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解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xué)》:“ 殷荊州 曾問 遠(yuǎn)公 :‘《易》以何為體?’答曰:‘《易》以感為體?!?殷 曰:‘銅山西崩,靈鐘東應(yīng),便是《易》耶?’” 劉孝標(biāo) 注引《東方朔傳》:“ 孝武皇帝 時, 未央宮 前殿鐘無故自鳴,三日三夜不止。詔問太史待詔 王朔 , 朔 言恐有兵氣。更問 東方朔 , 朔 曰:‘臣聞銅者山之子,山者銅之母,以陰陽氣類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鐘先鳴。《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本烈病F鋺?yīng)在后五日內(nèi)。’居三日, 南郡 太守上書言山崩,延袤二十餘里。”后以“銅山西崩,洛鐘東應(yīng)”表示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響。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三》:“此義易明,銅山西崩, 洛 鐘東應(yīng),不以遠(yuǎn)而阻也?!?梁啟超 《新民說》十六:“此中消息,殆如銅山西崩, 洛 鐘東應(yīng)。感召之機(jī),銖黍靡忒?!?唐弢 《側(cè)面》:“銅山西崩, 洛 鐘東應(yīng),一唱一和,互相支持?!?/p>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