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惡

羞惡的拼音:xiū wù

羞惡的注音:ㄒ一ㄡ ㄨˋ

羞惡的結(jié)構(gòu):(半包圍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羞惡的意思

  • 羞惡詞語解釋:

    羞惡xiūwù

    (1) 因己身的不善而羞恥,見他人的不善而憎惡

    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hao86.com注:“羞,恥己之不善也;惡,憎人之不善也?!?/p>

    羞惡之心

    be ashamed of evil deeds
  • 什么是羞惡引證解釋:

    ⒈ 對自己或別人的壞處感到羞恥厭惡。

    《孟子·公孫丑上》:“無羞惡之心,非人也?!?br />朱熹集注:“羞,恥己之不善也;惡,憎人之不善也?!?br />明李贄《復(fù)焦弱侯書》:“于此有恥,則羞惡之心自在。”
    鄒韜奮《抗戰(zhàn)以來》五五:“但從好的方面看,可以說是多少尚有一些羞惡之心?!?/span>

  • 羞惡國語詞典:

    因自己不好而覺得恥辱,看到別人不好而覺得憎惡。

  • 羞惡的網(wǎng)絡(luò)解釋:

    羞惡

  • 羞惡,漢語詞匯。
  • 拼音:xiū wù
  • 基本解釋
  • [be ashamed of evil deeds] 因己身的不善而羞恥,見他人的不善而憎惡
  • 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朱注:“羞,恥己之不善也;惡,憎人之不善也?!?/li>
  • 羞惡之心
  • 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 她把孟子的“同情心、羞惡心、是非心、辭讓心”作為標(biāo)準(zhǔn),讓學(xué)生在學(xué)習(xí)與生活中自己體悟。
  •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
  • 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 可惡的行為固然應(yīng)該‘鳴鼓而攻’,但一經(jīng)揭發(fā),當(dāng)事者反復(fù)掩飾,足證‘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我待人還當(dāng)謹(jǐn)守忠恕之道。
  • 只要他胸中還潛藏著絲毫沒喪盡的天良,絲毫羞惡之心,絲毫寬容忍讓的精神——不管到底是哪種德性——也許會透露出一點(diǎn)朦朧的微光,就別把他一筆抹殺,純粹當(dāng)個大奸大惡的人。狄更斯?
  • 儒家孟子認(rèn)為人天生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所以人性本善。
  • 小弟若是為了拜師學(xué)藝,就不知廉恥地去盜取別人的詩詞,蒙騙自己未來的師傅,豈不是就沒有了羞惡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了嗎?那不就成了……
  • 同情他人的心,是仁的開端;羞惡的心,是義的開端;恭敬的心,是禮的開端;辨別是非的心,是智的開端。孟子?
  • 儒家說了,惻隱之心為仁,羞惡之心為義,辭讓之心為禮,是非之心為智,不疑之心為信。

羞惡的字義分解

  • 讀音:xiū

    (1)(名)怕別人笑話的心理和表情;難為情;不好意思:含~|怕~。

    (2)(動)使難為情:用手指劃著臉~他。

    (3)(名)羞恥:遮~|~辱。

    (4)(動)感到恥辱:~與為伍。

    (5)〈書〉同“饈”:珍~。

  • 讀音:è,wù,ě,wū
    [ wù ]

    1. 討厭,憎恨,與“好(hào)”相對:可惡。厭惡。好(hào)惡。

http://www.vip9tm30.com/ciyu_view_9f039e43ac9f039e/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