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革裹尸的意思
馬革裹尸
(1) 用hao86.com馬皮包裹尸體,指軍人戰(zhàn)死沙場
⒈ 見“馬革裹尸”。亦作“馬革裹尸”。用馬皮把尸體包裹起來。謂英勇作戰(zhàn),死于戰(zhàn)場。
引《后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牀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北齊朱瑒《與徐陵請王琳首書》:“誠復馬革裹尸,遂其平生之志;原野暴體,全彼人臣之節(jié)?!?br />《宋史·崔翰傳》:“臣既以身許國,不愿死於家,得以馬革裹尸足矣。”
清昭槤《嘯亭雜錄·記辛亥敗兵事》:“余刀俎餘生,受君恩乃不死,今得以馬革裹尸幸矣!”
《東北人民抗日詩詞選·追悼歌》:“抱定決心甘愿效命疆場,馬革裹尸誓不生回營?!?br />亦作“馬革盛尸”。 金何宏中《述懷》詩:“馬革盛尸每恨遲,西山餓踣更何辭?!?br />亦省作“馬革”。 《隋書·李圓通陳茂等傳論》:“終能振拔污泥之中,騰躍風云之上,符馬革之愿,快生平之心,非遇其時,焉能至於此也?!?br />清蔣士銓《冬青樹·勤王》:“我文天祥官樹牙旗,志存馬革,敢不戮力勤王提兵破敵也?!?/span>
語出后《漢書.卷二四.馬援傳》:「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死于戰(zhàn)場后,用馬皮把尸體包裹起來。比喻英勇作戰(zhàn),效命沙場。宋.辛棄疾〈滿江紅.漢水東流〉詞:「馬革裹尸當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說。」也作「裹尸馬革」。
【解釋】革:皮;皮革;裹:包。用馬皮將尸體包起來。形容勇于作戰(zhàn),為國捐軀。
【出處】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援傳》:“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示例】作為軍人,應(yīng)以馬革裹尸為榮。
【近義詞】赴湯蹈火、決一死戰(zhàn)、捐軀疆場
【反義詞】臨陣脫逃
【語法】馬革裹尸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褒義。
馬革裹尸的字義分解
(1)(名)哺乳動物;頸部有鬃;四肢強?。簧婆?;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
1.去了毛經(jīng)過加工的獸皮:皮革。革履(皮鞋)。革囊。
2.改變:革新。革命。改革。變革。
3.取消,除掉:革除。革職。革故鼎新(去除舊的,建立新的)。
4.中國古代樂器八音之一,如鼓等。
5.姓。
(1)(動)(用紙、布或其他片狀物)纏繞;包扎:包~|~腿|用繃帶把傷口~好。
(2)(動)為了不正當?shù)哪康陌讶嘶蛭飱A雜在別的人或物里面:匪軍撤退時;~走了幾個村子的人。
(3)(動)〈方〉吸(奶):小孩兒一生下來就會~奶。
(1)(名)尸首;死人的身體。
(2)(名)古代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3)(名)不做事情;空占職位。
最近文章
http://www.vip9tm30.com/ciyu_view_99224343ac992243/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