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費玉清作為歌壇的一代奇男子,受到很多人的喜愛。最近,他37年前的成名曲《一剪梅》忽然大火,在歐美很是流行,想來祖師爺應(yīng)該是很得意的。而說到《一剪梅》,我卻想起了另一位奇女子,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此時的李清照,應(yīng)當(dāng)和趙明誠在大宋東京新婚不久,正是兩人如膠似漆濃情蜜意的時候。但李格非卷入黨爭,牽連到了女兒,李清照只能返回山東老家,被迫與丈夫暫時分別,《一剪梅》便在此段時期寫就。明明是想念自己的愛人,卻并無一分幽怨與凄苦,不過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罷了,整首詞讀來倒有一種明快清爽的感覺。

此時的李清照正生活在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中,她沒有理由不覺得輕松愉快。李清照出身名門,父親李格非是大文豪蘇軾的門生,母親也來自書香門第。在優(yōu)渥環(huán)境的滋養(yǎng)下,李清照早早顯露出極為出眾的才華,一篇《如夢令˙昨夜雨疏風(fēng)驟》便轟動京師。更重要的是,李清照遇到了趙明誠,兩情相悅的青年男女,在那個時代能順利結(jié)為伉儷,實在是羨煞人也。

萬眾矚目的過人才學(xué),琴瑟和諧的美滿婚姻,又生活在當(dāng)時世界上最繁華鼎盛的都市東京汴梁,李清照似乎只需要享受當(dāng)下便足夠了。但李清照不是一般的才女,她的目光深刻地觀察著時局,對外有金兵逼迫內(nèi)有蔡京當(dāng)?shù)栏械缴钋械膽n慮,寫下了“胡兵忽自天上來,逆胡亦是奸雄才”,“時移勢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的詩句。她當(dāng)時只是不滿二十歲的年輕女子,卻表現(xiàn)出了對國家社稷深刻的關(guān)注和憂慮,遠(yuǎn)比那個沉醉書法繪畫的皇帝更加清醒,比朝堂上那些忙于黨爭的老男人更加愛國。

二十多年的安定生活過后,靖康之變驟然而起,在金兵南下的鐵蹄聲中,繁華盛世如泡沫般幻滅,小兩口神仙眷侶般的安定生活也隨之變?yōu)轭嵟媪麟x。在1129年,趙明誠染病不治,與李清照就此仙人永隔。

趙明誠在歷史上的名氣遠(yuǎn)不及自己的夫人,但他是一位文物收藏家、金石學(xué)家,平生酷愛金石書畫,夫妻二人散盡家財收集了大量的古物奇器書畫碑文,共同校訂整理。在趙明誠生前,他著述了《金石錄》一書,對史學(xué)、考據(jù)學(xué)、文獻(xiàn)整理和金石書法的研究,至今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趙明誠死后,李清照承擔(dān)著巨大的悲痛,來到臨安,要完成《金石錄》最后的編纂工作。

知就在這一年年底,金兵再次南下,長江防線全面崩潰,龍椅還沒坐熱乎的新皇帝趙構(gòu)嚇得不敢待在臨安,坐船躲到海上去了。李清照應(yīng)該也是在這段時期,乘船出海了,就在此之后,人們熟知的婉約詞宗寫下了一首絕不婉約的《漁家傲》: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

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長路嗟日暮,學(xué)詩謾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fēng)鵬正舉。風(fēng)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這般的壯闊場景、豪邁氣魄,直教人以為太白東坡再臨,是李清照難得的浪漫主義豪放詞作。但細(xì)細(xì)讀來,那句“殷勤問我歸何處”,寫出了無盡的孤苦。《一剪梅》中李清照可以撒嬌似的向夫君寫盡相思,《漁家傲》里的她只能與天帝相語。

走出星空與大海的幻境,人總歸要回到現(xiàn)實生活當(dāng)中。1132年,李清照基本完成了《金石錄》的整理編纂工作,孤苦無依的她再嫁張汝舟。想來李清照過得太苦了,貧病交加的她實在太渴望家的溫暖了。想不到張汝舟是個徹頭徹尾的“渣男”,他娶李清照一是為了以她的才名來到處炫耀,二是貪圖她僅存的文物古籍。別人看來是財貨的文物在李清照眼中視若生命,自然是不肯相讓,張汝舟便時常對她拳腳相加。

驕傲了半生的李清照如何能夠忍受這般屈辱,她要休夫!在當(dāng)時,守寡女子再嫁,已經(jīng)是傷風(fēng)敗俗;休夫,更是天大的笑話。宋朝律令規(guī)定:女子要休夫,無論對錯,都要坐牢三年。李清照寧愿坐牢三年,寧愿受世人譏笑,也要擺脫張汝舟。 張汝舟曾經(jīng)在科舉考試中舞弊,李清照就告發(fā)他欺君,同時要求解除婚約,結(jié)果張汝舟獲罪下獄,自己也進(jìn)了監(jiān)牢。幸虧有好友搭救,坐牢九天之后,李清照得以重獲自由。

此后,李清照寡居獨處,日子過得很是艱難,還常常受到很多士人譏笑。真不知道這些只知求和,只求茍活的朝廷大員、理學(xué)傳人有什么樣的面皮去嘲笑一個弱女子。李清照還真不曾在乎過別人的目光與非議,她心懷故土,關(guān)注時局,揮筆寫下了如下詩句:

子孫南渡今幾年,飄零遂與流人伍。

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

1134年,李清照以深情的文筆,緬懷先夫趙明誠,追憶了他們?nèi)哪甑慕鹗榫墸瑢懴铝酥摹督鹗洝泛笮?。這篇序文更像是李清照的一篇自傳,記錄了她的愛情,記錄了她的生活,記錄了她的苦難。正如文中所說: “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何其多也!” “豈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歟?”

易安居士,一生不曾“易安”,但李清照從未放棄也從未妥協(xié),她的人生算不得幸福完滿,但她活得自有一番精彩。她有自己獨立的人格,獨特的追求,批判的精神,在那個凄風(fēng)冷雨的時代她把自己活成了不一樣的焰火。千古第一奇才女,不枉人間走一回。