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的意思
大都
(1) 幾乎全部或大多數(shù)
大都
(1) 中國元朝(1271—1368)首都,即今北京,1272 年在營建中(好工具h(yuǎn)ao86.com)命名“大都”,意指天下最大都城
⒈ 古代王畿外圍公的采地。
引《周禮·地官·載師》:“以小都之田任縣地,以大都之田任畺地?!?br />鄭玄注:“大都,公之采地,王子弟所食邑也。”
⒉ 泛稱都邑之大者。
引《左傳·隱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明王鏊《震澤長語·官制》:“唐世諸道置按察使,后改為採訪處置使,治於所部之大都?!?br />清顧炎武《萊州》詩:“海右稱名郡, 齊東亦大都?!?/span>
⒊ 大概;大抵。
引晉王羲之《十七帖》:“吾服食久,猶為劣劣,大都比之年時,為復(fù)可耳。”
唐柳宗元《與蕭翰林俛書》:“長來覺日月益促,歲歲更甚。大都不過數(shù)十寒暑,則無此身矣?!?/span>
⒋ 稱事物大致的內(nèi)容或情況。
引唐韓愈《畫記》:“且命工人存其大都焉?!?br />明宋濂《漢天師世家序》:“濂因據(jù)氏族羣書補(bǔ)之,復(fù)用史法略載其相承之緒,使一閲輒知大都,而其詳別見於左方云。”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八大王》:“醒則猶人,而醉則猶鱉,此酒人之大都也?!?/span>
⒌ 大多。
引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造神麴并酒等》:“剉胡葉,煮三沸湯。待冷,接取清者,溲麴。以相著為限,大都欲小剛,勿令太澤。擣令可團(tuán)便止?!?br />唐元稹《葬安氏志》:“大都女子由人者也,雖妻人之家,常自不得舒釋?!?br />元馬致遠(yuǎn)《薦福碑》第四折:“大都來是書生命里,不爭將黃閣玉堂臣,幾乎的做了違宣抗勅鬼。”
《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便是那史書上所載的那些忠臣烈士以至愚夫愚婦,雖所遇不同,大都各有個萬不得已?!?br />周立波《山鄉(xiāng)巨變》上一:“墻上的石灰大都剝落了,露出了焦黃的土磚?!?/span>
⒍ 僅僅;不過。
引宋辛棄疾《清平樂·謝叔良惠木犀》詞:“大都一點宮黃,人間直恁芬芳?!?br />金李俊明《摸魚兒·送侄謙甫出山》詞:“這光景能銷幾度,大都數(shù)十寒暑。”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一折:“大都來一寸眉峯,怎當(dāng)他許多顰皺。”
⒎ 元代京城,舊址在今北京城內(nèi)。 蒙古忽必烈以開平為上都,遼之燕京為中都。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在中都東北興建新城,九年(公元1272年)改稱大都,二十年(公元1283年)筑成。城東西兩面相當(dāng)今北京內(nèi)城東西城墻,南至今東、西長安街,北至德勝門、安定門外土城舊址。參閱《元史·地理志一》、 清孫承澤《天府廣記·建置》。
大概。
大都的字義分解
1.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shù)量、強(qiáng)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對比,比如: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3. 規(guī)模廣,程度深,性質(zhì)重要:大局。大眾。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shù)少:不大高興。
5. 年長,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
7. 時間更遠(yuǎn):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xì),不很準(zhǔn)確:大概。大凡。
1. 大都市:都市。都會。通都大邑。
2. 一國的最高行政機(jī)關(guān)所在的地方,京城:首都。國都。京都。建都。
3. 美好:“雍容閑雅,甚都”。都麗。都雅。
4. 總:都為一集。
5. 居:“都卿相之位”。
6. 古代稱頭目、首領(lǐng)。
7. 姓。
最近文章
http://www.vip9tm30.com/ciyu_view_9b5f9743ac9b5f97/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