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消寒圖的注音:ㄐ一ㄡˇ ㄐ一ㄡˇ ㄒ一ㄠ ㄏㄢˊ ㄊㄨˊ
九九消寒圖的意思
舊俗冬至后八十一haO86.com日之計日圖。簡稱“九九圖”。
⒈ 舊俗冬至后八十一日之計日圖。簡稱“九九圖”。按,舊俗以冬至為入九,九九足,則春風(fēng)送暖,寒意全消,故有“九九消寒”之諺。
引元楊允孚《灤京雜詠》卷下:“試數(shù)窗間九九圖,餘寒消盡暖回初。梅花點徧無餘白,看到今朝是杏株?!?br />原注:“冬至后,貼梅花一枝于窗間,佳人曉妝,日以臙脂圖一圈,八十一圈既足,變作杏花,即回暖矣。”
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場》:“日冬至,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br />徐珂《清稗類鈔·時令類》:“宣宗御製詞,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fēng)’二句,句各九言,言各九畫,其后雙鉤之,裝潢成幅,曰九九消寒圖,題‘管城春色’四字於其端。南書房翰林日以‘陰晴風(fēng)雪’注之,自冬至始,日填一畫,凡八十一日而畢事?!?/span>
每年一旦冬至來臨,天氣即日冷一日,俗謂之「九九寒天」。一般都得到冬至后的八十一天,才見春風(fēng)送暖。古人為了計算這段日子,于是想出制圖計日的方式,以畫梅、畫圓圈或填影格字等形式來記載。如明朝以前的〈九九消寒圖〉,多是一株八十一瓣的梅花或有八十一小圈的九叢圓圈,過了冬至,逐日涂滿一瓣或一小圈以計日。
九九消寒圖的字義分解
[ jiǔ ]
1.數(shù)目,八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玖”代):九歸。
2.泛指多次或多數(shù):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最近文章
http://www.vip9tm30.com/ciyu_view_99a20343ac99a203/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