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之盟
城下之盟的意思
城下之盟
(1) 敵軍到了【好工具hao86.com】城下,抵抗不了,被迫簽訂的條約
⒈ 敵人兵臨城下時被迫接受的屈辱盟約。
引《左傳·桓公十二年》:“楚伐絞 ……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br />杜預(yù)注:“城下盟,諸侯所深恥?!?br />明劉基《春秋明經(jīng)·晉郤缺帥師伐蔡戊申入蔡諸侯盟于扈》:“今以孤軍攻之,而城郭失其守,甲兵失其衛(wèi)。使蔡侯泥首受罪,以為城下之盟。謂晉師不強而若此乎?”
⒉ 泛指被迫簽訂的屈辱條約。
引清夏燮《中西紀事·互市檔案》:“英人已在香港出示起造房屋碼頭,視為己有。未幾將軍參贊至粵,遂以六百萬及香港一島,為城下之盟?!?br />嚴復(fù)《論南昌教案》:“道咸之際,海禁未開,疆吏不達外情,交涉動至決裂,城下之盟,有金陵、天津諸條約?!?/span>
敵國軍隊兵臨城下,抵擋不住,被迫與敵人簽訂和約。語出《左傳.桓公十二年》:「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购笥靡员扔鲬?zhàn)敗屈服的意思。唐.楊炎〈大唐河西平北圣德頌.序〉:「二月乙丑,皇帝以五命之服詔太仆崔偁總中權(quán),專上將,誓軍前之士,卻城下之盟?!埂稏|周列國志.第五五回》:「君民效死,與城俱碎,豈肯為城下之盟哉?」
【解釋】盟:盟約;和約。因強敵兵臨城下而被迫簽訂的屈辱性和約。
【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桓公十二年》:“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p>
【示例】國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與城俱碎,豈肯為城下之盟哉。(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五回)
【近義詞】身不由己、不由自主
【反義詞】自食其力、自強自力
【語法】城下之盟偏正式;作主語、賓語;用于政治與軍事方面。
字義分解
(1)(名)城墻:~外|萬里長~。
(2)(名)城墻以內(nèi)的地方:東~。
(3)(名)城市(跟‘鄉(xiāng)’相對):消滅~鄉(xiāng)差別。
(1)(副)下面;位置在下的;低處:~面|~部。
(2)(副)等級或品級低的:~等|~級|~策|~人。
(3)(副)次序或時間在后的:~午|~集|~家|~旬。
(4)(副)向下面:~行車。
(5)(副)表示屬于一定范圍、情況、條件等:~列|部~|在同志們的幫助~。
(6)(副)表示正當某個時間或時節(jié):節(jié)~|目~|時~。
(7)(副)用在數(shù)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兩~里都同意。
(8)(動)由高處到低處:~船|~降|~山。
(9)(動)(雨、雪等)降落:~雨|~霧。
(10)(動)頒發(fā);投遞:~令|~文|~通知|~帖。
(11)(動)去;到(處所):~鄉(xiāng)|~地|~基層。
(12)(動)退場:該隊三號上;五號~。
(13)(動)放入:~網(wǎng)捕魚|~箸|~鉆|~手。
(14)(動)卸除;取下:~裝|把敵人的槍~了!
(15)(動)做出(言論、判斷等):~結(jié)論|~定義。
(16)(動)開始使用;使用:~藥|~刀。(動物)生產(chǎn):~蛋|~崽。攻陷;攻克:連~數(shù)城。到規(guī)定的時間結(jié)束日常工作或?qū)W習等:~班|~工|~課。退讓:相持不~。低于;少于(多用于否定):~藥|~刀。(動物)生產(chǎn)
(17)(量)(一~兒)。ɑ表示動作的次數(shù):敲了兩~(兒)。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敲了兩~(兒)。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
(18)(名)(~兒)用在“幾、兩”后面;表示本領(lǐng)、技能:他真有兩~(兒)。有時也作下子。
(19)(副)用在動詞后。表示由高處到低處
(20)(副)用在動詞后。表示有空間;能容納:這個劇場能坐~幾萬人。
(21)(副)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的完成或結(jié)果:寫~八千字的論文。
1. 助詞,表示領(lǐng)有、連屬關(guān)系:赤子之心。
2. 助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緩兵之計。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 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閑視之。
5. 代詞,這,那:“之二蟲,又何知”。
6. 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
(1)(名)舊時指宣誓締約;現(xiàn)在指團體和團體、階級和階級或國和國的聯(lián)合。
(2)(名)指結(jié)拜的(弟兄)。
(3)(名)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行政區(qū)域;包括若干旗、縣、市。
最近文章
http://vip9tm30.com/ciyu_view_9e46c343ac9e46c3/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