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
上國的意思
指國都以西的地區(qū)。
春秋時稱中原各諸侯國為上國,與吳·楚諸國相對hao86.com而言。
外藩對帝室或朝廷的稱呼。
指京師。
⒈ 指國都以西的地區(qū)。
引《左傳·昭公十四年》:“夏, 楚子使然丹簡上國之兵於宗丘?!?br />杜預(yù)注:“上國,在國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謂之上國?!?/span>
⒉ 春秋時稱中原各諸侯國為上國,與吳楚諸國相對而言。
引《左傳·昭公二十七年》:“﹝吳子﹞使延州來季子聘于上國,遂聘于晉,以觀諸侯。”
孔穎達(dá)疏引服虔曰:“上國,中國也。蓋以吳辟在東南,地勢卑下,中國在其上流,故謂中國為上國也?!?br />《國語·吳語》:“越滅吳,上征上國?!?br />韋昭注:“上國,中國也。”
三國魏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夫差﹞抗衡上國,與晉爭長?!?br />清劉大櫆《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粵不齒於上國?!?/span>
⒊ 外藩對帝室或朝廷的稱呼。
引《后漢書·陳蕃傳》:“夫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應(yīng)分土,藩屏上國。”
李賢注:“上象四七,謂二十八宿各主諸侯之分野,故曰下應(yīng)分土,言皆以輔王室也?!?br />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吾雖德薄,位為蕃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br />唐白居易《祭迴鶻可汗文》:“撫有九姓,制臨一方,氣吞諸戎,名播上國?!?br />清魏源《圣武記》卷五:“惟布達(dá)拉一區(qū),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華夏,故吐番贊普都之,以鞭撻四夷,抗衡上國?!?/span>
⒋ 指京師。
引南朝梁江淹《四時賦》:“憶上國之綺樹,想金陵之蕙枝?!?br />《資治通鑒·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內(nèi)無事,自上國來者,皆言天子聰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諸侯子孫專地。”
胡三省注:“時藩鎮(zhèn)竊據(jù),自比古諸侯,謂京師為上國。”
《紅樓夢》第四回:“薛蟠素聞得都中乃第一繁華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機(jī)會,一來送妹待選,二來望親,三來親自入部銷算舊賬,再計新支,--其實只為游覽上國風(fēng)光之意?!?/span>
舊時南方吳、楚諸國對中原諸侯國的稱呼。
字義分解
1. 位置在高處的,與“下”相對:樓上。上邊。
2. 次序或時間在前的:上古。上卷。
3. 等級和質(zhì)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語,一般借指文學(xué)藝術(shù)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處到高處:上山。上車。上升。
5. 去,到:上街。
6. 向前進(jìn):沖上去。
7. 增加:上水。
8. 安裝,連綴: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9. 涂:上藥。
10. 按規(guī)定時間進(jìn)行或參加某種活動:上課。上班。
11. 擰緊發(fā)條:上弦。
12. 登載,記:上賬。
13. 用在名詞后邊,表示時間、處所、范圍:晚上。桌上。組織上。
14. 用在動詞后邊,表示開始、繼續(xù)、趨向、完成:爬上來。鎖上。選上代表。
15. 達(dá)到一定的程度或數(shù)量:上年紀(jì)。
16. 中國古代樂譜的記音符號,相當(dāng)于簡譜中的“1”。
(1)(名)國家:~內(nèi)|祖~|外~|保家衛(wèi)~。
(2)(名)代表國家的:~徽|~旗|~宴。
(3)(名)指我國的:~產(chǎn)|~術(shù)|~畫|~藥。
(4)(名)(Guó)姓。
最近文章
http://www.vip9tm30.com/ciyu_view_98023a43ac98023a/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