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學的意思
太學
(1) 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即國學
⒈ 國學。我國古代設于京城的最高學府。 西周已有太學之名。 漢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立五經(jīng)博士。弟子五十人,為西漢置太學之始。 東漢太學大為發(fā)展, 順帝時有二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 質(zhì)帝時,太學生達三萬人。 魏晉到明清,或設太學,或設國子學(國子監(jiān)),或兩者同時設立,名稱不一,制度亦有變化,但均為傳授儒家經(jīng)典的最高學府。參見“大3學”。
引《漢書·武帝紀》:“興太學,修郊祀?!?br />《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貢入太學肄業(yè)?!?/span>
我國古代設立在京城,用以培養(yǎng)人才、傳授儒家經(jīng)典的最高學府。西周時已有太學之名,漢武帝立五經(jīng)博士,為西漢設太學之始。之后歷代名稱不一,制度亦有變化。
太學的字義分解
最近文章
http://www.vip9tm30.com/ciyu_view_98631143ac986311/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