
    嵇康嵇康〔兩漢〕
    乘風高逝。
    遠登靈丘。
    托好松喬。
    攜手俱游。
    朝發(fā)太華。
    夕宿神州。
    彈琴詠詩。
    聊以忘憂。

古詩大全

http://www.vip9tm30.com/shici_view_99c76543ac99c765/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